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冷東

鎖定
冷東,男,漢族,1953年生 [1]  ,吉林省長春市人。香港大學博士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歷史系主任,教授;澳門科技大學訪問教授,博士生導師; [2]  美國亞洲研究會會員、馬來西亞黃雅烈博士高等學院客座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理事 [3]  、廣州市地方誌學會第四屆副會長 [5]  、廣東歷史學會理事、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6] 
中文名
冷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53年
畢業院校
東北師範大學
畢業院校
香港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歷史學
職    務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籍    貫
吉林省長春市

冷東學術履歷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嶺南文化、廣東華僑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廣州十三行、印章史等領域教學與科研。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國家“九五”社科規劃項目,教育部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學術研究獎學金”項目、廣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廣州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科研項目多項,出版學術著作22部,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獲廣東省社會科學成果獎2項,獲得2002-2003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工作者稱號。 [2] 

冷東講授課程

中國古代史、史學概論、廣東史、歷史學與信息技術、文化論壇、中國古代文化史

冷東學術著作

1. 冷冬(冷東)著:《被閹割的守護神——宦官與中國政治》,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5月。獲汕頭大學1992年科研二等獎、1994年廣東省第五次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1994年汕頭市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一等獎;收入吳中平主編:《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北京:科學出版社、龍門書局,1996年3月。
2. 冷東著:《閹割現象》,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6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獲汕頭大學1992年科研鼓勵獎。
3. 冷東著:《世界宦官叢談》,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獲汕頭大學1994年科研著作獎三等獎、1996年第三屆廣東省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著類)優秀獎。
4. 冷東、倪俊明等:《資料及研究論著目錄索引(榕江流域社會經濟史研究系列成果之一)》,潮汕歷史文化中心揭陽市研究會、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汕頭大學歷史系,1994年7月。
5. 冷東著:《葉向高與明末政壇》,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獲1997年汕頭大學科研二等獎。
6. 冷東編著:《科海光華:中國科技在海外》,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
7. 凌風(冷東)編著:《世界文化第一大謎——從神秘閹割到雙性同體》,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年2月。
8. 冷東著:《東南亞海外潮人研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4月。
9. 趙春晨、何大進、冷東主編:《中西文化交流與嶺南社會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
10. 冷東著:《唐代宗》,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4月。
11. 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編,趙春晨、冷東主編:《廣州十三行研究回顧與展望》,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6月。
12. 冷東、趙錕、龐潔著:《民國時期華僑華人與廣州社會經濟發展研究》,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10年7月。
13. 金峯、冷東著:《廣府商都》,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
14. 趙春晨、冷東主編:《十三行與廣州城市發展》,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公司,2011年7月。
15. 趙春晨、冷東主編:《廣州十三行與清代中外關係》,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2年12月。
16. 冷東、趙春晨、章文欽、楊宏烈著:《廣州十三行歷史人文資源調研報告》,廣州:廣州出版社,2012年12月;獲2014年廣東省社科成果三等獎。
17. 冷東、金峯、肖楚熊著:《十三行與嶺南社會變遷》,廣州:廣州出版社,2014年5月。
18. 冷東主編:《廣州十三行文獻研究暨博物館建設》,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4年12月。
19. 冷東、梁承鄴、潘劍芬主編,葉靄雲、邢思琳副主編:《廣州十三行天寶行海外珍稀文獻彙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
20. 李國榮、李黎、莫偉瓊、冷東主編:《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全4卷),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9年11月。
21. 冷東、潘劍芬、沈曉鳴主編:《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藏怡和洋行中文商業檔案輯考》(全2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年3月。
22. 冷東著:《廣州十三行與海上絲綢之路》,廣州:廣州出版社,2024年。

冷東學術論文

1. 冷東:《明清兩代宦官專權與封建專制的關係》,《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5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明清史》1985年第2期全文轉載;《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5年第2期登載;獲1986年汕頭大學科研二等獎;獲1986年汕頭市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 冷東:《從臨清的興盛看明代漕運的經濟影響》,《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85年增刊(清史專號)。
3. 冷東:《歷代宦官的名稱及其演變考述》,《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6年第2期。
4. 冷東:《中國曆代宦官來源考述》,《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6年第4期。
5. 冷東:《從臨清的衰落看清代漕運經濟影響的終結》,《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7年第2期。
6. 冷東:《從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看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問題》,《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7年第4期。
7. 冷東:《試論北魏宦官制度》,《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8年第1—2期(合刊)。
8. 冷冬:《試論宦官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1988年第12期全文轉載;《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9年第2期登載。
9. 冷東:《略論北宋宦官》,《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8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宋遼金元史》1989年第3期全文轉載。
10. 冷冬:《司馬遷是不是宦官》,《史學集刊》1989年第1期。
11. 冷東:《建國以來宦官制度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89年第9期。
12. 冷東:《張居正與宦官關係述評》,《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0年第2期;獲1992年汕頭大學科研二等獎。
13. 劉詠聰、冷冬:《近四十年來港台地區宦官史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1990年1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1年第2期。
14. 冷東:《明初三楊與宦官關係論略》,《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2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明清史》1992年第9期全文轉載;獲汕頭大學1994年科研論文獎三等獎。
15. 冷東:《略論明朝初期軍事制度之轉變》,《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2年第4期。
16. 冷東:《也談崇禎年間的宦官》,《學術月刊》1993年第3期。
17. 冷東:《無法超越的困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論宦官制度》,《第五屆中國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
18. 冷東:《翁萬達與莫登庸之“招撫”》,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編:《潮汕文化論叢二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10月。
19. 冷東:《明清以來韓江流域社會經濟史研究的幾點意見》,《潮學》1993年12月(創刊號)。
20. 冷東:《淺論榕江流域社會經濟史研究》,《潮學》第2期。
21. 冷東:《明代宦官監軍制度述略》,《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4年第3期。
22. 冷東:《明代思想家與宦官制度論略》,《學術月刊》1994年第10期。
23. 冷東:《明代政治家與宦官關係論略》,《廣東社會科學》1995年第2期。
24. 冷東:《葉向高與宦官關係略論》,《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5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宋遼金元史》1995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5. 孫正聿、冷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國當代社會思潮》,《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6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研究》1996年第9期全文轉載。
26. 冷東:《東南亞海外潮人在汕頭的投資及其反映》,第一屆馬來西亞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英文),1997年6月。
27. 冷東:《試論東南亞潮人的文化特點》,《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7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1998年第3期全文轉載。
28. 冷東:《李時嶽與汕頭大學的歷史學科建設》,編委會編:《李時嶽先生紀念文集》,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
29. 冷東:《十六世紀曆史變化中的潮汕海上“盜商”》,杜經國、吳奎信主編:《海上絲綢之路與潮汕文化》,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
30. 冷東:《海外潮人與暹羅曼谷王朝初期的製糖業》,《汕頭》1998年第1期。
31. 冷東:《葉向高與東林黨》,《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
32. 冷東:《社會思潮變化中的汕頭文化建設》,《社科大觀》1998年第3、4期。
33. 冷東:《東南亞海外潮人移民形態的演變軌跡》,《廣東史志》1998年第3期。
34. 冷東:《嚴嵩與宦官關係論略》,《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
35. 冷東:《明嘉靖朝之安南事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3期。
36. 冷東:《中國古代農業對西方的貢獻》,《農業考古》1998年第3期。
37. 冷東:《泰國曼谷王朝時期潮人制糖業的興衰》,《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8年第5期。
38. 冷東:《葉向高“東林黨魁”考辨》,(台灣)《明史研究專刊》1998年第12期。
39. 冷東:《中國當代社會思潮的主要特點》,《理論與現代化》1998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1999年第2期全文轉載。
40. 冷東:《中國製糖業在日本》,《學術研究》1999年第1期。
41. 冷東:《潮州學與客家學芻議》,《廣東史志》1999年第1期。
42. 冷東:《中國瓷器在東南亞的傳播》,《東南亞縱橫》1999年第1期。
43. 冷東:《海外潮人與馬來西亞麻坡的德教會》,《汕頭》1999年第1期。
44. 冷東:《鄭信與暹羅吞武裏王朝結局》,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潮學研究(第7輯)》,廣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2月。
45. 冷東:《明清潮汕地區的海外移民》,趙毅、林鳳萍主編:《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
46. 冷東:《明清海禁政策對閩廣地區的影響》,《人文雜誌》1999年第3期。
47. 冷東:《婦女在中國傳統性別觀念中的地位及其影響》,《婦女研究論叢》1999年第2期。
48. 冷東:《發揮歷史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發展研究》1999年第6期。
49. 冷東:《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朝鮮的傳播》,《海交史研究》1999年第1期。
50. 冷東:《18世紀暹羅吞武裏王朝與清朝及緬甸的關係》,《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51. 冷東:《東南亞海外潮人與德教的關係》,《當代宗教研究》1999年第2期。
52. 冷東:《“雙性同體”的歷史演變及文化藴涵》,《文藝爭鳴》1999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1999年第12期全文轉載。
53. 冷東:《中國古代煉丹術在西域的傳播和演變》,《化學教育》1999年第10期。
54. 冷東:《中國農業技術在西方的傳播》,《歷史教學》1999年第11期。
55. 冷東:《潮汕地區的製糖業》,《中國農史》1999年第4期。
56. 冷東:《藍鼎元視野下的清初潮汕社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4期。
57. 冷東:《潮汕地區海外移民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0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地理》2000年第8期全文轉載。
58. 冷東:《婦女解放運動與“雙性同體”觀念的衍變》,《婦女研究論叢》2000年第2期。
59. 冷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宦官研究綜述》,《史學月刊》2000年第3期。
60. 冷東:《潮汕地區的海外移民與地方社會研究述評》,《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2期。
61. 冷東:《海外潮人在汕頭的投資》,莊國土主編:《中國僑鄉研究》(1998年10月晉江“中國僑鄉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文卷),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62. 冷東:《潮汕海外移民研究管窺》,《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年第1期。
63. 冷東:《戚繼光平定海盜吳平論析》,《戚繼光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蓬萊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編:《戚繼光研究論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1月。
64. 冷東:《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學、心理學中的“雙性同體”》,《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01年第12期全文轉載。
65. 冷東:《國家與區域社會之間——明代潮汕海盜研究》,龍西斌、餘學羣主編:《第八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66. 冷東:《“雙性同體”在文學中的應用綜述》,《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67. 冷東:《信息化對歷史教學的影響及其對策》,《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68. 冷東:《明代潮州海盜論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2年第2期。
69. 田得宏、冷東:《淺析信息技術對歷史學研究的影響》,《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8期。
70. 冷東:《開設全校選修課的幾點體會》,《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9期。
71. 冷東:《明清潮州海商與區域社會》,《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72. 趙春晨、冷東:《“明清以來中西文化交流與嶺南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綜述》,《清史研究》2003年第1期。
73. 冷東:《戚繼光視野下的明代潮州社會》,《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74. 冷東:《略論明朝的潮州海盜》,羅冬陽、趙軼峯主編:《李洵先生紀念文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75. 冷東:《增設歷史與社會新專業的實踐與探索》,《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增刊。
76. 冷東:《中國火藥和火器在亞洲的傳播和演進》,《歷史教學》2005年第9期。
77. 冷東:《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師德觀》,《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增刊。
78. 冷東:《鄭和下西洋與嶺南關係述論》,《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79. 李高霞、冷東、趙春晨:《郭嵩燾任廣東巡撫期間之思想》,《雞西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80. 冷東:《“廣州十三行研究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綜述》,《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2期。
81. 冷東、林瀚:《清代廣州十三行與中西文化交流》,《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82. 冷東:《在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考察廣州十三行的歷史地位》,《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8期。
83. 冷東:《廣州十三行與清朝宮廷關係初探——以北京故宮所藏紫檀插屏為例》,《故宮學刊(2010年·總第六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84. 冷東、劉桂奇:《十三行與清代中後期廣州現代醫療衞生體系的初建》,《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
85. 冷東:《“研討式五步教學法”與新時期中學歷史教師的培養》,《中學歷史教學》2010年第6期。
86. 冷東:《廣州十三行:進步與歷史侷限幷存》,《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0月26日(第133期),第2版。
87. 冷東:《鴉片戰爭與廣州十三行》,張建雄主編:《鴉片戰爭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88. 冷東、羅美玲:《國民黨元老——陳樹人》,廣州市地方誌辦公室:《民國人物與廣州城市發展研究》,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10年12月。
89. 冷東:《“十三行與廣州城市發展”學術研討會綜述》,《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90. 冷東:《十三行商與清代中期廣州教育發展》,《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1年第3期。
91. 金峯、冷東:《粵商·粵商的文化基因》,《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2011年4月28日,第5期。
92. 冷東:《“廣州十三行”還是“廣東十三行”?》,趙春晨、冷東主編:《十三行與廣州城市發展》,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公司,2011年7月。
93. 冷東、肖楚熊:《粵商研究的重要領域——十三行》,《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2011年9月。
94. 冷東、肖楚熊:《十三行與瓷器加工製造業的發展》,《廣州大學學報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0期。
95. 冷東、肖楚熊:《十三行與廣東涼茶之興起》,《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96. 冷東:《“十三行與清代中外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簡訊》,《探索與爭鳴》2011年第12期。
97. 冷東:《廣州十三行與清代中期鐘錶業的發展》,《嶺南文史》2012年第1期。
98. 冷東:《“十三行與清代中外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99. 冷東:《十三行與鼻煙、鼻煙壺的發展》,《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100. 冷東:《20世紀以來十三行研究評析》,《中國史研究動態》201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明清史》201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01. 冷東、劉燕霞:《廣州十三行與中國會展業之發展》,《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102. 冷東:《清朝鴉片戰爭期間的戰船建設》,《學術研究》2012年第8期。
103. 冷東:《芻論“廣州十三行”到“嶺南十三行”》,《嶺南文史》2012年第4期。
104. 冷東:《婦女在中國傳統性別觀念中的地位及其影響》,譚琳、姜秀花主編:《性別平等與文化構建》下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105. 冷東、沈曉鳴:《中國最早外國郵局考論》,《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106. 冷東、張超傑:《清代中期的廣州花船》,《史林》2013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明清史》2013年第6期全文轉載。
107. 冷東、沈曉鳴:《1877—1878年客郵在廣州的發展——以〈在廣州的十四個月〉為視角》,《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
108. 冷東、肖楚熊:《清代中期花旗參的輸入及影響》,《古今農業》2013年第3期。
109. 冷東、吳東豔:《清代中期廣州與義大利的經貿科技交流》,《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2期。
110. 冷東、沈曉鳴:《“廣州十三行文獻研究暨博物館建設”學術研討會評析》,《中國史研究動態》2013年第6期。
111. 冷東、吳東豔:《清代廣州十三行與法國經貿文化交流》,《嶺南文史》2014年第2期。
112. 冷東、吳東豔:《清代廣州與法國商貿文化交流豐富》,《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2014年3月28日,第37期。
113. 冷東:《廣州十三行與中西繪畫藝術交流》,《廣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造型藝術》2014年第5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歷史學》2014年第9期全文轉載。
114. 冷東、肖楚熊:《十三行:見證粵商的榮耀與哀愁》,《南方企業家》2014年第2期。
115. 冷東、沈曉鳴:《嘉慶年間英國水手刺死黃亞勝案》,《歷史檔案》2014年第2期。
116. 冷東、沈曉鳴:《中國最早出現的外國郵戳》,《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117. 冷東、張超傑、熊雪花:《性的渴求與衝突:黃亞勝事件中的隱秘史實》,(澳門)《澳門研究》2014年第2期(總第73期)。
118. 冷東、阮宏:《一口通商制度中的十三行與絲綢貿易》,《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7期。
119. 冷東、沈曉鳴:《鴉片戰爭前英國在華客郵的衍變》,《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120. 張超傑、冷東:《清代中期的文人與廣州花船》,《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9期。
121. 冷東:《重新審視廣州十三行的歷史地位》,《文明》2014年第10期。
122. 冷東、吳東豔:《黃亞勝檔案與清代文書制度》,《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
123. 冷東:《書信萬金——澳門早期郵政發展》,呂志鵬、張卓夫主編:《嘉模講談錄2014—2015——澳門系列》,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2014年11月。
124. 冷東、沈曉鳴:《黃亞勝案件辨析》,《學術研究》2014年第12期。
125. 冷東、阮宏:《19世紀30年代廣州西方船賽與英美散商的崛起》,《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126. 冷東、阮宏:《十九世紀初期美國客郵述論》,《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127. 冷東、阮宏、劉璐:《再釋“辦館”》,(香港)《明清史集刊》第十一卷,香港大學中文學院,2015年3月。
128. 冷東、阮宏:《廣州十三行商與圖書刊印事業》,《趙令揚教授上庠講學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5年6月。
129. 冷東、阮宏:《清代中期澳省間的秘密郵路: 以美國“太平洋商人號”商船信件為例》,(澳門)《澳門研究》2015第2期(總第77期)。
130. 冷東、黃文仕:《十九世紀澳省間“信”“封”一體的珍貴檔案》,(澳門)《海島逥瀾》2015年第7期。
131. 冷東、沈曉鳴:《清代省澳間的客郵信使》,紀宗安、馬建春主編:《暨南史學(第十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
132. 冷東、趙春晨:《十三行檔案文獻及外銷器物的價值》,東莞市政協、莞城區辦事處編:《東莞地方文獻整理與東莞學人研究文集》,濟南:齊魯書社,2015年11月。
133. 冷東:《十三行研究在廣州學中的地位》,徐俊忠、塗成林主編:《當代廣州學評論(第1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2月。
134. 冷東:《再議海上絲綢之路中的“辦館”》,《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7期。
135. 冷東、何詠天:《鴉片戰爭前英國客郵郵費變化及其影響》,《重慶郵電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136. 冷東:《“廣作”影響“京作”》,《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2016年9月28日,第64期。
137. 冷東、羅章鑫:《蝴蝶效應:由清代廣州十三行轉運世界的茶葉貿易》,(澳門)《澳門研究》2017第1期(總第84期)。
138. 冷東、羅章鑫:《粵海關研究評述》,《海關與經貿研究》2017年第5期。
139. 冷東、阮宏、羅章鑫:《清代廣州中西體育交流及其影響》,李慶新主編:《海洋史研究(第十一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10月。
140. 冷東、邢思琳:《清代前期廣州口岸海難救助》,《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141. 冷東、羅章鑫:《“外洋會館圖記”之發現暨“十三行”正名考》,《古代文明》2018年第3期。
142. 冷東、邢思琳:《從一封信管窺19世紀廣州郵政》,《集郵博覽》2018年第8期。
143. 邢思琳、冷東:《廣州十三行之西成行補遺》,紀宗安、馬建春主編:《暨南史學(第十七輯)》,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144. 冷東、潘劍芬:《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藏怡和洋行中文檔案》,《歷史檔案》2019年第4期。
145. 冷東:《清代廣州十三行與海上茶葉之路》,鮑志成主編:《絲瓷茶與人類文明:東方文化論壇(2014—2018)論文選》,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9年2月。
146. 冷東:《廣州十三行與絲瓷茶三位一體》,《絲瓷茶與人類文明》,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9年2月。
147. 冷東:《方寸之痕天海間:尋覓廣州十三行印章的成果與意義》,陳建華主編:《地方文獻保護與整理出版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年10月。
148. 冷東:《罕見廣州十三行商簽字畫押的發現》,塗成林主編:《當代廣州學評論(2019年第1輯·總第五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11月。
149. 冷東:《廣州十三行與海上絲綢之路綜論》,王元林主編:《廣州十三行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11月。
150. 冷東、邢思琳:《清代廣州十三行之福隆行》,魏明孔、戴建兵主編:《中國經濟史評論(2019年第1期·總第9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12月。
151. 冷東、潘劍芬:《廣州十三行天寶行印章的發現及其意義》,《廣州文博13》,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12月。
152. 冷東:《廣州十三行與清代廣式傢俱》,《文物與拍賣》2019年第1期。
153. 冷東、邢思琳:《清代中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澳門印行的二份中文傳單》,(澳門)《澳門研究》2020年第2期(總第96期)。
154. 邢思琳、冷東:《英國發現清代嘉慶朝南海縣衙告示考釋》,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編:《廣州文博14》,北京:文物出版社,2021年2月。
155. 冷東:《廣州十三行伍氏家族印章印跡輯考》,劉平清主編:《廣州大典研究(2020年第2輯·總第六輯)》,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1年9月。
156. 冷東:《廣州十三行之麗泉行印信與經營》,《地方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
157. 冷東:《錠頭金、天運紀年與德記圖書——新發現幾則東南亞華僑印信文獻管窺》,《地方文化研究》2022年第3期。
158. 呂長嶺、冷東:《徽商劉德章家族與清代國際貿易》,周曉光主編:《徽學(第16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年6月。
159. 邢思琳、冷東:《清代中期澳門印行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銀單”》,(澳門)《澳門研究》2022年第2期(總第103期)。
160. 冷東:《海盜、行商到公司——明清歷史發展的幾個視角》,趙毅、趙軼峯主編:《李洵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
161. 冷東、邢思琳、沈曉鳴:《晚清官員印章散論——以〈杜鳳治日記〉的記載為中心》,《學術研究》2022年第12期。
162. 冷東:《〈杜鳳治日記〉中的香山歷史》,戴龍基主編:《香山研究(第2輯)》,澳門科技大學,2022年12月。
163. 冷東、譚經宇:《〈南京條約〉上的印章簽押》,《地方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
164. 呂長嶺、冷東:《徽商劉德章家族與清代國際貿易(續)》,周曉光主編:《徽學(第17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2月。
165. 沈曉鳴、冷東:《東波塔檔案印章印跡輯析》,(澳門)《文化雜誌》第117期,2023年。
166. 沈曉鳴、冷東:《長洲怡生源記貨單考論》,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編:《廣州文博15》,北京:文物出版社,2023年。
167. 冷東:《〈地方印象〉欄目總結與展望》,《地方文化研究》2023年第3期。
168. 冷東:《“但恨金石南天貧”? ——以清代嶺南印信新發現為視野》,《粵海風》2023年第4期。

冷東科研項目

1. 《東南亞海外潮人研究》,國家“九五”社科規劃項目(98EZJ001),1998—1999年。成果出版:冷東著:《東南亞海外潮人研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4月。
2. 《潮汕地區海商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
3. 《廣州海外移民與城市發展研究》,廣州市人文歷史基地重點項目。
4. 《“雙性同體”——21世紀倫理道德建設及人才培養的新視角》,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
5. 《21世紀人才培養和道德建設的新視角》,廣東省高教廳“九五”社科項目。
6. 《21世紀人才培養和道德建設的新視角》,廣州大學科研項目,2001年。
7. 《歷史教學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廣州大學教學科研項目,2001年。
8. 《廣東海外移民》,廣州市教委項目。
9. 《嶺南海外移民》,廣州市社科聯項目。
10. 《歷史與社會新專業方向研究》,廣州大學教學立項,2003年。
11. 《廣州會展業研究》,廣州市社科聯項目(無編號),2006年1月—2008年12月。
12. 《廣州會展史研究》,廣州市教育局項目(63061),2007年1月—2008年12月。
13. 《丁日昌集》,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規劃項目(200410121003025),2005年1月—2007年12月,第三主持人。成果出版:趙春晨編:《丁日昌集》(全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14. 《廣州十三行學術史》,廣州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Y252010),2008—2010年。廣州十三行學術史研究(08G04) 廣州市社科規劃學科共建項目200809-201009
15. 《十三行研究論著索引及提要》,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項目(SSH0901),2009年12月—2011年12月。
16. 《廣州十三行歷史人文資源調研報告》,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09DL-10),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成果出版:冷東、趙春晨、章文欽、楊宏烈著:《廣州十三行歷史人文資源調研報告》,廣州:廣州出版社,2012年12月。
17. 《廣州十三行與嶺南社會文化變遷研究》,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0JDXM77001),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成果出版:冷東、金峯、肖楚熊著:《十三行與嶺南社會變遷》,廣州:廣州出版社,2014年5月。
18. 《海外貿易與社會變遷——以廣州十三行為中心》,廣州大學專項課題,2011 年。
19. 《清代廣州郵政史研究》,廣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GD12XLS03),2012—2015年。
20. 《廣州十三行大事記》,廣州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4GZY01),2014—2016年。成果出版:李國榮、李黎、莫偉瓊、冷東主編:《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全4卷),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9年11月。
21. 《廣州十三行文書制度》,教育部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3YJA770013),2013—2016年。
22. 《世界與中國的紐帶:澳門早期郵政史研究(1757—1842)》,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學術研究獎學金”項目(無編號),2015—2019年。
23. 《開展廣府學三位一體研究》,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項目(無編號),2013—2016年。成果出版: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編:《構建廣府學:開展廣府、廣府人、廣府文化三位一體研究》,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年11月。
24. 《廣州港志》,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無編號),2015—2019年。成果出版:廣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廣州港務局、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編:《廣州港志》,廣州:廣州出版社,2019年12月。
25. 《廣州十三行與海上絲綢之路》,2016年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項目(SL16SKT17),2016—2018年。成果出版:冷東著:《廣州十三行與海上絲綢之路》,廣州:廣州出版社,2024年。
26. 《粵海關人文歷史資源調研報告》,廣州海關項目,2017—2019年。
27. 《廣州十三行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變化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7AZS010),2017—2020年。
28. 《廣州十三行印章匯考》,《廣州大典》與廣州歷史文化研究專項課題(2019GZY03),2019—2021年。
29. 《天寶行海外珍稀文獻彙編》,廣州市海珠區文聯項目(無編號),2019—2020年。成果出版:冷東、梁承鄴、潘劍芬主編,葉靄雲、邢思琳副主編:《廣州十三行天寶行海外珍稀文獻彙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
30. 《英國怡和洋行中文商業檔案整理研究》,北京用友公益基金會“商的長城”重點項目(2019-Z02),2019—2020年。成果出版:冷東、潘劍芬、沈曉鳴主編:《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藏怡和洋行中文商業檔案輯考》(全2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年3月。
31. 《廣州十三行印章印跡整理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20VJXG005),2020—2023年。
32. 《清代嶺南印信研究暨專題展覽》,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項目(GD2023SKFC29),2023年。
33. 《海內外中國商業印信暨檔案文獻整理與研究》(先秦至194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3&ZD253),2023年至今。 [4] 

冷東獲獎情況

1. 獲1986年汕頭大學科研二等獎
2. 獲1986年汕頭市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 獲1992年汕頭大學科研鼓勵獎
4. 獲1992年汕頭大學科研二等獎(2項)
5. 獲1994年汕頭大學科研論文獎三等獎
6. 獲1994年汕頭大學科研著作獎三等獎
7. 獲1994年汕頭市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一等獎
8. 獲1994年廣東省第五次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9. 獲1996年第三屆廣東省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著類)優秀獎
10. 獲1997年汕頭大學科研二等獎
11. 獲2001—2002廣州市優秀中青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
12. 獲2001—2002學年廣州大學教學二等獎
13. 獲2002年廣州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
14. 獲2002年廣州大學優秀黨員
15. 獲2002年廣州大學優秀教師
16. 獲2002—2003學年廣州大學教學二等獎
17. 獲2005年廣州市優秀教師
18. 獲2006年廣州大學教學優秀獎
19. 獲2010—2011年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 獲2011—2012年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1. 獲2014年廣東省社科成果三等獎
22. 獲2022年廣東省地方誌理論研討優秀論文二等獎
23. 獲2023年珠海市地方誌理論研討優秀論文一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