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

鎖定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德語:Leopold Joseph von Daun,1705年9月24日— 1766年2月5日) [1] 神聖羅馬帝國陸軍元帥,奧地利大公國軍事家,傑出的軍事統帥。
道恩於1718年從軍,曾參加奧土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屢建戰功,養成其老練而謹慎的用兵習慣。1748年至1751年任維也納衞戍司令和軍事科學院院長。1754年晉升為元帥。七年戰爭初期在科林、沃赫基爾赫等地多次擊潰普魯士軍,任奧軍總司令。1759年秋佔領德累斯頓,迫使普軍在馬克森投降。1760年11月在托爾高戰役為普軍所敗。1762年後任皇家軍事委員會主席 [2]  。1766年在維也納逝世 [1] 
道恩素以擅長防禦戰和重新組織敗殘軍的手腕而著稱。他與和普魯士腓特烈大帝四度大戰,三勝一負,被腓特烈稱為德國的費邊
概述內圖片來源 [3] 
本    名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德語:Leopold Joseph von Daun)
所處時代
18世紀
民族族羣
奧地利人
出生地
奧地利大公國維也納
出生日期
1705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
1766年2月5日
主要成就
七年戰爭期間屢次擊敗普魯士軍,拯救奧地利
軍    銜
陸軍元帥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人物生平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嶄露頭角

道恩元帥全身像 道恩元帥全身像
道恩元帥1705年9月24日生於維也納。他的祖、父兩代都是從軍的,這令他從小就對軍事產生興趣。1718年反對西班牙王后伊麗莎白·法爾內塞派艦隊突襲西西里的的四國同盟戰爭的時候,他在他父親的團中從軍。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在意大利和萊茵河戰役中積功攀升至上校,在1737年至1739年與奧斯曼帝國作戰中,在全軍不利的情況下表現優異,升至少將
在1740年至174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道恩充分發揮出他小心謹慎的領導才能。1743他是路德維希·安德烈亞斯·克芬許勒元帥勝利進軍巴伐利亞的前衞,參與過查圖西茨會戰,又在多瑙河岸的戰爭中表現出色,他的軍事才能也受到了布勞恩元帥的提拔,在失敗的霍亨弗裏德堡戰役擔任後衞,阻擋普魯士的追兵。在索爾戰役中他是洛林親王的副將,在全軍潰敗的情況下指揮預備隊發動反攻,保住了部隊,同年晉升至中將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主持改革

特蕾莎紀念館前的道恩元帥像 特蕾莎紀念館前的道恩元帥像
他此後在尼德蘭的表現受到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特雷西婭的充分肯定,令他在1751年成為維也納城防司令及金羊毛騎士團騎士。 [1] 
七年戰爭爆發之前,道恩已經洞察到奧地利軍的弱點,也就是嚴重缺乏基層的下級軍官,而現任的軍官又極度缺乏統御素養和指揮能力的現狀。
為了補救這些缺失,道恩在1751年向瑪麗婭·特蕾莎進諫,而獲得了皇家的撥款,在下奧地利的威尼奴爾斯塔特成立了四年制的特雷莎軍事學院,該校直至今日都仍是奧地利陸軍的最高學府。道恩成為首任院長。
不過,道恩在奧地利內部推動的軍事改革,受到了大多數貴族所代表的守舊派的反對,因為道恩推動的強化中央指揮與統一建制改革方針,無疑是在削減貴族與地方軍的比重。因此,在七年戰爭爆發前,除了戍衞維也納周圍的皇家直轄軍得到擴充與加強之外,道恩的改革並未獲得顯著的成效。
1754年,道恩被授予陸軍元帥軍銜。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七年戰爭

布拉格戰役之後,奧地利野戰軍撤退,布拉格被圍困。維也納改派軍事委員會主席,老資格的道恩出任援兵總司令,道恩出任總司令後,一路徵召雜兵、前線的敗殘兵和臨時徵用自貴族的二流部隊,花了點時間勉強把他們組織成可以打仗的部隊。
1757年6月18日,道恩以他訓練的新兵在科林戰役中以巧妙的佈陣,頑強的防守反擊打垮了的普軍進攻,擊敗了軍事天才腓特烈,使得普魯士各個擊破戰略一開始就遭到破產,因此被瑪麗婭·特蕾西婭授與了大十字勳章,稱他為“奧地利的拯救者”。此後,道恩在整個七年戰爭中,雖然有時因行動謹慎而招致不滿,但他堅固防禦加快速奇襲,斷敵糧道的戰術手段卻是普魯士腓特烈大帝最難對付的對手。在1757年,他派出哈迪克中將的一支3400人小隊成功偷襲柏林,重挫普軍軍心,及後又連續大敗奧古斯都·威廉和布倫斯維克-貝費恩公爵兩支普軍並俘獲之,更攻陷了西里西亞首府佈雷斯勞及其全境。
腓特烈聞聽噩耗後還軍北返,在洛伊滕會戰大敗奧軍總指揮查理·亞歷山大。道恩在這次敗績後正式代替了查理全權指揮奧軍。在1758年4月,他重建的軍隊擊退腓特烈的7萬大軍,解除奧爾米茨之圍。10月的霍克齊戰役中乘夜以8萬大軍成4路縱隊突襲普軍營地,令普魯士損失了9000多官兵,包括兩位元帥。奧俄聯軍庫勒斯道夫戰役打敗普軍後,他攻佔了薩克森首都德累斯頓,但未能與彼得·謝苗諾維奇·薩爾特科夫統領的俄軍合作,進一步夾擊柏林,這給了普魯士一線生機。冬季來臨前,他以微小的代價全殲了普魯士弗里德里希·奧古斯都·馮·芬克將軍的一個軍。
霍克齊戰役 霍克齊戰役 [4]
道恩在馬森迫使普軍投降 道恩在馬森迫使普軍投降 [5]
在1760年一年,道恩都沒有積極動作,招致維也納宮廷內的不滿。11月的托爾高戰役中,道恩擊敗了腓特烈引以為豪的側翼突擊戰術,他正面的猛烈突擊把腓特烈打的墜馬昏迷,但因道恩也意外受傷率先撤退,使得此戰以普魯士的勝利告終。但托爾高一戰,普軍的傷亡遠高出奧軍。
後來俄國沙皇彼得三世背約幫助普軍,俄普聯軍博克施道夫戰役向他進逼,道恩知道俄普聯盟不會長久,僅僅象徵性抵抗了一下就指揮奧軍全線退出西里西亞。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晚年及逝世

1762年七年戰爭結束後,道恩擔任奧地利軍事委員會主席,大力重整奧地利軍隊。 [1] 
1766年2月5日,道恩在維也納逝世。 [1]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主要影響

道恩元帥 道恩元帥
道恩雖然有很高的指揮藝術,但卻表現不出力戰的願望。批評他的人指責他沒能贏得戰爭的勝利,但同時不得不承認他很少有可能被擊敗。他對腓特烈的評價也很有意思,他説腓特烈總是喜歡從一側發動攻勢,因此只要嚴守兩翼就可確定不敗。
不論是作為一個防禦專家或是善於組織的管理者,或是提拔優秀幹部的教育者,道恩在奧地利軍中的作為使他享有極高的人望,且備受下級士官兵的肯定;或許這也跟道恩擅長減少部隊傷亡的手腕有關。道恩終其一身都是步步為營,未曾大敗也未曾大勝的謹慎用兵家。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歷史評價

美國軍事歷史學家阿徹·瓊斯《西方戰爭藝術》:道恩元帥是一位很有經驗、很能幹,又很謹慎的指揮官,可以説,奧軍近幾年軍事建設的成就與他分不開。 [6] 
中國軍事史學者吳春秋主編《外國軍事人物辭典》:道恩是防禦論的鼓吹者,迴避決戰,坐守陣地,作戰躊躇不決。 [1]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人際關係

道恩的女兒嫁給以改革聞名的葡萄牙首相蓬巴爾侯爵

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後世紀念

奧地利第五十六步兵團以道恩的名字命名,這是奧地利軍人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
參考資料
  • 1.    吳春秋 主編.外國軍事人物辭典: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02:132-133
  • 2.    顧德如 主編.中外軍事人物辭典:長征出版社,1990-05:692
  • 3.    Portrait of Leopold Joseph von Daun (1705-1766), Austrian field marshal. Attributed to Martin van Meytens (1695–1770)orCircle of Martin van Meytens (1695–1770)orWorkshop of Martin van Meytens (1695–1770).18th century.
  • 4.    Der Überfall bei Hochkirch am 14. Oktober 1758.Hyacinthe de La Pegna.circa 1759/60.Heeresgeschichtliches Museum.
  • 5.    Das preußische Corps Fink streckt seine Waffen nach der Schlacht bei Maxen am 21.11.1759.Hyacinthe de La Pegna (1706–1772).circa 1760. Heeresgeschichtliches Museum.
  • 6.    (美)阿徹·瓊斯 著;劉克儉,劉衞國 譯.西方戰爭藝術 對西方戰爭思維的追溯和解析:海南出版社,2017-1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