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景雲

(內蒙古自治區陳巴爾虎旗衞生防疫站副站長)

鎖定
劉景雲 男,1934年生,黑龍江訥河人。系內蒙古自治區陳巴爾虎旗衞生防疫站副站長、副主任醫師。現任內蒙古呼盟流行病學會委員。呼盟七、八屆政協委員、陳巴爾虎旗第五、六屆政協常委。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衞生系、衞生醫師班,1952年開始一直從事預防保健工作。
中文名
劉景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4年
畢業院校
哈爾濱醫科大學
出生地
黑龍江訥河
性    別

劉景雲個人生平

劉景雲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衞生系、衞生醫師班,1952年至今一直從事預防保健工作。擅長性病鼠疫及布病防治研究。1985年獲衞生部授予從事衞生防疫工作30年榮譽證書和紀念章。1993年被呼盟政協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呼盟政協委員”光榮稱號。長期在牧區從事傳染病及流行病的防治工作,曾深入牧區普查普治性病,採用原蘇聯慢性間歇療法,對陳旗地區480名顯症性病患者進行治療和療效普查,陽轉率達70%以上。
為徹底消滅性病,1958年對陳旗4185人進行性病掃尾普查,發現病人21人,發病率僅0.52%,基本上消滅了性病,多次榮獲自治區計劃免疫工作一等獎。1990年榮獲全國計免先進旗,1959年從事布魯氏菌病防治工作,採用中、蒙、西醫療法,治癒率83.7%,使許多患者恢復了健康;1971年以來主要抓鼠疫防治工作,控制了鼠疫發生和流傳。1983年以來主要抓食品衞生法的貫徹和執行,使陳旗衞生面貌得以改善。1986年榮獲呼盟行署頒發的食品優勝獎牌。其本人1989年被評為執法先進工作者稱號,1986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地方病防治先進工作者,曾連續兩年被評為呼盟計劃免疫“先進工作者”。1995年榮獲呼盟科技進步獎,1999年被旗政協評為優秀提案者。
論文《對陳巴爾虎旗10年來兒童計劃免疫質量評價》,載入《世界學術文庫》華人卷第一集。

劉景雲主要貢獻

劉景雲 1934 年出生,黑龍江人,副主任醫師,內蒙古呼盟陳巴爾虎旗衞生防疫站副站長。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衞生系衞生醫師班,是內蒙古呼盟流行病學會委員,呼盟第七、八屆政協委員,陳旗第四、五、六屆政協常委。長期從事傳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工作成績斐然,如1959年從事布魯氏菌病防治工作累計檢查31084人次發現布病患者750人,採用中、蒙、西醫療法治療治癒率83.7%,控制布病流行,受到內蒙古衞生廳的獎勵。1952-1958年深入牧區防治性病,對陳旗 480名性病患者進行治療和複查陽轉率70%以上;對陳旗4185人進行性病掃尾普查,發病21人發病率為0.52%,基本上消滅了性病,這是陳旗人民保健事業的一項巨大成就和盛事。1971年主要抓鼠疫防治工作捕獲蒙古旱獺血清3281份做鼠疫反向間接血球凝集試驗,同時對幾百只病死動物做了細菌學培養和檢驗,末發現陽性標本控制了人間鼠疫的發生和流行取得顯著防治效果並撰寫了科研報告。1977年重點抓計劃免疫工作,制訂陳旗計免實施方案,建卡率 100%,按種率98%以上,發病率控制在國家要求指標以內,使陳旗防疫站多次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免疫工作一等獎。1990年陳旗防疫站計免科被評為全國計免先進單位。1983年以來主要抓“食品衞生法”的貫徹和試行,嚴格執法科學管理,1986年榮獲呼盟行署頒發的食品優勝獎牌。1985年獲衞生部授予的從事衞生防疫工作30年榮譽證書和紀念章,1993年榮獲盟有突出貢獻的呼盟政協的光榮稱號並先後被評為執法先進工作者,內蒙古自治區地方病防治先進工作者,內蒙古性病防治所工作功臣和先進工作者,連續兩年被評為呼盟計劃免疫先進工作者。1995年榮獲呼倫貝爾盟科技大會進步獎。傳略入《當代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中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