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凹苞耳葉馬藍

鎖定
凹苞耳葉馬藍為耳葉馬藍屬下草本。產於廣西,我國特有物種。生於溪邊海拔560米處。
中文名
凹苞耳葉馬藍
拉丁學名
Perilepta retusa (D. Fang) C. Y. Wu et C. C. Hu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爵牀科
亞    科
爵牀亞科
蘆莉花族
亞    族
馬藍亞族
耳葉馬藍屬
分佈區域
廣西(環江)

凹苞耳葉馬藍形態特徵

草本。高80釐米,干時除穗狀花序外變黑色;莖自近基部分枝(據採集人);枝、小枝和花序梗無毛,鋭四角形,節間有薄翅,翅寬0.5-2毫米。葉不等大稀等大,無柄;葉片薄紙質或草質,橢圓形,有時菱狀橢圓形、倒卵形或卵形,長6.5-20.5釐米,寬4-8.5釐米,邊緣具鈍齒,先端驟短尖或漸尖,下部收狹,罕為寬楔形而下延成翅,基部耳形並抱莖,上面散生小疏柔毛,密佈鍾乳體,下面沿中脈和側脈散生小疏柔毛,側脈每邊5-9條,連同中脈兩面稍隆起。穗狀花序腋生和頂生,2.5-3.5釐米,粗2-2.5釐米,連續,花期後伸長,有花4-7對;花序梗長1-4釐米;苞片對生,卵形,2.2釐米,寬1.5釐米,先端微凹,基部心形,邊緣波狀而稍皺
凹苞耳葉馬藍 凹苞耳葉馬藍
曲,外面散生小疏柔毛,具1花,果期脱落,連同小苞片和萼裂片綠色,草質;小苞片橢圓形,長14-16毫米,寬7毫米,先端鈍或微凹,外面和邊緣散生小疏柔毛,邊皺曲,脱落;花萼長約12.5毫米,果期18毫米,稍2唇形,裂片5,倒披針形,寬2.5毫米,毛被同小苞片,邊皺曲,前方2裂片長9.5毫米,基部短合生,後方3裂片長12毫米,基部有極短的連接;花冠長約4釐米,白色,後方中裂片具2條紫色條紋(據野外記錄),微彎,外面無毛,裂片5,先端近圓形;雄蕊2強,短花絲下部被疏柔毛;子房無毛,花柱上部被微毛,柱頭不等大2淺裂。種子密被伏毛。 [1] 

凹苞耳葉馬藍生長環境

生於溪邊海拔560米處。

凹苞耳葉馬藍分佈範圍

產於廣西(環江)。模式標本採自廣西環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