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離定律

鎖定
分離定律又稱孟德爾第一定律。其要點是:決定生物體遺傳性狀的一對等位基因配子形成時彼此分開,隨機分別進入一個配子中。該定律揭示了一個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遺傳規律。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細胞中的同源染色體對在減數分裂時經過複製後發生分離是分離定律的細胞學基礎。 [1] 
中文名
分離定律
外文名
law of segregation
提出人
格里哥·孟德爾
見載刊物
《遺傳學名詞(第二版)》 科學出版社
公佈時間
2007年 [2] 
提出時間
1865年

分離定律理論由來

分離定律(law of segregation)為孟德爾遺傳定律之一。決定相對性狀的一對等位基因同時存在於雜種一代(F1)的個體中,但仍維持它們各自的個體性,在配子形成時互相分開,分別進入一個配子細胞中去。在孟德爾定律中最根本的就是分離定律。比較普遍的説法是:在純合子中相同染色體上佔有同一基因位置的來自雙親的二個基因決不會發生融合而是仍維持其個體性,而在配子形成時,基因發生分離,其結果是雜種第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中性狀會發生分離。
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着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3] 

分離定律基本類型

分離定律交配類

(1)雜交:一般指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間相互交配的過程。
(2)自交:指同一個體或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間交配的過程。自交是獲得純合子的有效方法。
(3)測交:就是是讓雜種(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來測F1的遺傳因子組成。
(4)正交與反交:相對而言,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分別是反交中的母方和父方。

分離定律性狀類

(1)性狀:生物體的形態特徵,生理特徵和行為方式的總稱。
(2)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3)顯、隱性性狀:具有相同性狀的兩種純種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親本)性狀的叫顯性性狀,F1未表現出來的(親本)性狀叫做隱性性狀。
(4)性狀分離雜交後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
①雜交實驗中,F2中出現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比例為3:1
測交實驗中,測交後代中出現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比例為1:1

分離定律遺傳因子類

(1)隱性遺傳因子:控制隱性的遺傳因子
(2)顯性遺傳因子:控制顯性的遺傳因子

分離定律個體類

分離定律 分離定律
(1)純合子: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
(2)雜合子: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
參考資料
  • 1.    官大威.法醫學辭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年
  • 2.    分離定律  .911查詢[引用日期2021-07-06]
  • 3.    華圖教育編著. 科學推理:知識精講[M]. 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21.0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