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列寧裝

鎖定
列寧裝,是蘇聯的一種革命服裝,樣式跟中山裝有些相似,因為列寧在世時經常穿這種衣服,故將此命名為列寧裝。
列寧裝在中國一般多為女性的革命服裝。1945年東北解放後,列寧裝便在當地出現,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迅速流行開來 [1]  。隨着1960年中蘇論戰開展以及中蘇關係的惡化,列寧裝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2] 
中文名
列寧裝
外文名
Lenin coat
起源國家
前蘇聯
起源時間
20世紀40年代

列寧裝起源發展

列寧裝
列寧裝(4張)
列寧裝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原是俄國十月革命的締造者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經常穿着的那件改良的西裝 [3]  。因為列寧在世時常穿這種衣服,所以在中國將此命名為列寧裝,而列寧裝在中國也成為了女性的革命服裝 [2] 
1945年東北解放後,列寧裝便在當地出現,一些軍隊大院裏,單位還統一發放了列寧裝,婦女們幾乎都穿着它 [1]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探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很自然地將目光投向了已取得成就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從政治制度到日常吃穿用,處處可以見到蘇聯的痕跡,列寧裝作為領袖列寧在世時常穿並在蘇聯流行的衣服在中國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並在中國迅速流行開來。或許因為男子已經有中山裝和軍裝了,女性就將列寧裝作為自己的革命行頭 [2] 
1960年中蘇論戰開展以後,婦女穿列寧裝的就少了,逐漸為春秋兩用衫和軍便服所取代 [4]  。此後中蘇關係惡化,源自蘇聯的列寧裝在中國活躍了將近二十年,就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2] 

列寧裝製作工藝

列寧裝款式樣式

列寧裝的基本款式為:衣領是開、合兩用,領口可以敞開,也可以閉合。敞開時翻作V形領口,閉合時左領子上角紐扣與右領子上角相扣,如同中山裝。雙排四檔紐扣,第一檔紐距特別長,與第二檔以下的幾檔紐距不等,以便於領部翻敞開來,這是列寧裝的特色之一。左胸部置手帕袋一隻,袋型比西裝大,用以插放鋼筆和筆記本。兩側對稱置有寬袢斜插袋各一個。後背有背縫但無開叉;肩縫用包縫式,使得線條清晰。腰部系一根寬腰帶用以收腰,多為與服裝面料相同的布製成;下襬到臀部 [4] 

列寧裝顏色用料

列寧裝主要顏色是灰色、黃綠色、藍色等。有單衣、夾衣、棉衣之分,面料以棉織卡其、華達呢、嗶嘰為主,少數也用精紡毛織物 [4] 

列寧裝文化特徵

文化內涵
列寧裝在蘇聯為革命領袖列寧所鍾愛的服裝,因而成為了布爾什維克的身份標誌。這種本為男裝的上衣,在1949年後的中國卻陰差陽錯地變成了女裝。在一段時間裏,女性的列寧裝與男性的中山裝(軍服的變種)相呼應,構成了革命的“時裝”。這一男性政治領袖的着裝,攜帶着革命的政治意識,悄悄接近幷包裹了女性的身體,象徵着女性身體的“地表”從此歸屬為革命的領地 [5] 
1949年上海解放後,列寧裝盛行,誰能穿上一件列寧裝,意味着是革命隊伍裏的革命者,其意義遠遠超過衣着範疇。在當時,身穿列寧裝已成為熱血青年要求進步、艱苦奮鬥和集體主義精神的體現。
在20世紀50年代,曾經流行一句話:做套列寧裝,留着結婚穿。可見,列寧裝是那個年代人們進步、革命、光榮、自豪的象徵 [3] 
穿着人羣
列寧裝穿着的人羣主要集中在婦女幹部、革命的女青年以及一部分女學生中 [2] 

列寧裝歷史價值

列寧裝的變化,除了表明中國女性對革命的明確訴求之外,或許還因為列寧裝或多或少帶有一點點裝飾性的元素:雙排紐扣和大翻領。在當時中國革命者簡陋的服裝中,列寧裝上的這些多餘的紐扣略顯奢侈,不失為一種有趣的甚至可愛的小裝飾。而可以合上或翻開的大翻領,則有別於男性中山裝嚴格的對稱性和規約性,給壓抑和刻板的革命服裝,帶來了一點小小的變化,聊以滿足女性在衣着上對裝飾和變化的本能欲求 [5] 
在穿着列寧裝時,有時還會附加上一條腰帶,腰帶的緊束功能則有助於女性身體線條的凸顯。於是,女性身體在列寧裝厚實而堅硬的卡其布面料的包裹下,身體線條含糊潦草地一筆帶過。這也是革命的服裝史上殘存的聊勝於無的性感標誌 [5] 

列寧裝軼事典故

早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強渡大渡河取得勝利後,毛澤東指示:“給強渡大渡河的第一船、第二船的指戰員和楊德志、神炮手趙章成,每人一件列寧裝。”以示獎勵。在當時,能得到革命領袖贈送的一件列寧裝,就是一份至高無尚的榮譽,勝於一枚軍功章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