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管理專家)

鎖定
劉合,男,漢族,1961年3月25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管理專家,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 [2] 
1982年,劉合畢業於大慶石油學院;1982年至1987年,擔任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三礦技術員、助理工程師;1987年至1990年,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器材供應站工作,擔任管理組長、工程師;1990年至1993年,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信息中心工作,擔任主任、高級工程師;1993年至1994年,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科技科工作,擔任副科長、高級工程師;1994年至1996年,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科技科工作,擔任科長、高級工程師;1996年至1998年,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工作,擔任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997年,獲得大慶石油學院工學碩士學位;1998年至2002年,進入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採油四廠工作,擔任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2001年至2002年,擔任卡爾加里大學石油工程管理訪問學者;2002年,獲哈爾濱工程大學控制理論及控制工程博士學位;2002年至2005年,進入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採油工程研究院工作,擔任院長、教授級高工。2005年至2009年,進入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工作,擔任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2009年,進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擔任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 
劉合長期從事採油工程科技創新與管理等方面科研工作 [1] 
中文名
劉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1年3月25日
畢業院校
大慶石油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

劉合人物經歷

1961年3月25日,劉合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進入大慶石油學院(現東北石油大學)學習石油礦場機械,畢業後取得工學學士學位。
1982年7月至1987年6月,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三礦工作,擔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
1987年6月至1990年10月,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器材供應站工作,擔任管理組長、工程師。
1990年10月至1993年10月,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信息中心工作,擔任主任、高級工程師。
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科技科工作,擔任副科長、高級工程師。
1994年10月至1996年11月,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科技科工作,擔任科長、高級工程師。
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繼續在大慶石油學院學習石油天然氣機械工程,畢業後取得工學碩士學位。
1996年11月至1998年2月,進入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四廠工作,擔任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1998年2月至2002年1月,進入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採油四廠工作,擔任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進入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習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畢業後取得工學博士學位。
2001年2月至2002年1月,擔任卡爾加里大學石油工程管理訪問學者。
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進入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採油工程研究院工作,擔任院長、教授級高工。
2005年2月至2009年8月,進入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工作,擔任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
2009年8月,進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擔任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 [5] 
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 [2] 

劉合主要成就

劉合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合創建了採油工程技術與管理“持續融合”工程管理模式,攻克了精細分層注水、油氣儲層增產改造等一系列採油工程關鍵技術,解決了尾礦資源最大化利用和低品位儲量規模效益開發的重大難題 [2] 
截至2020年11月,基於長期科研生產實踐與系統工程的有機結合,以開發進程與開發目標變化產生的矛盾為導向,劉合提出了“長效、整體、協同”的工程管理理念,創建了依開發對象不同開展技術創新,依開發進程變化實施管理創新,實現工程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螺旋式同步發展的採油工程技術與管理“持續融合”的工程管理模式。堅持“長效、整體、協同”的工程管理理念,劉合帶領團隊發展完善了由10個系列、55項技術、280項標準規範組成的採油工程技術體系。“持續融合”工程管理示範工程——吉林油田大井叢效益建產示範區是劉合指導實施的一個採油工程成功案例,立足“重新認識資源潛力、重新構建技術體系、重新定位效益開發”,遵循“四個一體化”的管理做法,應用採油工程新技術,將23個常規平台優化為2個大井叢集約式平台,佔地面積縮小60%,人員減少90%,產能建設週期縮短50%,顛覆了低品位儲量常規開發模式。示範區單井產量提高60%以上,採收率提高8.3個百分點,百萬噸產能投資下降21個百分點,增加可採儲量2億噸,取得了“節約土地、降本增效、安全環保、綠色低碳、智能管理”五重成效 [4] 
劉合負責組織大慶油田“十五”、“十一五”以及國家和中石油“十二五”、“十三五”採油工程重大技術攻關,主持攻克了第三、第四代精細分層注水技術,創新研發可溶可控橋塞水平井分段壓裂等儲層增產改造關鍵技術,支撐了精細注水開發工程和提高單井產量重大工程實施,推動創新成果的規模應用,有力支撐了大慶“百年油田”建設實施 [16] 
  • 科研成果獎勵
據2022年5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劉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8項 [2] 
成果名稱
獎勵類別及等級
獎勵部門
證書編號
獲獎年月
本人署名次序(本人排名)
橋式偏心分層開採及挖潛配套技術研究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國務院
2003-F-210-2-01-06
2003年
第6
井下工具檢測技術及試驗平台的研究與開發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務院
2005-J-225-2-03-R02
2005年
第2
聚合物驅油工業化應用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務院
2008-J-210-2-10-R03
2008年
第3
大慶油田高含水後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010-J-210-0-01-D01
2010年
集體獎
特低滲透油藏有效開發非線性滲流理論和開發方法及其工業化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務院
2010-J-210-2-03-R04
2010年
第4
高含水油田擴大波及體積新技術
技術發明一等獎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FM2013010101
2013年
第1
油田分層高壓可調高分辨率注水閥
中國專利優秀獎
ZL200910180884.2
2014年
第1
分層注水全過程監測與自動控制技術
技術發明一等獎
2015KXJSJ-FMR001-1-01
2015年
第1 [3]  [6] 
  • 學術論著&發明專利
截至2020年11月,劉合累計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部,主編或合著有7部著作;獲授權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 [4] 
出版日期
名稱
出版社
2017年
《石油工程持續融合技術創新管理與實踐》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6年5月
石油工業出版社 [5] 

劉合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劉合認為,科研工作者最關心的應是技術能不能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與技術發展發生矛盾時,要不斷地去轉變管理模式。時代在發展,管理模式也應與時俱進,雖然已經建立了採油工程技術與管理“持續融合”的工程管理模式,但它是有生命的,持續創新、不斷變革才是它應有的狀態 [4] 
劉合認為,學生在打牢專業基礎的同時,要特別注重“智能思維”“數字思維”的構建和培養,爭做未來智慧能源行業的領軍人才 [15] 
  • 講座報告
2019年7月4日,劉合做客第47期“黃島講壇”,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師生作題為“石油工程大數據應用的挑戰與發展”的學術報告 [11] 
2022年1月4日下午,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邀請,劉合在力一樓239報告廳為該校師生做了題為“雙碳目標約束下能源發展形勢和科學挑戰”的學術報告 [12] 

劉合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6年8月
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8年
孫越崎能源大獎
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會 [18] 
2010年10月
2009年度黑龍江省長特別獎
2014年
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
中國工程院 [9] 
2015年
科技成就獎

國務院特殊津貼
國務院 [16] 

中國石油工程技術十大傑出科技貢獻者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採油工程技術獎和傑出會員獎
2023年2月
大數據科技傳播特殊貢獻獎 [20]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湖南省科協、衡陽市人民政府

劉合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任職機構
職務
2018年1月
名譽院長
2018年3月
兼職院士 [14] 
2019年7月
名譽院長 [7] 
2020年12月
中國石油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名譽院長 [15]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全國石油鑽採裝備和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委員

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專家諮詢委員會
委員

石油勘探與開發》雜誌編委會
委員

石油學報》雜誌編委會
委員

國家863計劃能源領域
首席專家

SPE東南亞區域
執行主席

美國工程管理協會(ASEM)國際委員會
委員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石油鑽採裝備領域
召集人 [5] 

劉合個人生活

  • 愛好攝影
劉合還是“石油界的著名攝影師”,他在花甲之年出版了自己的“主題”攝影集,而題有兩個:“忙碌的抽油機”和“唯美的頤和園”,代表着他的事業與生活 [13] 

劉合人物評價

劉合是中國採油工程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2] (中國工程院評)
劉合非常注重技術的傳播和推廣,並不斷將研究成果介紹給世界,在他一次次積極組織的對外技術交流活動中,中國石油工業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在日益擴大,並向更廣闊的世界蔓延,在成就和耀眼的光環下,劉合併沒有止步不前,而是以嶄新的視角審視着前方,以堅實的腳步求索跋涉,竭盡全力攀登着一個又一個新的科技高峯 [4] (《科學中國人》評)
劉合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採油工程技術及裝備研發、工程管理創新與實踐,在業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7]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評)
劉合有着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人”的典型特徵,充滿了重工業從業者的質樸沉穩和科研工作者的嚴謹踏實,以及那種對“宏大敍事”的處變不驚和對任何問題品讀鑽研的一絲不苟。劉合為推動中國油氣工程技術進步、引領採油工程管理方式轉變、支撐中石油主力油田持續穩產做出了傑出貢獻 [13] 東北石油大學評)

劉合社會影響

  • 合志獎學金
2007年,劉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設立定向捐贈獎學金,每年捐資兩萬元,五年為一期,至2022年已經連續開展了三期,用於獎勵工程科學學院大二年級本科生在力學和工程交叉學科方向努力深造、積極進取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