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路松聲圖

(明代唐寅創作絹本設色畫)

鎖定
《山路松聲圖》是明代唐寅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唐寅此圖繪層巖邃壑,飛瀑流泉。山腰蒼松葱鬱,虯枝老幹,掩映畫面。山下平湖一灣,清澈見底。一條崎嶇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間,以增加畫面的幽深感。一隱者憑眺倚欄,靜聽松風,侍者囊琴隨後。該圖用筆清潤、縝密而有韻味。 [1] 
中文名
山路松聲圖
作    者
唐寅
創作年代
明代
材    質
絹本
現收藏地
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類型
設色畫
規    格
縱194.5釐米,橫102.8釐米

山路松聲圖畫作內容

圖繪一山高聳,有一泉水自山腰拾級而上,匯入河中。山腳有一小橋跨泉連接山路,橋上兩人,老者仰首側耳,似聽泉流松聲,一童攜琴隨後。泉畔是茂密的松林,枝幹虯曲,藤蔓纏身。一條崎嶇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間。 [2] 
自題雲:“女幾山前野路橫,松聲偏解合泉聲。試從靜裹閒傾耳,便覺衝然道氣生。治下唐寅畫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後鈐“夢墨亭”、“南京解元”、“逃禪仙吏”印。 [1] 

山路松聲圖創作背景

唐寅16歲中秀才,29歲在鄉試中獲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趕考,大好的前途指日可待。豈料一同趕考的大地主徐經暗中賄賂主考官家的僕人從而得到試題,事情敗落後,倒黴的唐寅也遭受牽連,甚至經受刑拷凌辱。一向恃才傲物的他經受如此大的打擊後,對官場產生了強烈的反感,從此放蕩不羈。失意後的唐寅遊遍名山大川,千山萬水瞭然於心,因此他的山水畫中充滿了吳地山水的景象,《山路松聲圖》就是他山水畫的代表作。 [3] 

山路松聲圖藝術鑑賞

山路松聲圖主題

圖中描繪了一座高聳的山峯,一汪泉水從山腰處流下,匯入清澈見底的河中。泉水邊是葱鬱的松林,藤蔓環繞在曲曲折折的枝幹上。山腳下有一座小橋橫跨河水,橋上一老人仰着頭,似乎在傾聽泉聲,又好像在欣賞陣陣松濤,其後有一少年抱着琴跟隨。唐伯虎在畫上題詩道:“女幾山前野路橫,松聲偏解合泉聲。試從靜裏閒傾耳,便覺衝然道氣生。”表達了他嚮往與世無爭、閒淡自然生活的理想。 [3] 

山路松聲圖技法

《山路松聲圖》局部
《山路松聲圖》局部(2張)
圖中松樹枝葉的畫法,從夏圭中來,但遠比之繁盛、寫實。以細勁的中鋒勾勒,轉折頓挫,不乏法度。山石硬朗,稜角分明,顯然是李、郭的畫法,但不師郭熙的捲雲皴,也不施馬、夏的斧劈皴,而是一種帶有唐寅個人風格的線皴,較之許道寧的直線皴更為隨意、疏鬆。勾筆較濃,而皴筆較淡,以濃點分出石的構成和層次,墨色通透而儒雅。用筆頓挫轉折,遒勁飛舞,巧妙地點出了松聲之意境。山的結體,錯落盤桓,層次清晰,景緻優美,而且真實感很強,有北宋全景山水的韻致。背景的處理極為簡括,炕炕洛藩,給人以空曠蕭瑟、冷漠寂寥的感受。 [2] 

山路松聲圖構圖

此畫構圖簡明,高低呼應,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潤澤的感覺。 [4] 

山路松聲圖歷史傳承

曾經清內府、梁清標收藏,《石渠寶笈三編》著錄。 [1]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山路松聲圖重要展覽

2014年7月4日至9月29日,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唐寅書畫展,《山路松聲圖》在其中展出。 [5] 

山路松聲圖作家簡介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明代畫家,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明代四大家(吳門四家)。出生於一個商人家庭,從小聰明好學,詩文書畫,無一不精。29歲時,他考中應天府(今南京)鄉試第一名解元,自詡為“江南第一才子”。但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因好友科舉舞弊案的牽連,被捕入獄,從此功名斷絕。出獄後,唐伯虎性情大變,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終成一代大家。唐伯虎擅長畫山水、人物、花鳥等。他的山水畫師法周臣、李唐、劉松年,風格秀逸清俊,筆墨細秀,佈局疏朗。傳世畫作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秋風紈扇圖》等。 [6] 
參考資料
  • 1.    袁志正編著,中國畫名作鑑賞[M],新華出版社,2015.07,第192-194頁
  • 2.    張婷婷編著,中國傳世山水畫 卷四[M],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9,第241頁
  • 3.    牛蘇放編著,圖説中國 300幅繪畫名作[M],時代文藝出版社,2012.01,第214頁
  • 4.    鄭春興主編,中國名畫品鑑[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4,第397頁
  • 5.    台北故宮推唐寅書畫展(組圖)  .網易新聞.14/0704[引用日期2018-09-02]
  • 6.    夢華主編,圖解國學知識 全新圖解版 暢銷升級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4,第6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