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刺胸蛙

鎖定
又叫石蛙山雞、山蛙、石板蛙;又名石坑,石雞;羣眾稱為山螞拐,其鳴聲宏大梆梆聲,故稱為梆梆魚。
中文名
棘胸蛙
別    名
石蛙,山雞
別    名
山蛙
石板蛙
特    點
含脂肪少,糖份低,性涼

刺胸蛙動物特點

石蛙夜晚出沒
石蛙夜晚出沒(3張)
棘胸蛙,屬蛙類,棲於巖澗水穴中。喜吸附在巖壁上,白天匿於洞中,晚上出來覓食。體大肉肥,一般體重三四兩,大的重約一斤左右。肉質細嫩,鮮美如雞,含脂肪少,糖份低,性涼,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是廬山的“三石“之一。
棘胸蛙是南方丘陵山區生長的一種名貴山珍,因其肉質細膩且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稱為“百蛙之王”。

刺胸蛙習性

棘胸蛙棲息在我國南方小溪的石縫中,所以也被稱為"石蛙"或"石雞"。棘胸蛙的生存環境與蛇基本上一致,喜穴居,平時吸附在巖壁上,以昆蟲為食,而且相互掠食:大蛇吃小蛙,而大蛙也吃小蛇。

刺胸蛙藥用價值

棘胸蛙肉可供藥用,據《本草綱目》記載“有滋補強壯功效,主治小兒癆瘦,疳疾,病後虛弱等”,具有補
刺胸蛙
虛損、解熱毒、驅痞瘦、化毒瘡之功效,所以石蛙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此外棘胸蛙的蝌蚪還具有烏髮、清毒接瘡之功效,蛙卵則可明目,長期食用能提高大腦的活動功能,增強記憶力,防止大腦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民間為滋補要藥,是小兒虛弱,產婦虛脱首選,其營養成份超出甲魚的2倍,具有很高的保健療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