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光宇

(原國民黨少將)

鎖定
劉光宇(1913-1993),曾名伍平章,湖南津市人。曾考入騎兵教導團,並保送進軍官教導團學習8個月,結業後調許昌軍警督察處任少尉排長。1935年,劉離開該處,投奔陸軍51師任排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劉以作戰勇猛受到王耀武器重,被提升為上尉連長。1938年,51師在南京與日軍激戰,劉腿部負傷後拼死救出副師長李天霞並指揮部屬掩護大部隊撤退,遂晉升少校團副。未幾調新兵整訓團,在津市澧縣招募、訓練新兵,完成任務後返長沙任營長,參加長沙會戰。次年,隨部隊赴山東棗莊、台兒莊等地與日軍作戰,因屢立戰功晉升中校團副兼營長。1940年陸軍74軍調江西萬載駐防,因固守上高,奮戰高要,獲德安大捷,劉升為172團上校團長,被王耀武軍長稱為“五虎將之一”。1943年,劉進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學習,畢業後任57師169團團長,旋改任100軍高參,參加中日常德會戰。1946年,劉任整編74師上校副旅長。翌年,劉入南京陸軍大學將官班第四期學習一年,畢業後任100軍19師少將師長,旋升100軍副軍長兼19師師長。南京解放後,劉駐守桃源縣,後移師長沙。8月,劉參加長沙和平起義,因對中共起義政策不甚理解,加之白崇禧派員誘惑,19天后率部譁變,從望城坡離長,經昆明去台灣。入台後,劉任將官教導團團長,後因在長沙蔘加和平起義一事,被撤職賦閒7年,復出後任陸軍預備部隊訓練部少將司令,1964年因與“總參謀長”周至柔意見相左,憤然退役。1993年12月27日,劉因病在台北逝世,享年80歲。 [1] 
中文名
劉光宇
別    名
伍平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湖南省津市
出生日期
1913年
逝世日期
1993年12月27日
畢業院校
津蘭高等學校

目錄

劉光宇人物生平

劉光宇,曾名伍平章,津市人。1926年入津市九澧平民工廠當學徒,次年因津市河街大火,區公所認定是中共津市地下組織所為,遂令大肆搜捕,劉亦遭拘捕,至1929年.劉父多方活動.將其保釋回津。劉不堪“鏟共義勇隊”糾纏,改名劉光宇離鄉出走,後考入騎兵教導團,2年後提升為中士班長,並保送進軍官教導團學習8個月,結業後調許昌軍警督察處任少尉排長。1935年,劉離開該處,投奔陸軍51師任排長。 [2]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以作戰勇猛受到王耀武器重,被提升為上尉連長。1938年,51師在南京與日本侵略軍激戰,劉腿部負傷後拼死教出副師長李天霞,並指揮部屬掩護大部隊撤退,遂晉升少校團副。未幾調新兵整訓團,在澧縣招募、訓練新兵,完成任務後返長沙任營長,參加長沙會戰。次年,隨部隊赴山東棗莊、台兒莊等地與日本侵略軍作戰,因屢立戰功晉升中校團副兼營長。1940年陸軍74軍調江西萬載駐防,因固守上高、奮戰高要,獲德安大捷,劉升為172團上校團長,被王耀武軍長稱為“五虎將之一”。其時,劉與張靈甫盧醒等人結為金蘭兄弟。1943年,劉進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學習,畢業後任57師169團團長,旋改任100軍高參,參加中日常德會戰 [2] 
抗日戰爭勝利後,劉隨軍駐江蘇泰興、泰州等地。1946年,劉任整編74師上校副旅長,在蔣介石召集的一次高級軍事會議上,劉破格參加,會後又被蔣個別接見。未久,劉被授少將軍銜,晉升旅長。翌年.劉人南京陸軍大學將軍班第四期學習一年。畢業後任100軍19師少將師長,旋升100軍副軍長兼19師師長。南京解放後,劉駐守桃源縣。1949年移師長沙。8月,劉參加長沙和平起義,因對中共起義政策不甚理解,加之白崇禧派員誘惑,19天后率部譁變,從望城坡離開長沙,經昆明去台灣。 [2] 
入台後,劉任將官教導團團長,後因在長沙蔘加和平起義一事,被撤職賦閒7年,復出後任陸軍預備部隊訓練部少將司令,1964年因與“總參謀長”周至柔意見相左,憤然退役。劉晚年思鄉之情尤深,在台北廣交津澧籍人士,傾訴鄉情。1991年後,劉幾度回大陸觀光省親。1993年12月27日,劉因病在台北逝世,享年80歲。 [2] 
參考資料
  • 1.    津市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津市市志(1978-2001)》.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528
  • 2.    常德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常德市志(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8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