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冬天的道路

鎖定
《冬天的道路》是俄羅斯詩人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於1826年12月在普斯科夫莫斯科旅行中創作的詩。
《冬天的道路》是一首抒情的記遊詩。馬車伕“哼起長歌”,正好契合詩人略帶憂傷的心緒—— “苦悶啊,尼娜:我的道路漫長”。尼娜是什麼人?不詳。該詩用淡淡的筆墨描繪了一個樸素的場景,但卻是那樣的形象和逼真,表現了平凡的美麗,同時也表現了旅程的寂寞、憂愁。 [2]  [7] 
作品名稱
冬天的道路
作    者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創作年代
1826年
作品體裁
詩歌
外文原名
Зимняя дорога

冬天的道路作品原文

Зимняя дорога
Сквозь волнистые туманы
Пробирается луна,
На печальные поляны
Льет печально свет она.
По дороге зимней, скучной
Тройка борзая бежит,
Колокольчик однозвучный
Утомительно гремит.
Что-то слышится родное
В долгих песнях ямщика:
То разгулье удалое,
То сердечная тоска...
Ни огня, ни черной хаты,
Глушь и снег... Навстречу мне
Только версты полосаты
Попадаются одне...
Скучно, грустно... Завтра, Нина,
Завтра, к милой возвратясь,
Я забудусь у камина,
Загляжусь не наглядясь.
Звучно стрелка часовая
Мерный круг свой совершит,
И, докучных удаляя,
Полночь нас не разлучит.
Грустно, Нина: путь мой скучен,
Дремля смолкнул мой ямщик,
Колокольчик однозвучен,
Отуманен лунный лик. [1] 

冬天的道路中文譯文

版本一
冬天的道路
穿過波浪似的雲霧,
露出了一輪明淨的月亮,
它淒涼地傾瀉出清光
照在那淒涼的林間空地上。
一輛快速的三套馬車
飛馳在冬天的、寂寞的大路上,
那單調的鈴聲呀,
發出了令人疲睏的音響。
從馬車伕的悠長的歌聲裏,
可以聽見某種親切的聲音在迴盪:
一會兒是豪邁的快活的歌唱,
一會兒是傾吐出內心的悲傷……
既看不見燈火,也看不見黑暗的茅舍,
到處是一片白雪和荒涼……
我一路上迎面碰到的,
就只有那漆成條紋的標誌里程的木樁……
寂寞呀,憂愁呀……明天,尼娜,
明天我才能回到親愛的人身旁,
我要百看不厭地凝視着你,
在火爐旁邊把一切都遺忘。
鐘上的時針帶着響聲
走完了它勻稱的一週,
午夜使厭煩的人們走開,
但怎樣也不能使我們分手。
憂愁呀,尼娜:我的路程是那樣寂寞,
我的馬車伕也因為睏倦沉默不響,
只有鈴聲還單調地在響着,
這時雲霧也遮蓋了月亮的清光。
戈寶權譯) [3] 
版本二
冬天的道路
透過一層輕紗似的薄霧
月亮灑下了它的幽光,
它悽清的照着一片林木,
照在林邊荒涼的野地上。
在枯索的冬天天的道上
三隻獵犬拉着雪橇奔跑,
一路上鈴聲叮噹地響,
它響得那麼倦人的單調。
從車伕唱着的悠長的歌
能聽出鄉土的某種心腸;
它時而是粗野的歡樂,
時而是內心的憂傷。……
看不見燈火,也看不見
黝黑的茅屋,只有冰雪、荒地……
只有一條里程在眼前
朝我奔來,又向後退去……
我厭倦,憂鬱……明天,妮娜,
明天啊,我就坐在爐火邊
忘懷於一切,而且只把
親愛的人兒看個不倦。
我們將等待時鐘滴嗒地
繞完了有節奏的一週,
等午夜使討厭的人們散去,
那時我們也不會分手。
我憂鬱,妮娜:路是如此漫長,
我的車伕也已沉默,睏倦,
一路只有車鈴單調地響,
濃霧已遮住了月亮的臉。
查良錚譯) [8] 

冬天的道路創作背景

1826年12月中旬,普希金乘着一輛三駕馬車上從莫斯科到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然後又返回了莫斯科。《冬天的道路》就是普希金根據當時由普斯科夫至莫斯科的旅行印象寫成的,是一首抒情的記遊詩。 [6-7] 

冬天的道路作品鑑賞

詩人在詩中感嘆道:“寂寞啊,憂鬱”,“愁人啊……我的旅程太寂寞”,但正是在這兩次感嘆的旁邊,出現了一個親切的名字:尼娜。這個尼娜是誰,一直不為人所知,但她的出現,使人們對普希金這趟寂寞、憂愁的旅程又有了這樣的認識:旅程之寂寞與憂愁,並不完全是由於淒涼的月光、淒涼的林中空地,寂寞的冬天的道路、單調的車鈴、不見燈火和茅舍的一片冰雪和荒涼等,而是由於“回到親愛的人兒身邊”的路如此耐人尋味,是由於離別和思念。 [2] 
這是一趟寂寞、憂愁的旅程。漫長的旅途中,興致和情緒會越來越低落,詩人真實地描繪出多數旅行者的共同感受。詩的開頭也就是旅程的開始,還有“一輪明淨的月亮”和“馬車伕的悠長的歌聲”,漸漸地以至到後來即詩的結尾部分變為“馬車伕也因為睏倦沉默不響”“雲霧也遮蓋了月亮的清光”。 [3] 
然而這又是一趟有所期盼和渴望温暖的旅程。與憂愁形成對比的是“明天”,在寂寞、憂愁的旅程之後是火爐旁的相見和凝視。因為思念“尼娜”,急於“回到親愛的人身旁”,詩人才更加異常地感到道路之漫長孤寂,他焦渴地想像着火爐旁的相見和深情凝視。明日的相見既鮮明地反襯出今夜的“寂寞”和“憂愁”,同時又為這次旅程設置了一個温馨的終點。 [3]  [2] 

冬天的道路作者簡介

普希金 普希金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俄國詩人,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1799年6月6日誕生在莫斯科的一個貴族家庭。童年時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8歲時就開始用法文寫詩;同時又從保姆那裏學到了俄羅斯人民語言。在皇村中學學習時,受到當時愛國思潮和進步思想的影響,結交了許多十二月黨人。1817年皇村中學畢業後任職於外交部,此後數年間寫作了大量作品。1823年受敖德薩總督誣陷,被送到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監視居住。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尼古拉一世將普希金召到莫斯科,但仍受憲警監視。1833年回到彼得堡,1837年死於與法國流亡貴族丹特斯的決鬥。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詩體小説《葉甫蓋尼·奧涅金》,小説《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后》等。 [4-5] 
參考資料
  • 1.    (俄)普希金著;劉文飛譯. 普希金的詩[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9.01:188-190.
  • 2.    (俄)普希金著;“青少年成長必讀經典書系”編委會主編. 普希金詩選 俄國文壇流傳百世的精品詩歌[M].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3.10:80-81.
  • 3.    閆微編著. 普希金詩歌、小説詮釋與解讀[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3.01:126-127.
  • 4.    西渡著. 名家讀外國詩[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03:332.
  • 5.    西安. 閲讀的彼岸 世界文化名人談閲讀[M].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19.01:80-81.
  • 6.    (俄)亞歷山大·普希金著;劉文飛譯. 普希金詩集[M]. 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2.09:268.
  • 7.    (俄)普希金著;童寧譯. 我的憂傷透着純淨的光 普希金抒情詩選[M]. 桂林:灕江出版社, 2018.09:069.
  • 8.    查良錚譯. 普希金抒情詩選 下[M]. 南京:譯林出版社, 1991.0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