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初保村

鎖定
初保村,地處五指山西麓的毛陽鎮牙合村委會。 [1-2]  處於黎族聚居地帶,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獨特的古老村落,是唯一保存古老原貌特色的黎族村落,村裏茅草屋種類齊全,也認為是黎族傳統民居的博物館。
截止2018年4月,有86户,人口300多人,現存幹欄建築房屋36間。 [3] 
2005年9月,五指山市毛陽鎮初保村《黎族幹欄建築生態自然村》保護項目被列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名錄。 [3] 
2013年,毛陽鎮初保村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4] 
中文名
初保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地理位置
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陽鎮牙合村委會
政府駐地
五指山市毛陽鎮牙合村委會 [5] 
氣候條件
高原山地氣候
人口數量
300多人
方    言
黎話

初保村歷史沿革

初保村舊址為黎族幹欄式民居建築。
2005年,列入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鄉村風貌
鄉村風貌(2張)
2010年以來,五指山市將茅草房整村搬遷改造重點村莊項目與毛陽鎮風情小鎮規劃、新農村建設、文明生態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 [6] 

初保村地理環境

初保村位置境域

初保村地處海南省五指山西麓的毛陽鎮牙合村。 [1] 

初保村地形地貌

初保村位於海南島五指山腹地, 羣山環抱,村落南面臨河,北面依山。

初保村人口民族

截止到2013年7月,初保村有76户320人。 [6] 

初保村社會事業

初保村文化事業

截止到2013年7月,初保村有文化廣場、文化室、籃球場。 [6] 

初保村社會保障

截止到2013年7月,初保村5.1公里的路面實現了硬化,主幹道得到拓寬,村道直接通到每户門口。 [6] 

初保村歷史文化

初保村地名由來

保”在黎語杞方言中是“豬槽”的意思,村子原來在什衝黑村附近,因地勢地貌像豬槽而得名。
黎族一般都用動物、植物,或根據地形特徵來給住地命名,例如在中部山區有很多叫做“番響”的地方,便是因為村子附近經常有黃猄出沒而得名,因為“響”在黎語中意思是“黃猄”;而諧音的“抱倫”和“布倫”,由於村子周圍竹子很多,因此取意“竹子之村”。
上個世紀60年代,由於人多地少,初保村才搬到這個位置,雖然對外還稱為“初保”,但村民內部用黎語自稱為“德什龍”,意思是“在大水田的上面”。 [7] 

初保村民族文化

幾十年來,村民合睦相處。至今初保村的黎族老人們大部分還保留着黎族人的生活傳統,而年輕的一代大多受到了教育,有些還走到了外面去尋求生存和發展。
一塊刻着“黎家第一村——初保村”的石頭擺放在村口。初保村依山而建,村前有潺潺流水和層層梯田。

初保村風景名勝

路線
從海榆中線將近185公里處,根據路牌指示,向東大約15公里,在五指山大峽谷漂流終點處向右再走4公里左右的山路,便可抵達初保村。 [7] 
自然景觀
初保村位於一座山頭的向陽面,房屋順山勢而建,自下而上呈階梯狀分佈着10行茅草房,每行房屋之間的落差被村民挖成簡單土階,或加磚石鋪設成台階,方便村人上下交通。 [7] 
初保村民房上方是茂密的林木。雨季濕潤的時節,站在初保村對面的山頭,可見這一頭雲霧繚繞,整個村子宛如置於仙境。 [7] 
初保村前有一條被當地人稱為“牙合河”的河流,常年水流淙淙,流水衝擊河牀上的花崗岩,濺起水花朵朵,發出悦耳聲響,頗能讓人出神。據村民介紹,牙合河發源於初保村西南方向的阿陀嶺一帶,曲折奔走約20公里之後,途經村子向北匯入毛陽河。 [7] 
人文景觀
初保村的房屋看上去風格一致,只是面積大小和空間分割略有不同。王聖福家的正屋算得上是村裏最大、最典型的房子之一。房屋四壁均為木板結構,頂部是茅草材料,一直披到離地不足1米的地方,低矮的茅檐讓身材比較高大的人須低頭彎腰才能走動;從外頭側看整個屋子,特別像一個大大的“金”字。 [7] 
屋內長約10米、寬約5米的空間,被劃分為5房1廳的格局,自左向右分別為前後2個小房、廳堂、前後2個小房和1個大房,小房是子女們住的,父母住在靠右側的大房裏;屋子正面靠前的小房、廳堂和大房共開4個大門,屋內的2個小房也開有小門。但整座房屋沒有一個窗户,屋內因此顯得光線昏暗,通風條件也較差。 [7] 

初保村榮譽稱號

榮譽稱號<br>
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