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貓頭刺

鎖定
貓頭刺(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是豆科、棘豆屬墊狀矮小半灌木,高可達20釐米。根粗壯,根系發達。莖多分枝,開展,全體呈球狀植叢。偶數羽狀複葉;托葉膜質,先端平截或呈二尖,後撕裂,邊緣有白色長毛;葉軸宿存,木質化,下部粗壯,先端尖鋭,小葉對生,線形或長圓狀線形,先端漸尖,具刺尖,花組成腋生總狀花序;苞片膜質,披針狀鑽形,小;花萼筒狀,花後稍膨脹,密被貼伏長柔毛,萼齒錐狀,花冠紅紫色、藍紫色、以至白色,旗瓣倒卵形,先端鈍,基部漸狹成瓣柄,子房圓柱形,花柱先端彎曲,無毛。莢果硬革質,長圓形,腹縫線深陷,密被白色貼伏柔毛,隔膜發達,種子圓腎形,深棕色。5-6月開花,6-7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和蒙古南部也有分佈。生於海拔1000-3250米的礫石質平原、薄層沙地、丘陵坡地及砂荒地上。
春季綿羊、山羊採食一些貓頭刺的花和小葉,駱駝有時採食一些嫩枝葉,春季發芽時馬刨食其根。在 中國內蒙古伊克昭盟,幼嫩時馬樂意採食。其莖葉搗碎煮汁可治膿瘡。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貓頭刺
拉丁學名
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豆目
豆科
棘豆屬
貓頭刺
命名者及年代
Ledeb.,1831

貓頭刺形態特徵

貓頭刺
貓頭刺(4張)
墊狀矮小半灌木,高8-20釐米。根粗壯,根系發達。莖多分枝,開展,全體呈球狀植叢。偶數羽狀複葉;托葉膜質,彼此合生,下部與葉柄貼生,先端平截或呈二尖,後撕裂,被貼伏白色柔毛或無毛,邊緣有白色長毛;葉軸宿存,木質化,長2-6釐米,下部粗壯,先端尖鋭,呈硬刺狀,老時淡黃色或黃褐色,嫩時灰綠色,密被貼伏絹狀柔毛;小葉4-6對生,線形或長圓狀線形,長5-18毫米,寬1-2毫米,先端漸尖,具刺尖,基部楔形,邊緣常內卷,兩面密被貼伏白色絹狀柔毛和不等臂的丁字毛。 [6] 
1-2花組成腋生總狀花序;總花梗長3-10毫米,密被貼伏白色柔毛;苞片膜質,披針狀鑽形,小;花萼筒狀,長8-15毫米,寬3-5毫米,花後稍膨脹,密被貼伏長柔毛,萼齒錐狀,長約3毫米;花冠紅紫色、藍紫色、以至白色,旗瓣倒卵形,長13-24毫米,寬7-10毫米,先端鈍,基部漸狹成瓣柄,冀瓣長12-20毫米,寬3-4毫米,龍骨瓣長11-13毫米,喙長1-1.5毫米;子房圓柱形,花柱先端彎曲,無毛。莢果硬革質,長圓形,長10-20毫米,寬4-5毫米,腹縫線深陷,密被白色貼伏柔毛,隔膜發達,不完全2室。種子圓腎形,深棕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2] 

貓頭刺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和蒙古南部也有分佈。 [2]  生於砂礫質淡灰鈣土、淡慄鈣土、棕鈣土地區及漠鈣土區的邊緣地區。見於乾旱的丘陵和河谷階地,也大量生長在山麓石質、礫石坡地和高原、河谷沖積平原的薄層覆沙地。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北部、寧夏中北部,與戈壁針茅沙生針茅石生針茅短花針茅冷蒿等組成荒漠草原;在賀蘭山西麓洪積扇及山前傾斜平原淡灰鈣土上,與紅沙無芒隱子草短腳錦雞兒駝絨藜等組成草原化荒漠;向北部,可推進到荒漠帶的邊緣,例如在伊克昭盟西部、烏蘭察布盟北部剝蝕低山砂礫質、碎石質坡地,與紅沙及蓍狀亞菊、冷蒿或刺旋花半日花松葉豬毛菜及小針茅、無芒隱子草組成草原化荒漠,在鄂爾多斯、阿拉善高平原南部,與霸王沙冬青綿刺四合木膜果麻黃及蓍狀亞菊、小針茅組成荒漠草原。在半荒漠地帶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及沙地,常與檸條黑沙蒿梭梭白刺、霸王、泡泡刺等組成沙質荒漠草場。貓頭刺還可向東、向南侵入乾草原帶,作為小針茅草原的伴生成分或沙化、荒漠化演替過程的一個類型,佔據某些邊緣地段。性喜乾旱和砂礫質基質,不耐水淹和鹽漬化;遇大旱,成片死亡或生長不良。
貓頭刺 貓頭刺

貓頭刺主要變種

脹萼貓頭刺(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 var.utriculata H. C. Fu)與貓頭刺的區別在於花後萼膨脹為壺狀或球狀。分佈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生於丘陵坡地。模式標本採自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3] 
貓頭刺 貓頭刺

貓頭刺生長習性

強旱生小半灌木,為荒漠草原帶的標誌植物之一。貓頭刺早春4月返青,5月中下旬開花,6-7月結果。春季開花時,使荒漠草原在半月內呈現一片藍紫色瑰麗的特殊季相。 [4] 

貓頭刺主要價值

飼用:春季綿羊、山羊採食一些貓頭刺的花和小葉;冬春季節和草缺年份,驢、馬和山羊採食其莖基部。夏、秋季節駱駝樂食,其他家畜多不採食。植物全株多刺,花、葉短小,又藏於刺叢中,大大影響其飼用價值,為劣等飼用植物。在貓頭刺佔優勢的半荒漠地區,最好用飼用價值較高的旱生、強旱生草本或小灌木、小半灌木逐步地代替這種草,使草場向有利方向更新。清除後的貓頭刺可通過曬乾、粉碎,用其草粉飼餵家畜,或直接用作薪柴和綠肥。這種試驗應控制在一定面積上,帶狀間隔進行,防止大片除掉後造成土壤嚴重侵蝕。 [4] 
其它:在荒漠草原地區也是一種固沙植物,在浮沙地上可防止土壤風蝕。枯死的植株可作為燒柴。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