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擁華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鎖定
劉擁華,男,1977年出生,湖南嶽陽人,2007年7月畢業於吉林大學社會學系,獲社會學博士學位。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紫江青年學者 [1] 
中文名
劉擁華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南
出生日期
1977年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湖南嶽陽
性    別
學    歷
研究生

劉擁華主要從事

社會理論、中國社會學史以及當代中國研究。曾在《中國書評》、《社會學研究》、《社會》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篇。

劉擁華開設課程

專業必修課: 《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 《西方社會思想史》 《社會學原著選讀》(研究生共同) 《發展社會學》
專業選修課: 《中國社會學史》 《社會學原著選讀》
社會理論、中國社會學史、當代中國研究

劉擁華研究領域

社會理論;
政治社會學 [1] 

劉擁華主持課題

“文化、象徵與階級:布迪厄階級理論研究”,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主持人;
“政治社會中的德性與自由:涂爾幹再研究”,2009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主持人。

劉擁華研究成果

1、“禮物交換:‘崇高主題’還是‘支配策略’?”,《社會學研究》2010年第1期。
2、“社會潰敗中的生存悲劇”,《文化縱橫》2010年第4期。
3、“被誤識的傳統:傳統中國再認識”,《社會學家茶座》2010年總第36輯。
4、“身體、權力與合法化:布迪厄社會理論的內在邏輯”,《知識分子論叢》2010年總第9輯。
5、“利益:作為社會科學的概念如何可能?”《社會理論論叢》2009年總第5輯。
6、“從二元論到二重性:布迪厄社會理論研究”,《社會》2009年第3期。
7、“向何處尋求權力運作的正當性?”,《社會科學》2009年第12期。
8、“布迪厄的‘終生問題’”,《社會學研究》,2008年第4期。
9、“閲讀秩序:空間語境下的鄉土社會及其變遷”,《人文雜誌》2008年第4期。
10、“災區重建的社會-文化邏輯”,《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第5期(合作)。
11、“社會學何以可能——布爾迪厄社會理論的建構”,《中國書評》,鄧正來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3輯。
12、“社會學的人文屬性與社會學研究”,《社會》2006年第2期(合作)。
13、“從經典到現代:社會分工與社會團結”,《社會》2006年第5期。
14、“什麼是我們時代的真問題——鄧正來結構分析之前提批判”,《河北法學》2007年第1期。

劉擁華出版著作

布迪厄的終生問題》,上海三聯書店出版,2009年; [2] 

劉擁華榮譽獎勵

2011年被評為華東師範大學首屆“校園科研新星”;
2014年論文被中國社會學會評選為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2016年被評為華東師範大學第八屆“傑出新人獎”。 [1] 

劉擁華社會兼職

上海市社會學會副秘書長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