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冷,漢語常用字 [1]  ,形聲字,最早出自《説文》:“冷,寒也。” [2]  拼音是lěng,冷清,冷落,寒冷。其本義是寒冷,天氣深寒,使水結冰。引申為不受歡迎的,沒有人過問的。
(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lěng
部    首
鄭    碼
TDOWU
筆    順
4134454
字    級
常用字 [1] 
注    音
ㄌㄥˇ
筆    畫
7
四角碼
38132
倉頡碼
IMOII86
五筆碼
uwyc
統一碼
基本區 U+51B7
異體字
𠘤冷
韻    部
二十三梗 [4]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5]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6]
字符表 字符表
令,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促使、讓。冷,篆文“圖A形”=“圖B形”(仌,結冰)+“圖C形”(令,促使),表示促使結冰的天氣。造字本義:形容詞,天氣深寒,使水結冰。隸書“圖D形”將篆文字形中“圖B形”的寫成“兩點水”“圖E形”,將篆文字形中的“圖C形”寫成令。 [5] 
冷,形聲字。從冫,令聲。“冫”是冰凌的象形字,故冫有寒的意思。《説文》:“冷,寒也。”《莊子·則陽》:“夫凍者假衣於春,暍者反冬乎冷風。”唐白居易《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引申為閒散、冷落。南唐李中《贈永真杜翱少府》:“愛靜不嫌官況冷。”還引申為冷淡,對人不熱情。宋黃庭堅《徐孺子祠堂》:“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假借為姓。《通志·氏族略四》:“冷氏,即伶氏,又有作上音者。”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lěng
形容詞
cool
冷,寒也。——《説文
畫堂鸚鵡鳥,冷暖不相知。——白居易《烏夜啼
冷泉
寒冷
cold
布衾多年冷似鐵。——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冰冷
冷清;冷落
cold and cheerless;desolate;lonely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白居易《琵琶行
諸公袞袞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杜甫《醉時歌贈廣文館學士鄭虔》
切切夜閨冷,微微孤燈然。——唐·徐彥伯《孤燈嘆》
諸公袞袞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唐·杜甫《醉時歌贈廣文館博士鄭虔》
花開有客時攜酒,門冷無車出畏泥。——《和周廉彥
正是轆轤舍井,滿砌落花紅冷。——清·納蘭性德《如夢令》
冷巷
不暢銷
not readily marketable
這《千家詩》還算一半是冷貨,一年不過百把部。——《老殘遊記
冷書
突然,乘人不備
sudden

冷箭
生僻;冷僻;少見
rare;strange

冷眼
冷遇;對人冷淡
cool;be cold in manner
姑置其事而待之曰冷。——明·顧起元《客座贅語·詮俗》
一方面卻有舊官僚的攘奪政權,以及遺老受冷不過,預備下山。——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九》
娶了她三天,她忽然地跟我冷了,我就覺出來是怎麼回事,我不敢説。——曹禺《原野》第二幕
冷心冷面
動詞
冷卻;温度變低
cool
幽囚考掠,五毒參至。就慷慨直辭,色不變容。又燒鋘斧,使就挾於肘腋。就語獄卒:‘可熟燒斧,勿令冷。’——《後漢書·獨行傳·戴就》
即取紫色丹一時寫着酒中,待冷出之,此即名九還鉛丸為丹,名曰九轉紫鉛丹也。——《雲笈七籤》卷七六
屋山無筍圃無蔬,釜冷樽空客至疏。——宋·劉克莊《春旱》詩之三
冷凍
遭到冷落
treat coldly

冷視
名詞

晉有冷道,見《晉書懷帝紀》。

參考資料: [5]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一】【仌部】冷
寒也。從仌令聲。魯打切 [8] 

説文解字注

寒也。從仌。令聲。
魯打切。十一部。 [9]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魯朾切,《韻會》、《正韻》:魯杏切,並令上聲。《説文》:寒也。從仌,令聲。《六書正譌》:別作泠,非。泠乃水名。《南史·齊樂預傳》:人笑褚公,至今齒冷。《增韻》:淸甚也。
又姓。《廣韻》:前趙錄南徐州刺史令道,字安義。
又《唐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並靈上聲。㓑冷,寒也。
又《集韻》、《韻會》並郞丁切,音靈。冷凙。吳人謂冰曰冷凙。令道當作冷道。 [10]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11] 
《説文解字注》書影 [12] 
《康熙字典》書影 [13]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3] 

書法演示

[3] 

書法展示

隸書冷書法 [14] 
楷書冷書法 [15] 
行書冷書法 [16] 
草書冷書法 [17] 

音韻彙集

韻書成集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四呼
註解
寧繼福
音譯
八思巴字
擬音
反切
韻目
調
廣韻
青開








郎丁
平聲
四等
庚二開








魯打
上聲
二等
青開








力鼎
上聲
四等
蒙古字韻




上聲



ling
ꡙꡞꡃ
liŋ








上聲



lʰing
ꡙꡜꡞꡃ
ləŋ




中原音韻
庚青開
庚青
上聲
開口呼

ləŋ







分韻撮要
第七英影應益
陽上

寒冷








第十五登等凳德
陽上

寒也凍也








洪武正韻牋


平聲






離呈
十八庚




平聲






魯杏
十八梗


參考資料 [18]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reng


r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rie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rie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r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l
ɐ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l
ɐ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l
ɐ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l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l
ɐ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l
參考資料 [19] 

方言集匯

◎ 贛語:lrang3 休冷幽靜,冷家巷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lang1 lang3 [客英字典] lang1 lang3 len1 [陸豐腔] lang1 [梅縣腔] lang1 [東莞腔] lang3 [客語拼音字彙] lang1 lang3 [海陸腔] lang1 lang3 [沙頭角腔] lang1 [寶安腔] lang1
◎ 粵語:laang5
◎ 潮州話:nên2 (néⁿ)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