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函關雪霽圖

鎖定
《函關雪霽圖》是明代畫家唐寅創作的絹本淺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面近處是三四輛牛車穿行在冬日的山道中,山石凹面泉瀑湧出,至右側彙集成溪。遠處是谷底的寺廟、村舍,均籠罩在皚皚白雪之中。更有高樓聳立於山巒頂處的密林裏,自山腳處向上拔起的峻峯,筆淡而縮密,勾以數筆為遠山,水天合一,均以淡墨烘染,達到了“雪不待粉而自白”的效果。 [1] 
中文名
函關雪霽圖
幅    式
立軸
材    質
絹本
畫作類型
淺設色畫
創作年代
明代
規    格
縱69.9釐米,橫37.3釐米
現收藏地
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    者
唐寅

函關雪霽圖畫作內容

此畫呈豎長方構圖,上不留天,下不留地,其所畫的景物主要集中於畫幅的左側,遠處高山聳立,懸崖峭壁,十分險峻,羣山氣勢磅礴,山坳處樹木叢生,掩映于山谷之中。中景為高山腳下或山坡的平坦處座落着村落屋宇,有的座落在“V”字形陂陀叢樹間,橫樓豎閣,隱約在煙嵐雲霧之中。近景右方,流水順勢而下,匯流入一泓潭水之中;左下方的山丘處,牛車馬隊,於蜿蜒的山路中,緩緩攀援而上。車隊兩側,雜樹旁立,盤根虯曲,根部露裸出土,有的樹幹挺拔直上,有的樹幹曲直向上,有的樹幹東彎西倒,姿態各異。 [2] 
畫幅右上角空白處作者自題詩云:“函關雪霽旅人稠,輕載驢騾重載牛;科斗店前山積鐵,蠍蟆陵下酒傾油。晉昌唐寅作。” [2] 

函關雪霽圖創作背景

宋人畫雪景多有盤車,唐寅的《函關雪霽圖》則一脈相承。 [1]  從此《函關雪霽圖》中比較工整的水墨、淡彩,可看出這是唐寅取法李、夏的本色之作。 [2]  這一幅《函關雪霽圖》,是根據他在畫上題詩“函關雪零旅人糊,輕載驢驟重載牛……”的詩句而得名。 [3]  《函關雪霽圖》是唐寅中年創作的。 [4] 

函關雪霽圖藝術鑑賞

函關雪霽圖技法

《函關雪霽圖》局部
《函關雪霽圖》局部(2張)
山石用斧劈皴,筆筆沉着有力。畫樹純用中鋒,一筆不苟,如作篆籀。牛、車、馬、屋宇、樓閣、棧橋、水等,筆力精到,點綴無不工,縱觀此畫皴法變化極多,但以斧劈為主,或披麻、或長皴,於着墨與留白間,烘托出皚皚白雪,而大山背後,以淡墨染黑,顯示出滿山遍谷的雪意,是表現霜雪的傳統手法,《函關雪霽圖》在作者純熟精湛而又融會各家手法,表達函關雪霽天晴的效果特佳。 [2] 

函關雪霽圖書法

唐寅曾於弘治己未北遊,函關非必經之地,惟此畫充滿北方情調。該圖題詩,字體微向上方傾斜,體勢修長,筆調圓活而文弱,書法雖不見精彩,卻確切地表現了當時詩書畫三者一體,相得益彰。 [2] 

函關雪霽圖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陳傳席:畫中白雪地滿山,卻有很多行人及驢螺牛馬車輛行於山中道路上。山的下部石塊硬線均勻,但並無霸俘激猛之勢。遠山靜掛一疊飛泉,而近景水口處,水勢激湧,給畫面帶來了勃勃生機。中景和遠景之山卻是他自己的畫法。畫得簡面淡,既秀潤又饒氣的,無例找張之氣,而有靜態的內在美,且一段清曠硫之氣,流於筆端下。 [3] 

函關雪霽圖重要展覽

2014年7月4日,“明四大家特展——唐寅書畫特展”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函關雪霽圖》在其中展出。 [5] 

函關雪霽圖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明代畫家,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明代四大家(吳門四家)。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從小聰明好學,詩文書畫,無一不精。29歲時,他考中應天府(今南京)鄉試第一名解元,自詡為“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擅長畫山水、人物、花鳥等。傳世畫作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秋風紈扇圖》等。 [6] 
參考資料
  • 1.    李秋才編著,唐伯虎書法精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0,第84頁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1388頁
  • 3.    賀雲翱主編,中華國寶圖典,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01,第364頁
  • 4.    李維琨著.明代吳門畫派研究:東方出版中心,2008.6:59
  • 5.    台北故宮推唐伯虎書畫展(組圖)  .中新網.2014/07-05[引用日期2019-05-29]
  • 6.    夢華主編.圖解國學知識 全新圖解版 暢銷升級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