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凜然

鎖定
凜然,漢語詞語,形容令人敬畏的神態。如:凜然不可侵犯。出自《宋史·李芾傳》:“強力過人,自旦治事至暮無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復起視事,望之凜然猶神明。”
中文名
凜然
外文名
awe-inspiring;stern
拼    音
lǐn rán
詞    性
形容詞
出    處
《宋史·李芾傳》

凜然基本解釋

凜然
[awe-inspiring]∶恐懼、畏懼。
眾官凜然。
[stern]∶嚴肅而可敬畏的樣子,形容對方很威風。

凜然引證詳解

  1. 嚴肅;令人敬畏的樣子。或形容表示敬重或驚恐的神態。①《孔子家語·致思》:“夫子凜然曰:‘美哉德也!’”②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説新語·賞譽》:“ 濟先略無子侄之敬,既聞其言,不覺凜然,心形俱肅。”③唐 劉禹錫 《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1]  ④宋 蘇轍 《賀致政曾太傅啓》:“付青簡以遺事,追赤松而並遊,大節凜然,四方仰止。”⑤《水滸傳》第六七回:“ 宋江 道:‘吾觀 關勝 義氣凜然,始終如一,軍師不必多疑。’”⑥明 方孝孺 《貧樂窩記》:“戚然若蒙不潔而恐人之覺也,凜然若臨百仞之淵而憂其墜也。”⑦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三章:“這位‘石頭老人’的姿態十分傲慢,顯出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⑧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三折:“赤律律起一陣劣風,劣風,不由人不悚然驚,凜然恐。”
  2. 形容寒涼。①唐 孟郊 《殺氣不在邊》詩:“殺氣不在邊,凜然中國秋。”②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三:“夏天清暑展開,可以滿室凜然。”③清 昭連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慶公又命長槍手數十拒守西華門洞,終夜間寒風凜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