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暢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

鎖定
劉暢,生於遼寧瀋陽。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傳播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古代政治思想史、現代新聞傳播思想理論研究。有專著《心君同構: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種原型範疇分析》《史料還原與思辨索原》《多元視角下的新聞傳播理論新探》《中國文學思想史· 宋代文學思想史》。 [1] 
中文名
劉暢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天津師範大學
南開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遼寧瀋陽
性    別
學    位
博士

劉暢人物經歷

南開大學文學院傳播學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祖籍山東煙台,生於遼寧瀋陽。20世紀70年代先赴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磴口縣務農,後在天津大港油田煉油廠檢修車間務工。1977年恢復高考,始接受系統教育。先後就讀於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南開大學中文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學習漢語言文學、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相繼獲文學學士、文學碩士、歷史學博士學位。
1993—1994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訪問進修;2004年,應英國愛丁堡大學蘇格蘭漢學研究中心之邀,進行學術訪問;2009年,應美國邁阿密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之邀,前往調研、訪問、講學。2010年至2011年,在韓國水原大學中文系任教一年。曾任英語現場口譯。講授專業英語課程,側重口語訓練,注重培養學生即興表達、專題演講、小組討論等實際應用能力。
在《文學遺產》《文學評論》《社會科學戰線》《南開學報》《當代傳播》等發表專業學術論文70餘篇。另在《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讀書》《書屋》《散文》《今晚報》等發表隨筆、評論、散文、雜文300餘篇。 [1] 

劉暢科研方向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中國古代著述思想,網絡媒體與社會思潮,新媒體與社會治理 [1] 
主講課程
1. 儒道經典選析(博士)
2. 文學思想史專題(博士)
3. 傳播學理論基礎(碩士)
4.社會心理學(本科、碩士)
5.新聞傳播學專業英語(Field English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本科、碩士) [1] 

劉暢主要作品

專著
1·心君同構: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種原型範疇分析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9年03月
2·史料還原與思辨索原:中國古代思想與文學論稿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6年12月
3·中國文學思想史·宋代卷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06月
4·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魏晉南北朝詩歌,中晚唐詩歌、散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08月
5·何遜集註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
6·王維詩歌譯註(合注) 四川巴蜀書社 1989年10月
文學專業論文
(41篇)
1·若即若離與唯務折衷:從社會距離看劉勰文學思想的形成,《文學與文化》,2012年2期,2012年6月
2·速老與不朽:曹丕著述思想的文化心態剖析,《文學與文化》第十輯,2009年12月
3·三不朽:回到原始語境的思想梳理,《文學遺產》,2004年5期(《新華文摘》2004(23)摘要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5(2)全文轉載)
4·論劉勰首倡合南北文學兩長,《文學遺產》,1999年6期
5·王船山詩歌美學三題,《文學遺產》,1985年3期
6·廣義的物色態度與蕭統的編篡思想,《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6期
7·文官政治·書卷風流·人文氣象,《南開學報》,2000年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00(10)全文轉載)
8·盛唐之音生成的審美契機《南開學報》,1997年1期
9·論何遜詩的清美及其在文學史上地位,《南開學報》,1989年3期
10·從曹丕到劉勰:批評者的視角,《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1期
11·春秋意識與傳統詩詞,《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1期
12·《文心雕龍》:貴器用與重風骨,《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00(7)全文轉載)
13·史料還原與思辨索原,《天津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3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1999(11)全文轉載)
14·論劉勰的南北文學觀,《天津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6)全文轉載)
15·格物致知:理學認識論與文藝審美觀,《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01年9期全文轉載)
16·老莊哲學與船山美學的思想淵源,《學術月刊》,1985年10期
17·王船山現量説對傳統藝術直覺詩論的改造,《江漢論壇》,1984年10期
18·社會心理與文學風貌《讀書》,1987年8期
19·書不可玩《讀書》, 1984年7期
20·老成·平淡·以清為美:宋人審美趣味叢談,《淮陰師院學報》,2004年2期
21·宋人二元心態及矛盾互補理論範疇,南開大學古籍所《文史論集二集》
22·宋代文人心態的二元格局管窺,《洛陽師專學報》,2001年4期
23·老成 —— 宋人的審美追求之一,《中國韻文學刊》,2001年1期
24·論宋代文學思想的社會文化背景,《淮陰師院學報》,2001年3期
25·從“睹物興情,更向篇什”看蕭統的著述思想,《滄州師專學報》,2000年4期
26·蕭統文學觀的審美角度觀照,《淮陰師院學報》,2000年2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01(10)全文轉載)
27·從屈原到宋玉的審美嬗變,《蘇東學刊》,2000年1期
28·由《程器》觀《風骨》,《洛陽師專學報》,2000年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3)摘要轉載)
29·從《物色》測析昭明對劉勰的“深愛接之”,《天津大學學報》,2000年1期
30·《文心雕龍》 :尚北宗南與唯務折衷,《揚州大學學報》,2000年1期
31·警悟與賞玩 :蕭統與劉勰著述思想的分野,《天津師專學報》,1999年3期
32·舒憤與警悟 :司馬遷與曹丕兩種著述不朽類型,《洛陽師專學報》,1999年4期
33·由“悲涼”看建安風骨的北方文化審美屬性,《天津大學學報》,1999年1期
34·楚辭悲秋與建安悲涼,南開大學古籍所《文史論集》
35·《物色》—— 南國美學之花,《天津師專學報》,1999年1期
36·南風北土差異的文學審美價值,《天津師專學報》,1998年4期
37·明稿本明諸名人尺牘,《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2期
38·清康熙刻本寶綸堂集,《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1期
39·論王夫之的文藝鑑賞觀,《船山學報》,1987年2期
40·王船山藝術思想成因初探,《船山學報》,1986年1期
41·論家庭環境對王船山的影響,《船山學報》,1985年1期 [1] 
思想史專業論文
(13篇)
1·中國古代文化罪錯思想初探,《浙江社會科學》,2016年1期
2·述而不作與官本位文化基因,《浙江社會科學》,2015年2期
3·心君同構:作為一種思想史現象,《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5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政治學》2004(12)全文轉載)
4·述而不作: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6期
5·中國哲學的公私之辨《南開學報》,2003年3期(《光明日報》2003年8月28日摘要轉載)
6·感官與心靈:中西方的不同命運,《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1期
7·問題滯後與思想原創短缺,《浙江社會科學》,2004年1期(《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摘要》2004(2)轉載)
8·《關於‘厶’字的象意特點及幾個證明》商略,《史學集刊》,2004年1期
9·“自環為厶,背厶為公”辨析,《內蒙古大學學報》,2004年2期
10·先秦“尚大”思維論,《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5期
11·思想力問題與述而不作傳統,《人文雜誌》,2002年5期
12·司馬遷、曹丕、蕭統三人著述思想比較談,《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1期
13·述而不作:從官方職能到學術思想,《中國典籍與文化》,2001年1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歷史學》2001(8)全文轉載) [1] 
新聞傳播學專業論文
(25篇)
1·《開展異態傳播現象研究的構想》,《當代傳播》,2014年6期
2·《比喻延伸與範式轉換》,《貴州社會科學》,2014年4期
3·《不確定新聞與不可靠敍述》,《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4期
1·《紙質書籍的生存與消亡》,《書屋》,2013年6期
2·《語言修辭與思想修辭》,《貴州社會科學》,2013年1期
3·《從傳播學的幾個發現看創新思維素養》,《當代傳播》,2013年2期
1·微博問政、治理轉型與“零碎社會工程”,《南京社會科學》,2012年4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2(7)全文轉載)
2·微博問政的多元學理角度觀照,《當代傳播》,2012年3期
1·《南京!南京!》:大國心態的視角,《貴州社會科學》,2010年4期
2·“心理事實”與“心理新聞”,《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10.4. 2010年20期《新華文摘》摘要轉載
3·從“新聞心理”到“心理新聞”,《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5期
1·社會心理新聞:一種有待完善的新聞樣式,《中州學刊》,2009年1期
2·“裁判員困境”與“第三方”入場,《南京社會科學》,2009年4期
3·“山寨文化”三題,《當代傳播》,2009年4期
4·作為“他者”的第五種權力,《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10期
5·從“在場困境”到“缺場悖論”,《廣州大學學報》, 2009年12期
1·陌生人社會與陌生度,《內蒙古社會科學》,2008年1期
2·裸露性傳播的學理角度觀照,《當代傳播》,2008年1期
3·網人合一·類像世界·體驗經濟,《雲南社會科學》,2008年2期
4·“第二人生”與虛擬自我,《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5·從Web1.0到“Web3.0之路,《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6·Web2.0時代的“網民議程設置”,《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新聞與傳播》2008年8期全文轉載)
7·虛假議程設置:從“倒薩”到“涉藏”,《當代傳播》,2008年5期
8·從《紅樓夢》看曹雪芹的新聞價值觀,《文學與文化》,第八輯,2008年6月
1·傳統迴歸與“兩級傳播”,《當代傳播》,2006年5期 [1] 
譯著譯文
1·《英語世界隱私觀念研究綜述》,《南開學報》,2005年1期。原作英文,作者杜博妮教授,時就職於英國愛丁堡大學蘇格蘭漢學研究中心
2.The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onarchism During the Warr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Winter 2013–14/ Spring 2014. 原作中文,作者劉澤華教授,論文題目《戰國百家爭鳴與王權主義理論的發展》,原載於《學術月刊》,1986年12期 。譯後發表於比利時魯汶大學《當代中國思想》2014年春季號。
[1] 
社會心理學文章
(21篇)
1·“春晚情結悖論”與“想象的共同體”《今晚報》2005.03.14 今晚副刊
2·“人來瘋”與“他人在場”《今晚報》2005.04.07 今晚副刊
3·“第三次機會”與去個性化《今晚報》2005.04.26 今晚副刊
4·三個和尚與集體行動的邏輯《今晚報》2005.05.12 今晚副刊
5·有獎讓座與過度理由效應《今晚報》2005.06.16 今晚副刊
6·“芙蓉現象”與“把關人”《今晚報》2005.08.11 今晚副刊
7·“超女現象”與“同輩羣體效應”《今晚報》2005.09.20 今晚副刊
8·“網絡同居”與“虛擬自我”《今晚報》2005.12.05 今晚副刊
9·“鏡子先生”、“鏡中我”及其它《今晚報》副刊2006.01.21
10·“職業枯竭”者遭遇“單面人”《今晚報》副刊2006.03.09
11·“髒先生”“淨先生”與芭比娃娃《今晚報》副刊2006.03.26 : 1.《讀者》2006年13期全文轉載; 2.《青年文摘》2006年6期全文轉載;
12·莊生曉夢迷蝴蝶 主我客我舞翩躚《今晚報》副刊2006.04.13
13·憂慮:拆解與遞減《今晚報》副刊2006.05.23
14·異代比較與心理警衞《天津日報》2006.11.07
15·“抱客”現象與陌生人社會《今晚報》副刊2007.01.13
16·換客:在“蘋果”和“思想”之間《書屋》2007年1期
17·“陌生度”與社會安全感《天津日報》2007.02.06
18·“剩男”“剩女”與三分之一效應 《今晚報》副刊2007.06.25
19· 吹響社會心理的集結號 《今晚報》副刊,2008.02.02
20· 奧巴馬新政與趙樹理定律 《今晚報》副刊,2009.02.15
21· “大衞綜合症”與本雅明的“靈暈”,《世界文化》,2009.7
新聞傳播類文章
(27 篇)
1·“E”時代的“E商”《今晚報》2003.11.8.今晚副刊
2·信息過剩與感官剝奪《今晚報》2003.12.27 副刊
3·傳統思維中的原錯意識《今晚報》2004.04.10 副刊
4·原生態需求與體驗經濟《今晚報》2004.08.17 今晚副刊
5·“陌生六人傳播假設”:愛丁堡尋房記《今晚報》2004.11.10 今晚副刊
6·歷史正劇與傳統文明的二級傳播《今晚報》2005.02.02 今晚副刊
7·小黃金週與社會休閒學《今晚報》2005.06.06 今晚副刊
8·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今晚報》2005.09.13 今晚副刊(《人民文摘》2005年11期全文轉載)
9·硬實力·軟實力·傳統文化《今晚報》副刊2006.11.10
10·故事也是生產力《今晚報》副刊2006.12.07
11·“換客”:以物為媒《今晚報》副刊2006.12.13
12·“抱客”瑣記《世界文化》2006年12期
13·《時代》年度人物與網絡議程設置 《書屋》,2007年6期
14·“新聞娛樂化”背景下的假新聞 《今晚報》副刊2007.08.28
15· 裸露的尊嚴 《今晚報》副刊2007.10.10
16· 《色,戒》:故事與呈現 《書屋》,2008年2期
17· 《集結號》集結了什麼? 《鳳凰週刊》,2008年第6期
18· “人肉搜索”的是非曲直 《今晚報》副刊,2008.09.16
19· “90後”“80後”與代際文化 《今晚報》副刊,2008.09.30
20· 第五種權力 《書屋》,2008年第12期
21· 此“山寨”非彼“山寨” 《今晚報》副刊,2009.01.20
22· “山寨春晚”與遊民文化 《今晚報》副刊,2009.01.24
23· 《南京!》大於“南京”,《今晚報》副刊,2009.05.13
24· “雞肋”型聰明與“高語境”文化,《今晚報》,2009.07.29
25· “超日”“趕美”與大國之惑, 《書屋》,2009年10期
26· 心理的“柏林牆”先倒下——《竊聽風暴》維斯勒上尉形象剖析,《書屋》,2010年4期
27· 微博:與“瞬內容”共舞,2010.05.18
指導本科生百項創新
1. 2007年指導05級廣電本科生《異專業同宿與跨8科溝通》。
2. 2008年指導06級編輯出版本科生《媒體中的80後社會形象》,獲2009年南開大學本科生創新科研優秀項目二等獎。
3. 2009年指導07級編輯出版、廣電本科生《圍棋文化發展及其網絡利用現狀調研報告》。
4. 2009年指導07級編輯出版、廣電本科生《媒介構建背景下的高校師生關係》。
5. 2009年指導07級廣電本科生《南開大學百項工程人文社科項目選題的調查與分析》,獲2010年南開大學本科生創新
科研優秀項目一等獎。
6. 2010年指導08級編輯出版、廣電本科生《"蟻族"社會形象的媒介構成》。

劉暢獲獎成果

1.1987年論文《王船山現量説初探》獲天津市第一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2. 2002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4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3. 2003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3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4. 2004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5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5.2007年論文《三不朽:回到原始語境的思想梳理》獲天津市第十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6. 2008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6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7. 2009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5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8、2010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3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9、2014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3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 

劉暢科研課題

【指導研究生】
1996年迄今,指導碩士研究生51人,已完成學業畢業39人。
2008年至今,指導博士生3人,已完成學業畢業2人。
【指導本科生百項創新】
1. 2008年指導06級編輯出版本科生《媒體中的80後社會形象》,獲2009年南開大學本科生創新優秀項目二等獎。
2. 2009年指導07級編輯出版、廣電本科生《媒介構建背景下的高校師生關係》。
3. 2009年指導07級廣電本科生《南開大學百項工程人文社科項目選題的調查與分析》,獲2010年南開大學本科生
創新科研優秀項目一等獎。
4. 2010年指導08級編輯出版、廣電本科生《"蟻族"社會形象的媒介構成與反思》,獲2011年南開大學本科生創新
科研優秀項目優秀獎。
【獲獎】
1.1987年論文《王船山現量説初探》獲天津市第一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2. 2002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4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3. 2003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3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4. 2004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5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5.2007年論文《三不朽:回到原始語境的思想梳理》獲天津市第十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6. 2008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6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7. 2009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5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8. 2010年在CSSCI入選核心期刊發表3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承擔科研課題及項目情況】
1.2012 —— 2014: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古代著述思想研究》,編號:12BZW014。總經
費,15萬元;到賬經費:13.5萬元。進行中。
2. 2008 —— 2011: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研究》子項目《當代中國人精神狀況分析研究》。已結項。
3. 2004 —— 2007 :《心君同構意識研究》,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項目《中國曆代統治階級思想與民間社會意識的關係研究》子課題。
4.2001 —— 2003:《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負責“魏晉南北朝詩歌”、“中晚唐詩歌”、“中晚唐散文”。
5.1990 —— 1998:《清文海》,國家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第五冊、第六冊、第二十冊、第二十八分冊主編。
【學術會議·學術講座·對外學術交流】
1、2004年10-11月:英國愛丁堡大學蘇格蘭漢學研究中心“中西隱私觀念比較研討會”,應邀作 Concept of
Privacy under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中國文化語境下的隱私觀念》英語演講)。
2、2005年8月20-26日:上海,第4屆亞洲學者大會(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 4)。
3、2008年10月15日:天津,第3屆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論壇(Third Northeast Asia Economic Forum in Regional Cooperation),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承辦。應主辦者之邀作《中國的歷史與未來:聚焦傳統文化迴歸》
(China: Past and Current—— On Traditional Culture Resumption)英語演講,南開大學省身樓203講演
報告廳。
4、2009年9月—11月,美國邁阿密,在美國邁阿密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訪問期間,分別為該學院博士、碩士、本科
生舉辦三次英文講座,題為:(1)The Fifth Power and China’s Civil Society(Undergraduatelevel,Nov.2,CIB #2057); (2)China: Looking for the lost spiritual Homeland(Masterlevel,Oct.15,FLW #3036);(3)Underst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Fifth Generation(Doctorallevel,Nov.19,CIB # 3035)。並分別就相關話題與邁大學生舉行了座談,宣傳介紹了南開大學和天津概況。
5、2010年至2011年,赴韓國水原大學中文系任教一年。
6、2011年2月28日,韓國首爾,韓國國民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應主辦方之邀舉辦講座《現代視角下的傳統文化因素》,會後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7、2011年12月27日至30日,上海復旦大學“復旦第三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發言:《從劉勰與時流的距離看其“唯務折衷”文學思想的形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