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郊

鎖定
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人,祖籍山東平昌(今德州市臨邑縣)。唐代著名詩人。 [14]  [16-17] 
少時隱居嵩山。性狷介,與韓愈交誼頗深。曾兩試進士不第。貞元十二年(796年),年四十六時才中進士。貞元十七年(801年),至洛陽參加銓選,出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孟郊抑鬱失志,遂辭官。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元和九年(814年),鄭餘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謀,試大理評事。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於洛陽東。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 [14-15]  [19] 
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寒苦之音,感傷自身遭遇,且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淺率,追求瘦硬,故有“詩囚”之稱。 [17] 賈島齊名,同為苦吟詩人,並稱“郊寒島瘦”。 [19]  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代表詩作有《遊子吟》《登科後》等。 [19] 
別    名
貞曜先生
詩囚
東野
所處時代
唐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
出生日期
751年
逝世日期
814年
主要成就
苦吟詩人代表,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
主要作品
孟東野詩集
本    名
孟郊

孟郊生平經歷

孟郊早年生活

孟郊題跋像 孟郊題跋像 [4]
唐天寶十年(751年),孟郊生於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崑山縣尉,家中清貧,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青年時代隱居於河南嵩山,但關於這段經歷的起訖時間與具體情況,已不可考。及長,在湖州參加詩僧皎然組織的詩會,刻意吟詠。 [5]  [1]  [3]  [6]  [18-19]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段期間,他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後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卻是除去寫詩以外,並沒有其他什麼事業可以記述。

孟郊中年及第

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歲,才在故鄉湖州鄉貢進士,於是往京應進士試。
貞元八年(792年),下第。可能就是在這次應試期間,他結識了李觀韓愈。《舊唐書》本傳説孟郊“性孤僻寡合,韓愈見以為忘形之”。兩人的性格都異乎流俗,是他們訂交的基石。孟郊固然比韓愈年長十七,寫詩筆力也足與韓愈為敵,但他命運坎坷,仕途多蹇,所以反倒是因為得到韓愈的表揚推崇,才詩名大振,成為韓愈這一詩派的名士。貞元九年,孟郊應進士試,再下第。
孟郊像 孟郊像
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隨即東歸,告慰母親。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貞元十五年,在蘇州與友人李翱相遇,嗣後又歷遊越中山水。
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歲,又奉母命至洛陽應銓選,選為溧陽(今江蘇溧陽縣尉。貞元十八年赴任,韓愈作《送孟東野序》説:“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去做縣尉是與他的願望很相違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盡到一個縣尉的職責。溧陽城外不遠有個地方叫投金瀨,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積水,孟郊往往去遊,坐於水旁,徘徊賦詩,以致曹務多廢。於是縣令報告上級,另外請個人來代他做縣尉的事,同時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給那人,因此孟郊窮困至極。 [19] 
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辭去溧陽尉一職。 [5]  [19] 

孟郊晚年生活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鄭餘慶任孟郊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自此,孟郊定居於洛陽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這時候才富裕一點,可以免於凍餓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喪子之痛。
元和九年(814年),鄭餘慶為興元尹,奏孟郊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孟郊聞命自洛陽而往。
同年八月二十五日(814年9月12日),孟郊以暴疾卒於河南閿鄉縣,終年六十四歲。 [5] 

孟郊文學成就

孟郊詩歌題材

孟郊《遊子吟》插圖
孟郊《遊子吟》插圖(2張)
在內容上,孟郊的詩超出了大曆貞元時代那些狹窄的題材範圍。固然,他的詩的主旋律是中下層文士對窮愁困苦的怨懟情緒,這是他屢試不第、仕途艱辛、中年喪子等生活遭遇決定的;但他還是能透過個人的命運看到一些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並以詩來反映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針砭了社會上人際關係中的醜惡現象,有的則尖鋭地揭示了貧富之間的不平等。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鍾飲,到曉聞烹炮”與“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兩相對照,《織婦辭》描寫了織婦“如何織絝素,自着藍縷衣”的反常現象。
他寫這種詩常有很深刻的心理體驗,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願為蛾,燒死彼華膏”之句,實非泛泛紀述民間疾苦者可比。應該説,在杜甫之後,孟郊又一次用詩歌深入地揭露了社會中貧富不均、苦樂懸殊的矛盾。孟郊還有一些詩描寫了平凡的人倫之愛,如《結愛》寫夫妻之愛,《杏殤》寫父子之愛,《遊子吟》寫母子之愛,這些題材已經在很長時間內被詩人們忽視了。

孟郊詩歌思想

孟郊接過元結一派手中的復古旗幟,在社會思想和政治思想上繼續宣揚其復古思想。他宣揚仁義道德,歌頌堯舜古風,批判澆薄時風和叛亂犯上,處處顯示出一個偉岸君子的姿態,對時俗採取一種不合作態度:“恥與新學遊,願將古農齊。”他所結交的官僚和朋友,如鄭餘慶等也大多是些重道德,守古遣的人物。他標榜的“自是君子才,終是君子識”,其主要內含就在於不與時俗為伍,只求復古守道的知音的意願。他衞道、行道的思想和行動,與韓愈所倡導的“道”相近,而其生活準則正好是韓愈的“道”在社會生活中的實踐。孟郊不僅在生活中惜守古道,而且在創作中亦以宣揚這種“道”為目的。他的“補風教”、“證興亡”的創作宗旨,直陳元結的“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諷之流”的原則,與元和時白居易的“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惟歌民生病,願得天子知”母、“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理論是一致的。因此孟郊雖然沒有直接參預韓愈的古文運動,也沒有像白居易那樣在鮮明的文學原則下以直言諷諫式的詩去幹預政治,但他卻是自始至終地沿着恢復古道、整頓朝綱、淳化民俗、振興詩壇的道路走下去的,而復古,就是他在這條道路上的戰鬥宗黔和精神武器。他是一位復古思潮的傑出代表。因此他在中唐這個復古之風很濃的時代裏得到了在後來不可能有的讚譽。

孟郊詩歌藝術

孟郊詩意圖 孟郊詩意圖
其一,古樸凝重,避熟避俗。孟郊詩歌與當時盛行的淺俗流易不同,具有古樸凝重的特點,在古樸自然中又營造出新鮮的藝術效果。孟郊慣用白描,《洛橋晚望》“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筆力高簡,歷來為人稱道。《遊終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峯夜留日,深谷晝未明”境界開闊。在句式上孟郊忌平緩流易,打破常規,力求古勁 折,以古文句法為詩。與五言詩歌上二下三的習慣不同,孟詩有上一下四的句子,如“藏千尋布水,出十八高僧”(《懷南嶽隱士二首》其一)、“磨一片嵌巖,書千古光輝”(《吊盧殷十首》其四),改變詩歌的傳統表達方式,給人新鮮的藝術感受。 [7] 
其二,險奇艱澀。精思苦吟。孟郊詩歌硬語盤空,他慣用死、剪、燒、骨、錄、折、斷、攢等狠字、硬語,營造奇崛的藝術感受。這一方面與他心情鬱悶、情緒低沉有關。在《夜感自遣》中,他説自己“夜學曉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閒,心與身為仇”。苦苦地寫詩,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尋求新詞句,用過去詩中少見的僻字險韻與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壓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語言表現多帶有冷澀、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從而儘可能把內心的愁哀刻劃得入骨和驚聳人心,在這些詩中,他精心選用了“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鑽心的動詞與“峭風”、“老蟲”、“病骨”、“鐵發”、“怒水”、“勁飆”、“黑草”、“冰錢”等感覺上屬於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構成了一組組險怪、生硬、艱澀的句子,傳達了他心中難言的憤懣愁苦。
其三,情深致婉,氣勢磅礴。孟郊並非終身苦吟,其詩也並非全是硬語,韓愈看到他“敷柔肆紆餘”的一面,蘇軾喜愛他“鄙俚頗近古”的詩歌。孟郊不少詩歌具有古淡閒雅的特點,以平淡的詩語寫出深婉的情致,詩歌清新紆餘,跌君生姿。他既有具有悠遠情致的詩歌,又有具有“奮猛卷海僚”氣魄的作品。
孟郊愁苦之詩所獲褒不一,而他古淡閒雅的詩歌獲得較為一致的好評。許學夷認為“郊五言古,以全集觀,誠蹇淫費力,不快人意;然其入錄者,語雖削,而體甚簡當,故其最上者不能竄易其字,其次者亦不能增損其句也。本傳謂其詩有理致,信哉。” 肯定“東野五言古,不事敷敍而兼用興比,故覺委婉有致” 獨特魅力。
孟郊不少詩歌寫得語淺情深,《遊子吟》以平淡的語言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歸信吟》“淚墨灑為書,將寄萬里親。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以心理細節打動人心。《列女操》《薄命妾》《塘下行》《去婦篇》諸篇“情深致婉,妙有諷喻。……此公胸中眼底,大是不可方物,烏得舉其飢寒失聲之語而訾之。”
與情深致婉相對應,孟詩還具有氣勢雄健的特點。他以“蕩”、“振”、“鎖”等硬語體現出山峯、建築的闊大氣象,將建築物、山峯寫得高插雲霄,橫亙天地之間,“地脊亞為崖, 出冥冥中。樓根插迥雲,殿翼翔危空”(《登華巖寺樓望終南山贈林校書兄弟》)、“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遊終南山》)描繪出雄健飛動的氣勢,反襯出一己的敝小。在表達風吹水嘯的意境時,孟郊常用“振空山”、“蕩天地”等寫出波及範圍之廣,程度之深。 [8] 

孟郊傳世作品

孟郊的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編刊,黃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見。陸心源所藏汲古閣影宋精本,今歸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閣本,閔刻朱墨本。《四部叢刊》影印杭州葉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註釋有陳延傑《孟東野詩注》,夏敬觀選注《孟郊詩》。事蹟可參考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新、舊《唐書》本傳、夏敬觀《孟東野先生年譜》、華忱之《唐孟郊年譜》。 [9] 
孟郊代表作品
《罪松》
蜘蛛諷
自惜
織婦辭
《贈建業契公》
《自嘆·愁與發相形》
《崢嶸嶺》
《贈文應上人(一作贈高僧)》
徵婦怨
《贈萬年陸郎中》
《子慶詩》
《贈城郭道士》
《擢第後東歸書懷,獻座主呂侍御》
《招文士飲》
《贈李觀(觀初登第)》
《贈別殷山人説易後歸幽墅》
《燭蛾》
贈農人
贈別崔純亮
《舟中喜遇從叔簡別後寄上時從叔初擢第歸江南郊不從行》
贈主人
《雜怨(一作古樂府雜怨)》
《終南山下作》
《再下第》
《至孝義渡寄鄭軍事唐二十五》
《擇友》
《雜曲歌辭·羽林行_朔雪寒斷指》
反映時代現實、揭露藩鎮罪惡的詩歌:《徵婦怨》《感懷》《殺氣不在邊》《傷春》等;有的關心人民生活、憤慨貧富不平,如《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
表現骨肉深情的詩歌:《遊子吟》《結愛》《杏殤》等;
刻畫山水風景的詩歌:《汝州南潭陪陸中丞公宴》《與王二十一員外涯遊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歸天台》《峽哀》《遊終南山》等。
寫仕途失意,抨擊澆薄世風的詩歌:《落第》《溧陽秋霽》《傷時》《擇友》等;
自訴窮愁,嘆老嗟病的詩歌:《秋懷》《嘆命》《老恨》等。

孟郊歷史評價

唐·李翱(《薦所知于徐州張僕射書》):(孟)郊為五言詩,自漢李都尉(陵)、蘇屬國(武)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
孟郊題跋像 孟郊題跋像
唐·李觀:孟之詩,五言高處,在古無二,其有平處,下顧兩謝。
唐·李肇《唐國史補》:學矯激於孟郊。
唐·韓愈: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
唐·張為《詩人主客圖》:清奇僻苦。 [3] 
宋·歐陽修:韓孟於文詞,兩雄力相當。
宋·蘇軾: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 [10] 
宋·許顗《彥周詩話》:能殺縛事實,與意義合,最難能之。
金·元好問:詩囚。
明·胡震亨:以時事入詩,自杜少陵始;以名場事入詩,自孟東野始。 [11] 
近代·聞一多:從中國詩歌的整體發展過程着眼,認為“最能結合自己生活實踐繼承發揚杜甫寫實精神,為寫實詩歌繼續向前發展開出一條新路的,似乎應該是終身苦吟的孟東野。
現代·錢鍾書:唐之少陵、昌黎、香山、東野,實唐人之開宋調者。 [7] 

孟郊軼事典故

孟郊巧挫欽差

孟郊像 孟郊像
一年冬天,有個欽差大臣來到武康縣瞭解民情。縣太爺大擺宴席,為欽差大人接風。正當縣太爺舉杯説“請”,欽差大人點頭應酬的辰光,身穿破爛綠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進來。縣太爺一見很不高興,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來了小叫花子,真掃雅興。”孟郊氣憤地頂了一句:“家貧人不平,離地三 尺有神仙。”欽差大臣覺得孟郊很大口氣,要出對聯考他。“請吧。”小孟郊一點也不害怕。這欽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見對方是個小孩,便搖頭晃腦地説:“小小青蛙穿綠衣”。小孟郊見這位欽差大臣身穿大紅蟒袍,又見席桌上有一道燒螃蟹,略一沉思,對道:“大大螃蟹着紅袍”。欽差一聽,氣得渾身象篩糠,但有話説在先,又不好發作,便對縣官説:“給這小兒一個偏席,賞他口飯,看我再和他對。”這老欽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氣活現開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説:“小小貓兒尋食吃”。小孟郊看着像饞狗啃骨頭似的欽差大臣,又看着拍馬溜鬚的縣太爺,心想,你們這幫貪官污吏,便怒氣衝衝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糧”。欽差大臣、縣太爺一聽嚇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來他們吃得正是救災的銀糧。 [12] 

孟郊郊島情結

郊島”,是中唐詩人孟郊、賈島的合稱。孟郊比賈島大28歲,是賈島的前輩詩人。但他們都是遭際不遇,官職卑微,一生窮困,一生苦吟。孟郊“一生空吟詩,不覺成白頭”(《送盧郎中汀》);賈島“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戲贈友人》,相傳他“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魏泰《臨漢隱居詩話》)。
孟郊、賈島都是韓愈的詩友。韓愈對他們的詩也都很讚賞,説孟郊詩“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薦士》),賈島詩“奸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但重視郊較過於島。郊、島二人偶有詩相投贈,在當時並不齊名。宋代歐陽修始以兩人並舉,謂“孟郊、賈島之徒,又得其悲愁鬱堙之氣”(《書梅聖俞稿後》),蘇軾有“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之論。 [12] 

孟郊死後無營

孟郊死後,韓愈樊宗師為之經營後事,張籍提議私諡為貞曜先生,但不知為什麼,卻沒有把他的作品編輯成集。宋代《崇文總目》著錄《孟郊詩》五卷,不是完書;後經宋敏求蒐集編綴,才成《孟東野詩集》十卷行世。 [13] 

孟郊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孟庭玢
崑山縣尉 [1] 

孟郊後世影響

孟郊版本流傳

孟郊作品 孟郊作品
孟郊詩對宋詩影響甚大,自北宋宋敏求“總括遺逸,摘去重複”,孟集便廣為流傳。因此,宋元時期通行的唐詩選本大多不再另選孟詩,僅蔡正孫《詩林廣記》、方回《瀛奎律髓》和楊士弘《唐音》選錄了孟詩。明代是唐詩學發展的興盛期,尤以前後七子所倡之“詩必盛唐”為最,一直到晚明,士人對唐詩的接受才漸趨多元化。即使盛唐詩成為眾家必法之詩體,但實際上傳世選本中還是選錄了盛唐詩以外的詩篇,由此可知選錄者並不是沒有關注到中晚唐詩在唐詩聖河中的地位。明代唐詩選本對孟詩的評選相對宋代有了很大的不同,選評篇數呈現出明顯的增加,孟詩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被譽為“學唐詩者門徑”的《唐詩品彙》選孟詩達45首之多,此外孟郊五古最受選家推重,如《唐詩品彙》所選45首孟詩皆為五古,《唐詩歸》所選孟詩40首亦皆五古,其見重如此。此外,孟郊名篇序列亦經由明代唐詩選本而基本確立。明代的宗唐之風流行數百年之久,至清代始有改觀,詩論家不再固守鴻溝,而開始對唐詩進行全面的研究。除了孟郊名篇序列已具形制外,孟詩在此一時期之接受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清代主要唐詩選本對孟郊名篇的選錄深受明代的影響,如頗具影響力的《唐詩別裁集》一書在選錄孟詩上幾乎未出明選本的選錄範圍;二是孟詩因進入通行的童蒙課本而更為普及,如《唐詩三百首》所選之《遊子吟》,廣為人傳誦。 [13]  [19] 

孟郊詩風影響

孟郊詩歌對後世也有很大的影響。唐李肇説:“元和已後……詩章則學矯激於孟郊。”汀所謂“矯激”,包含有兩層意思,其一指詩歌語言樸質瘦硬,其二指詩歌抒情激切剛直,孟郊對唐以後詩壇的影響,主要就在這兩方面。宋梅堯臣主“詩窮而後工”,以孟郊相詡,創作了獨具風格的“老硬不可截”的詩歌。以翻新求奇著稱的黃庭堅,不僅十分推崇孟郊的創作才能,而且在詩歌創新的嘗試中也吸取孟郊的成果,開創了以瘦硬為主要特徵的江西詩派,所以清劉熙載説:“孟東野詩好處,黃山谷得之無一軟熟句,梅聖俞得之,無一熱俗句。”足見孟郊對二人影響之深。孟郊詩歌中那種剛直猛烈、嫉惡如仇的批判精神,在後世也時有迴響。南宋末年詩人謝栩不僅作有《效孟郊體》七首,而且在其他詩歌中也學習孟郊詩歌那種奇崛警拔、激切猛烈的藝術,抒發其亡國之痛,喪友之悲,較之“四靈派”詩人,他更多地吸收了孟詩的精華。 [7] 

孟郊史籍記載

  •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六:列傳第一百一 [14] 
  • 《唐詩紀事》 [15] 

孟郊後世紀念

孟郊故里

孟郊故里,位於浙江省德清縣城武康,孟郊故里有東野古井和孟郊祠;德清博物館內,有“東野古井”碑和古井井圈;河濱公園內,有孟郊像;春暉公園內,有“慈母春暉”長幅浮雕,鐫刻了冰心書寫的《遊子吟》。
浙江省德清縣武康鎮 孟郊故里

孟郊墓地

孟郊墓,在送莊鄉鳳台村一帶。唐韓愈為其撰寫墓誌。 [2] 

孟郊孟郊祠

孟郊辭世後不久,邑人即立孟郊祠,它位於浙江省德清縣武康鎮春暉街與鐵路交叉口往西10餘米。因晚唐兵亂不斷而遭毀。南宋景定年間(1260—1264年)武康知縣國材喜得進士舒嶽祥祖傳家藏的孟郊遺像後重建祠堂,奉祀孟郊,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年)毀於兵荒馬亂。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遷回原址,改祠為寺設置山門,後又復為孟祠。日寇侵略中國時期,實行野蠻殘酷的“三光政策”三次放火燒武康,城、郊夷為平地,孟祠四周的民房全部化為灰燼,但日寇因畏懾於孟郊的聲名與神靈,對孟祠一不敢縱火,二不敢動物,使孟祠秋毫未損,奇蹟般地倖存下來。文革“破四舊”時遭毀,1998年經過第四次重建。
祠堂內有孟郊塑像,高達3.2米。塑像上方的橫聯是“貞曜千秋”,豎聯是“名詩一首抒盡人間母子情,巨篇五百詠遍天下平民心”。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六》:孟郊者,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少隱嵩山。
  • 2.    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十月庚申.樊子合凡贈賻,而葬之洛陽東其先人墓左,以餘財附其家而供祀。”
  • 3.    《舊唐書》及線裝本《唐詩三百首新注》:”少隱嵩山,稱處士。“
  • 4.    孟郊題跋取自明天然撰贊,弘治十一年重刻本《歷代古人像贊》。
  • 5.    吳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學史(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06:第304頁
  • 6.    《新唐書・韓愈傳》(附):性介少諧和。
  • 7.    蔣寅. 孟郊創作的詩歌史意義[J].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2):52-60.
  • 8.    楊國榮. 論韓愈和孟郊的組詩[J]. 劍南文學:經典閲讀, 2012(2):125-126.
  • 9.    黃培. 孟郊創作心態及其詩風演變[J]. 求索, 2005(11):163-165.
  • 10.    朱炯遠, 金程宇. 論孟郊樂府詩的成就[J].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 30(1).
  • 11.    房日晰. 孟郊賈島詩歌藝術比較[J]. 人文雜誌, 1992(1):117-121.
  • 12.    餘慧敏. 孟郊與貞元詩壇[D]. 廣西師範大學, 2007.
  • 13.    韓蓉. 孟郊詩的流傳與授受研究[D]. 復旦大學, 2012.
  • 14.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 孟郊者,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少隱嵩山,性介,少諧合。愈一見為忘形交。年五十,得進士第,調溧陽尉。縣有投金瀨、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積水。郊閒往坐水旁,裴回賦詩,而曹務多廢。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鄭餘慶為東都留守,署水陸轉運判官。餘慶鎮興元,奏為參謀。卒,年六十四。張籍諡曰貞曜先生。   郊為詩有理致,最為愈所稱,然思苦奇澀。李觀亦論其詩曰:"高處在古無上,平處下顧二謝"雲。
  • 15.    《唐詩紀事》 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少隱嵩山,性介,少諧合。韓愈一見為忘形交。年五十,得進士第,調溧陽尉。縣有投金瀨、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積水。郊間往坐水旁,裴回賦詩,曹務多廢。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鄭餘慶為東都留守,署水陸轉運判官。餘慶鎮興元,奏為參謀。卒,張籍私諡曰貞曜先生。郊為詩有理致,最為愈所稱。然思苦奇澀,李觀亦論其詩曰:高處在古無上,平處下顧二謝雲。集十卷,今編詩十卷。
  • 16.    《四庫總目提要》:(孟)郊字東野,武康人。貞元中舉進士。官溧陽尉。
  • 17.    孟郊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6-13]
  • 18.    孟郊  .宣城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6-13]
  • 19.    孟郊  .湖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6-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