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冥司

(漢語詞語)

鎖定
【冥司】詞語有兩個解釋 1.陰間。《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花經變文》:“生前不曾修移,死墮阿毗地獄。永屬冥司,長受苦毒。”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章阿端》:“君誠多情,妾當極力。然聞投生有地矣,不知尚在冥司否?” 2.陰間的長官。 五代·何光遠 《鑑誡錄·鬼傳書》:“其書曰:冥司趙畚,謹以幽昧,致書於守禦指揮靖公閣下。” 清·袁枚《新齊諧·唐配滄》:“長媳郭氏在杭病劇,忽作司馬公語云:冥司念我居官清正,勅為武昌府城隍。” 近義詞:地府陰間
中文名
冥司
主    角
酆都大帝
內    容
陰間冥司主宰地獄
來    源
《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花經變文》

冥司人物簡介

酆都大帝 酆都大帝
酆都大帝之由來:酆都大帝是陰間冥司主宰地獄的神靈。酆,指北方癸地的鬼國,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圍三萬裏,上下並有 鬼神宮室。山上六宮是北酆之鬼王決斷罪人之處。生生之類,死後無不受酆都之主宰。南北朝時,北酆之鬼王,多稱為北帝君,簡稱北帝。齊梁高道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排列神仙座次,列「酆都北陰大帝」為最下一層(第七層)中位。
【羅酆山與四川酆都縣】:北方之癸地羅酆山原是鬼魂所在之地。大約自宋代起,就有人實指羅酆山為四川酆都縣,並且在酆都地區,累世修建各種與地獄有關的建築,成為中國有名的「鬼都」。酆都縣原有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傳説西漢王方平、東漢陰長生等曾在此修道成仙,白日飛昇。後人誤將王方平、陰長生之首字連讀成為「陰王」,並作陰間之王解釋,於是,福地酆都縣就被視作陰曹地府之所在地。
【地獄主宰】: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靈之最高位,主管冥司,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類,死後均入地獄,其魂無不隸屬於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舊時奉祀酆都大帝的廟內,多設有七十五司,各司分別承擔收捕、追逮鬼魂,關告鬼魂出入之職能。陽司親屬如有為陰間鬼魂超度贖罪者,亦由酆都大帝決斷赦免,發送鬼魂受煉昇天。
【奉祀】:酆都大帝之神誕日不詳。道教徒一般只是在親屬亡故後,超度亡魂時,才奉祀酆都大帝。清代以來,多有於生前為自己預修黃籙道場的,因此今亦有在生前修建延生道場時,關告酆都大帝,祈求健康長壽的。

冥司冥司神靈

十殿閻王的來歷
十殿閻王 十殿閻王
閻王,即閻羅王,或稱閻羅大王,也稱閻魔王。閻魔,即琰摩、琰摩羅,原系梵語之譯音。閻王原是古印度神話中陰間的主宰,有兄妹雙王之説,稱兄治男魂,妹治女魂。以閻王作為陰間的主宰,掌管地獄輪迴,大約在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原來閻王只有一人,由治事分現為五人,其僚佐有十八人。唐代時,就有天帝冊封閻羅王,並由其統率五嶽衞兵之説,同時也有地獄分為十殿,十殿均有主,稱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號,合稱十殿閻王。
(1)泥犁地獄、(2)刀山地獄、(3)沸沙地獄、(4)沸屎地獄、(5)黑身地獄、(6)火車地獄
(7)鑊湯地獄、(8)鐵牀地獄、(9)蓋山地獄、(10)寒冰地獄、(11)剝皮地獄、(12)畜生地獄、
(13)刀兵地獄、(14)鐵磨地獄、(15)冰地獄、(16)鐵冊地獄、(17)蛆蟲地獄、(18)烊銅地獄

冥司一殿秦廣王

專司人間壽夭生死冊籍。統管幽冥吉凶。鬼判殿居大海沃礁石外。正西黃泉黑路。凡善人壽終之日。是有接引往生。凡勾到功過兩平之男婦。送交第十殿發放仍投人世。或男轉為女。或女轉為男,依業緣分別受報。凡惡少者。使入殿右高台。名為孽鏡台。台高一丈,鏡大十圍。向東懸掛。上橫七字。曰孽鏡台前無好人,押赴多惡之魂。自見在世之心之險。死赴地獄之險。那時方知萬兩黃金帶不來。一生惟有孽隨身。入台照過之後,批解第二殿。用刑發獄受苦。

冥司二殿楚江王

司掌大海之底。正南沃石下活大地獄。此重縱廣五百由旬,另設以下十六小地獄。 一、黑雲沙小地獄 二、糞尿泥小地獄 三、五叉小地獄 四、飢餓小地獄 五、渴小地獄 六、膿血小地獄 七、銅斧小地獄 八、多銅斧小地獄 九、鐵鎧小地獄 十、幽量小地獄 十一、雞小地獄 十二、灰河小地獄 十三、斫截小地獄 十四、劍葉小地獄 十五、狐狼小地獄 十六、寒冰小地獄。

冥司三殿宋帝王

陽世為人。不思君德最大。民命為重。膺位享祿者。不堅臣節。不顧民命。士庶見利忘義。夫不義。妻不順。應愛繼與人為子嗣。曾受恩惠。及得過財產。負良歸宗歸支者。奴僕負家主。書役兵隸負本官管長。夥伴負財東業主。或犯罪越獄及軍流逃遁。因管押求人具保。負累官差親屬等事者。久途而不懺悔。雖作善。發入各重受苦不免,如犯講究風水,阻止殯葬,造墳掘見棺。不即罷墾換穴。有損骨殖,倫漏錢糧。遺失宗親墳冢。誘人犯法。教唆興訟。寫作匿名揭帖退婚字據。捏造契議書札。收回錢債券據。不注不掣套描花押圖記。添改帳目。遺害後人等事件者,查對事犯輕重。使大力鬼役進入大獄,另發應至何重小獄受苦。受滿轉解第四毆。加刑收獄。

冥司四殿五官王

司掌大海之底。正東沃石下合大地獄。此重亦廣五百由旬,亦另有十六小地獄, 一、池小地獄 二、蝥鏈竹籤小地獄 三、沸湯澆手小地獄 四、掌畔流液小地獄 五、斷筋剔骨小地獄 六、堰肩刷皮小地獄 七、鎖膚小地獄 八、蹲峯小地獄 九、鐵衣小地獄 十、木石土瓦壓小地獄 十一、劍眼小地獄 十二、飛灰塞口小地獄
十三、灌藥小地獄
十四、油滑跌小地獄
十五、刺嘴小地獄
十六、碎石埋身小地獄

冥司五殿閻羅王

五殿閻羅天子曰。吾本前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司掌大海之底東北沃石下。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凡一切鬼犯,發至本殿者,已經諸獄受罪多年,即有在前四殿,查核無甚大過。每各按期七日。解到本殿;亦查毫不作惡。屍至五七日,未有不腐者也,鬼犯皆説在世尚有未了善願,或稱修蓋寺院橋樑街路。開河淘井。或集勸善書章未成。或放生之數未滿。或父母尊親生養死葬之事未備。或受恩而未報答。種種等説。哀求準放還陽。無不誓願。必做好人,吾聞之曰。汝等。昔時作惡昭彰。神鬼知你。今船到江心補漏遲。可見陰司無怨鬼。陽間少怨人。真修德行之人。世間難得。今來本殿鬼犯。照過孽鏡,悉系惡類,毋許多言,牛頭馬面。押赴高台一望可也。所設之台。名曰望鄉台。面如弓背。朝東西南三向。灣直八十一里。後如弓弦,坐北劍樹為城。台高四十九丈。刀山為坡。砌就六十三級,善良之人。此台不登。功過兩平。已發往生。只有惡鬼。望鄉甚近,男婦均各能見能聞。觀聽老少語言動靜。遺囑不遵,教令不行。凡事變換。逐件改過,苦掙財物。搬運無存。男思再娶。婦想重婚,田產抽匿。分派難勻,向來帳目,清揭復濁。死欠活的難少分文。活欠死的奈失據證,彼此胡賴,搪塞不遜,一概舛錯,盡推死人。三黨親戚,懷怨評論,兒女存私。朋友失信。略有幾個,想念前情,撫棺一哭,冷笑兩聲,更有惡報。男受官刑,婦生怪病。子被人嬲。女被人淫。業皆消散,房屋火焚。大小家事,倏忽罄盡。作惡相報。非獨陰魂,凡鬼犯聞見之後。押入叫喚大地獄內。細查曾犯何惡。再發入誅心十六小地獄受苦。小地獄內。各埋木樁。銅蛇為鏈。鐵犬作墩。捆壓手腳。用一小刀。開瞠破腹。鈎出其心。細細割下。心使蛇食,腸給狗吞。受苦滿日。止痛完膚。另發別殿。

冥司六殿卞城王

司掌大海之底。正北沃石下。大叫喚大地獄。廣大五百由旬。四圍另設十六小地獄。 一、常跪鐵砂小地獄 二、屎泥浸身小地獄 三、磨摧流血小地獄 四、鉗嘴含小地獄 五、割腎鼠咬小地獄 六、棘網蝗鑽小地獄 七、碓搗肉漿小地獄 八、裂皮暨擂小地獄 九、銜火閉喉小地獄 十、桑火烘小地獄 十一、糞污小地獄 十二、牛雕馬躁小地獄 十三、緋竅小地獄 十四、頭脱殼小地獄 十五、腰斬小地獄 十六、剝皮揎草小地獄

冥司七殿泰山王

司掌大海之底。西北沃石下,熱惱大地獄。周圍廣五百由旬,並另設十六小地獄。 一、恤自吞小地獄 二、冽胸小地獄 三、笛腿火逼坑小地獄 四、權抗發小地獄 五、犬咬脛骨小地獄 六、燠痛哭狗墩小地獄 七、則頂開額小地獄 八、頂石蹲身小地獄 九、端鴇上下啄咬小地獄 十、務皮豬拖小地獄 十一、吊甲足小地獄 十二、拔舌穿腮小地獄 十三、抽腸小地獄 十四、騾踏貓嚼小地獄 十五、烙手指小地獄 十六、油釜滾烹小地獄

冥司八殿都市王

司掌大海之底正西沃石下,大熱惱大地獄,此獄縱廣五百由旬。另設十六小地獄。 一、車崩小地獄 二、悶鍋小地獄 三、碎剮小地獄 四、孔小地獄 五、翦朱小地獄 六、常圊小地獄
七、斷肢小地獄
八、煎髒小地獄
九、炙髓小地獄
十、爬腸小地獄
十一、焚小地獄
十二、開瞠小地獄
十三、剮胸小地獄
十四、破頂撬齒小地獄
十五、割小地獄
十六、鋼叉小地獄

冥司九殿平等王

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沃石下,阿鼻大地獄。圜疊繞廣八百由旬。密設鐵網之內。另設十六小地獄。 一、敲骨灼身小地獄 二、抽筋擂骨小地獄 三、鴉食心肝小地獄 四、狗食腸肺小地獄 五、身濺熱油小地獄 六、腦箍拔舌拔齒小地獄 七、取腦填小地獄 八、蒸頭刮腦小地獄 九、羊搐成鹽小地獄 十、木夾頂小地獄 十一、磨心小地獄 十二、沸湯淋身小地獄 十三、黃蜂小地獄 十四、蠍鈎小地獄 十五、蟻蛀熬眈小地獄 十六、紫赤毒蛇鑽孔小地獄

冥司十殿轉輪王

殿居幽冥沃石外,正東直對世界五濁之處。設有金銀玉石木板奈何等橋六座。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別核定,發往四大部洲何處,該為男女壽夭富貴貧賤之家投生者。逐名詳細開載。每月匯知第一殿,註冊送呈酆都,陰律凡胎卵濕化。無足兩足四足多足等類,死就為;輪推磨轉。或年季生死。或朝生暮死。翻覆變換。為不定殺。為必定殺之類。概令轉劫所內。查較過犯。分發各方受報,歲終匯解酆都。 凡陽世讀易儒士。誦經僧道,勾至陰司。唸誦聖經咒語。致諸獄不能用刑。使受苦報者。解到本殿。逐名注載。並繪本來面目。名曰墮落生冊。押交孟婆尊神(酉區忘台)下。灌飲迷湯。派投人胎。轉世死於腹中,或生一二日,或生百十日。或一二年促死。使忘三教真言之後。第一殿。加差厲卒,勾到各獄查察前惡。補受苦報。凡解到功過兩平,及已受苦滿。功少過多等魂。酌定為男女妍醜安勞。發往何方富貴貧賤之家者。即交(酉區忘台)下本殿點名發放。往生人道中。 屢有婦女哀求,供稱有切齒之仇未報。甘為餓鬼。不願做人。妍詢情由。多系閨女,或系貞潔之婦女,因被讀書中之惡少,或貪姿色,或圖財物。裝盡風騷諸般投好,計誘成奸,誑雲未有妻妾,誓必央媒聘娶。或有甜騙婢女。娶納為妾,或有謊許養老其婦。或允撫養伊前夫之子女等情事不等。誤被計騙。痴心順從。失節相贈之後。耽延日久。反出惡言揚醜。致令父兄知覺。親鄰鄙賤。冤無可伸。羞忿尋死。或得鬱症而亡者,聞知負心賊子。今科該中。此恨難消。號泣求準索命等情。細查事果真實。但該生陽壽,尚未該終。並伊有祖父之餘德未滅。本殿姑準婦女搴票,魂入科場。阻惑違式。更換榜上之名。再俟應絕之日。準同勾死鬼進門索命。仍在第一殿查核判斷。 世人若於四月十七日,誓立信心,遵奉玉曆知警行事。常將以上諸語向人談説者。來生髮往陽世為人。不受鄙薄。不遭官刑水火傷體等項之災。

冥司各殿主司

第一殿秦廣王蔣,二月初一日誕辰(一説為二月初二日),專司人間壽夭生死,統管吉凶。第二殿楚江王歷,三月初一日誕辰,專司活大地獄,即寒冰地獄。第三殿宋帝王餘,二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黑繩大地獄。第四殿五官王呂,二月十八日誕辰,專司合大地獄,即血池地獄。第五殿閻羅王包,正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叫喚大地獄。第六殿卞城王畢,三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誕辰,專司熱鬧地獄,即肉醬地獄。第八殿都市王黃,四月初一日誕辰,專司大熱鬧大地獄,即悶鍋地獄。第九殿平等王陸,四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鐵網阿鼻地獄。第十殿轉輪王薛,四月十七日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區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往投生。投生時,開載胎卵濕化,男女壽夭,富貴貧賤,並於每月匯知第一殿秦廣王處註冊。凡發往投生者,均由孟婆神灌飲迷魂湯,使其忘記前生之事。

冥司奉祀

明清以來,十殿閻王之説盛行,以致有替代道教原有的東嶽大帝主宰生死之勢。但是民間少有專門奉祀十殿閻王的廟觀(除了四川酆都)。一般均在當地城隍廟內設閻王殿,奉祀十殿閻王。各王誕辰之日,雖然也有香火,但主要奉祀十殿閻王,當是在為亡魂舉行超度科儀之時,以祈求各殿閻王開釋亡魂,使其早日受度昇天。

冥司冥司鬼使

古代傳説中的陰間官名。長的凶神惡煞、陰險狡詐,但絕大部分都心底善良、正直。決大部分是判處人的輪迴生死,對壞人 進行懲罰,對好人進行獎勵。

冥司判官

判官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冥府判官。
判官 判官
判官位於酆都天子殿中,負責審判來到冥府的幽魂。閻羅王殿裏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裏來了,最著名的四大判官為:賞善司、罰惡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為職位名,不可考。但最後一位崔判官,卻是十分的出名。在《西遊記》及各地的傳説中,均有出現。相傳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間人。唐貞觀七年(633)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説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民間有許多崔珏斷案的傳説,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故事説:長子縣西南與沁水交界處有一大山,名叫雕黃嶺,舊時常有猛獸出沒。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發牌,差衙役孟憲持符牒上山拘虎。憲在山神廟前將符牒誦讀後供在神案,隨即有一虎從廟後竄出,銜符至憲前,任其用鐵鏈綁縛。惡虎被拘至縣衙,珏立刻升堂訊。堂上,珏歷數惡虎傷人之罪,惡虎連連點頭。最後判決:“啖食人命,罪當不赦。”虎便觸階而死。崔珏死後,百姓在多處立廟祭祀。

冥司無常

在舊時迷信中,將無常説成是人死時勾攝生魂的使者。而將無償又劃分為黑無常和白無常。黑無常和白無常雖然都是無常鬼,但是前者給人帶來的只有災難,而後者一方面給人帶來恐懼和不安,另一方面以可以給人帶來發財的好運氣。這反映了民間一種觀念:鬼跟人一樣有善惡。
白無常 白無常
在鬼城名山上,有兩個經常出現的小神,一個是白無常,一個是黑無常。白無常和黑無常人們並稱無常二爺,是專門捉拿惡鬼的神。黑無常列入十大陰帥之列。而白無常則笑顏常開,頭戴一頂長帽,上有“你也來了”四字;黑無常一臉兇相,長帽上有“正在捉你”四字。
黑無常 黑無常
牛頭馬面是迷信中陰曹地府的鬼卒。
牛頭又叫阿傍、阿防。《五苦章句經》説:“獄卒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釵。”據《鐵城泥犁經》説,牛頭“於世間為人時,不孝父母,死後為鬼卒,牛頭人身”。有的佛經牛頭人又作“防邏人”,巡邏訪捕逃跑犯人之意。

冥司馬面

牛頭 牛頭
馬面又叫馬頭羅剎。“羅剎”為惡鬼,故馬頭羅剎即馬頭鬼。形象為馬頭人身,與牛頭是老搭檔。《楞嚴經》卷八稱“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子,牛頭獄卒,馬面羅剎,手持槍矛,驅入城內,向無間獄。”
民間傳説中,牛頭馬面有時是閻王、判官的爪牙,有時愛佔點小便宜,有時乾點違法亂紀的事,有時又很有同情心。這些也是封建時代人間差役的形象。
牛頭馬面等鬼卒,本出自佛教,後被道教吸收。在佛教並不常見,而在道觀中常能見到他們的影子。

冥司孟婆

孟婆常駐在地獄的奈何橋邊。她的職責,是確保所有前往投胎的鬼魂,都不會記得自己的前世和地獄裏的一切。
孟婆 孟婆
孟婆在各池塘、溪流採集藥草,熬製成一種五味的孟婆湯,服用者會立即完全地失去記憶。要過橋離開地獄,就必須喝下一碗,洗去所有的記憶後,才可以前往來生。
據説,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開始唸誦佛經。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稱她為“孟婆老奶”。後來,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後漢。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併為她造築驅忘台。
在《閻王經》中説,鬼魂在各殿受過刑罰後,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後轉押至第十殿,交付給轉輪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這裏來準備投生的鬼魂,都會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驅忘台下灌飲迷湯,讓鬼魂們忘卻前生。
孟婆湯
傳説世上還有一種藥叫“孟婆湯”,它能使人還陽,但卻令人忘卻過去。 傳説中一種喝了可以忘記所有煩惱、所有愛恨情仇的東西,當你離開這個世界去到另一個地方的時候,它被端在孟婆手裏,奈何橋前。人生在世,多苦多難,這一碗下去,是種釋然,徹徹底底地與前世做了一個了斷。那些愛過的人啊,那些放不下的事啊,那些滾滾紅塵中的糾葛都會隨着“孟婆湯”的入喉,永遠凝固於走上奈何 橋上那欲言又止、充盈淚水的黯然一回眸,化做縹緲,淡淡散去。是不捨?還是揮刀割袖的決斷?都已經不在重要了;因為——忘了,忘了所有種種。
在《閻王經》中説,鬼魂在各殿受過刑罰後,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後轉押至第十殿,交付給轉輪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這裏來準備投生的鬼魂,都會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飲迷湯,讓鬼魂們忘卻前生。
孟婆湯的做法
相傳孟婆湯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發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採自俗世的藥材,調合成如酒一般的湯,分成甘、苦、辛、酸、鹹五種口味。凡是預備投生的鬼魂都得飲下孟婆的迷魂湯,如有刁鑽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腳底下立刻就會出現鈎刀絆住雙腳,並有尖鋭銅管刺穿喉嚨,強迫性的灌下,沒有任何鬼魂可以倖免。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着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緣無份,又何必強求?
“孟婆湯”是一箇中國的古老傳説,這在瀾子家一本古書上記載着。在那個傳説中人是生生世世輪迴反覆的。這一世的終結不過是下一世的起點。生生世世循環的人無法擁有往世的記憶,只因為每個人在轉世投胎之前都會在奈何橋上喝下忘記前程往事的孟婆湯。所以,走在奈何橋上時,是一個人最後擁有今世記憶的時候。這一刻,很多人還執着於前世未了的意願,卻又深深明白這些意願終將無法實現,就會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這也是這座連接各世輪迴的橋命名為奈何橋的原因。

冥司冥司建築

關於此橋,存在兩種流行的説法,一種叫做奈河橋,另一種叫做奈何橋。二者有一定的聯繫,但是有區別。
nhq nhq
“奈河”,是佛教所説的地獄中的河名。《宣室志》第四卷對此有所記載:“行十餘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因河上有橋,故名“奈河橋”。橋險窄光滑,有日遊神、夜遊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裏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西遊記》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西遊記》第十一回: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何橋。若到陽間,切須傳。
民間傳説:人死亡後魂都要過奈河橋,善者有神佛護佑順利過橋,惡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豐都宗教習俗調查》一書對此有過詳細的描寫:“……橋分三層(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過上層的橋,善惡兼半者過中間的橋,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鬼攔往橋下的污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每年香會時,香客爭以紙錢或銅板擲入池內,並以炒米撒入池中,以為可以施給餓鬼。許多老年香客,喜歡從上走過,以為走過此橋,死後可以免去過奈河橋之苦。”由此可見,建國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橋前燒香化紙,施捨錢物的虔誠,只求死後佛能護佑過奈河橋。
奈何橋的傳説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着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河水煮,“今生有緣無份”又何必強求?  “孟婆湯”是一箇中國的古老傳説,這在瀾子家一本古書上記載着。在那個傳説中人是生生世世輪迴反覆的。這一世的終結不過是下一世的起點。生生世世循環的人無法擁有往世的記憶,只因為每個人在轉世投胎之前都會在奈何橋上喝下忘記前程往事的孟婆湯。所以,走在奈何橋上時,是一個人最後擁有今世記憶的時候。這一刻,很多人還執着於前世未了的意願,卻又深深明白這些意願終將無法實現,就會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這也是這座連接各世輪迴的橋命名為奈何橋的原因。
奈何橋的來歷
橋可通神、通仙、通天國,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獄。從民間文化的層面看來,橋樑及其象徵性甚至更多地被人們用來在人與鬼、生與死之間建立聯繫或形成過渡與中介。
與“神話”與“仙話”相映成趣的是,中國民間口碑文學中,另有一類獨特的“鬼話”。雖然我們常用“鬼話連篇”,來形容某人所言荒誕不經或不足為信,可是在民間“鬼話”裏反覆出現的“橋”,卻不是偶然的,在我們看來,它並不荒誕。在中國民間信仰裏,“鬼”是由於死亡而產生的一類消極的超自然存在。中國各地流傳的許多鬼話中,橋樑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沒之所。
那些水死或從橋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總是在橋樑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託生而轉世。在這個意義上,橋樑既是死者的鬼魂脱離陰間,轉生到陽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斷續出,由陽間去冥途的所在,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和轉化,是以橋為中介而實現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靈,徘徊於橋上,常在“橋普請”時,弄歪橋板使人落水的説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話中雖然不能馬上託身轉世為人,卻往往能夠在冥府升官,或最終總能感動冥府閻王,甚至得到閻王的特許轉生為人。
有一則題為“陸阿唐”的鬼話,説寶山境內練祁河上原本有座陸家橋,橋南為陸家宅,橋北為唐家宅,兩姓人共利此橋,故雙方協議於每年的三月份要輪流維修此橋。有一年,陸家修橋時,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這個水鬼拖唐家修橋者落水為替身,使自己轉世回到了陽間。從此,每年三月修橋時,總要有人落水死亡,人們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該橋淪於荒廢。後來,有一個從唐家入贅陸家,名叫陸阿唐的人,自願成為替死鬼,讓大家放心去修橋。陸阿唐成了水鬼後,不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還在橋下保佑修橋者。於是,他備受陸、唐兩姓的奠祭與供性。後來,凡路過此橋者,均要先在橋頭拱手,表示對陸阿唐的尊敬,然後才過橋。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橋時,人們供奉給陸阿唐的香火便更加興盛,最後終於驚動了陸、唐兩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后,玉帝封陸阿唐為陸橋的橋神,並賜給他一根打鬼棒。從此以後,陸家橋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會被淹死,因為陸阿唐受封為橋神以後,一心為民除害。有時候,有人被鬼驅趕,但只要跑到橋上,就會受到橋神陸阿唐的保護。
從這則鬼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生與死之間的聯繫,還可以看到玉帝與閻王之間的聯繫、“人柱”與橋神之間的聯繫,以及橋在兩姓人之間形成的聯繫等等。
有趣的是,有一些關於橋的鬼話裏,還常有女鬼在陰間生子,又為嬰孩求食於橋上或橋頭的情節。其中有一個故事説,嬰孩被命名為橋,後來還中了頭名狀元。此外,甚至還有閻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陰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為人們搭架浮橋,從而將功贖罪的鬼話。
在有關鬼府豐都的文學描寫中,除了夢筆生的《金瓶梅》之外,另一則關於明代名士王世貞遊地府的鬼話説,陰府的茶亭王婆,只給出鬼城過橋的人喝茶,而不給過橋進鬼城的人喝。王世貞來到橋上,但見橋下泛着七色浪花,變幻莫測,他想這大概就是情慾禍水了。王婆以橋下之水煮茶,讓投胎之鬼吃了,就會使之情慾迷心,良知頓失。…這則鬼話中的“橋”,或者就是奈何橋的另外一種説法吧。

冥司其它傳説

老僧入冥
宏恩寺僧明心言:上天竺有老僧,嘗入冥。見猙獰鬼卒,驅數千人在一大公廨外,皆褫衣反縛。有官南面坐,吏執簿唱名,一一選擇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意大怪之。見一吏去官稍遠,是舊檀越,因合掌問訊:“是悉何人?”吏曰:“諸天魔眾,皆以人為糧。如來運大神力,攝伏魔王,皈依五戒。而部族繁夥,叛服不常,皆曰自無始以來,魔眾食人,如人食谷。佛不斷人食谷,我即不食人。如是曉曉,即彼魔王亦不能制。佛以孽海洪波,沉淪不返,無間地獄,已不能容。乃牒下閻羅,欲移此獄囚,充彼噉噬;彼腹得果,可免荼毒生靈。十王共議,以民命所關,無如守令,造福最易,造禍亦深。惟是種種冤愆,多非自作;冥司業鏡,罪有攸歸。其最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親屬,一曰官之僕隸。是四種人,無官之責,有官之權。官或自顧考成,彼則惟知牟利,依草附木,怙勢作威,足使人敲髓灑膏,吞聲泣血。四大洲內,惟此四種惡業至多。是以清我泥犁,供其湯鼎。以白皙者、柔脆者、膏腴者充魔王食,以粗材充眾魔食。故先為差別,然後發遣。其間業稍輕者,一經臠割烹炮,即化為烏有。業重者,拋餘殘骨,吹以業風,還其本形,再供刀俎;自二三度至千百度不一。業最重者,乃至一日化形數度,刲剔燔炙,無已時也。”僧額手曰:“誠不如削髮出塵,可無此慮。”吏曰:“不然,其權可以害人,其力即可以濟人。靈山會上,厚有宰官;即此四種人,亦未嘗無逍遙蓮界者也。”語訖忽寤。僧有侄在一縣令署,急馳書促歸,勸使改業。
此事即僧告其侄,而明心在寺得聞之。雖語頗荒誕,似出寓言;然神道設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未可繩以妄語戒也。
宏恩寺的僧人明心説:上天竺有位老僧,曾前往陰曹地府。見到面目猙獰的鬼卒,驅趕數千鬼囚來在一所大官署外,都被剝去衣服反綁起來。有位官員面南而坐,屬吏手持名冊點名,被點名的鬼囚,要一一接受皮肉精粗的檢查和身體肥瘦的揣量,就像屠市買賣豬羊一樣。
老僧心裏感到很奇怪,見一個屬吏站在離主官稍遠一點的地方,是自己過去相識的施主,就向他施禮問訊説:“這都是些什麼人?”
這個冥司屬吏説:“諸重天界的魔眾,都是用人做糧食。如來佛運用巨大神力,攝伏了魔王,使其皈依了五戒,不再殺生吃人。可是魔王的部族繁多,經常叛亂不服,都説自開天闢地以來魔眾就是以吃人為生。魔眾吃人就像人吃五穀一樣天經地義,佛能斷絕人吃五穀,我們魔眾就不再吃人。這樣亂亂哄哄,即使魔王也管束不了。佛考慮孽海洪波,沉淪在孽海中不能轉生的鬼囚越來越多,無間地獄已經不能容納。於是向閻羅發出文書,打算將這裏的獄囚轉移過去,供魔眾吃;他們腹中有了食物,就可避免荼毒生靈了。十殿閻羅王就此召開了一個專門會議,認為與民命關係重大的人物,沒有超過郡守和縣令的,他們造起福來最容易,造起禍來也既深又重。只是每種中冤愆大多不是他們自己造成,通過冥司的業鏡一照,具體罪過就都各有所歸了。其中對民危害最大的是胥吏,二是差役,三是官的親屬四是官的僕從四種人。這四種人沒有官的責任,卻有官的權力。官有的還要自己顧慮到考核成績,他們卻只知道謀取私利,攀龍附鳳,依仗權勢,作威作福。他們的行為,足以使人敲骨出髓,流油滴血,是罪大惡極的。四大洲內,只有這四種惡業最多,所以現在可以趁機清理地獄,將他們清出來去供應湯鍋。其中白嫩的,柔脆的,體肥的,供給魔王吃。粗糙體瘦的,供給魔眾吃。因此,先要選擇一番,作出區別,然後再發遣。這中間罪業稍輕的,一經碎割烹炮,就化為烏有消失了。業重的,將拋餘的殘骨,用業風一吹,還會恢復本形,再提供到刀案上。從一二次到千百次不等,要依據罪業程度。業最重的,一天要無數次化形,反覆屠殺剖解、燒烤烹煮,永無休止。”
老僧聽罷,舉手加額,慶幸地説:“真不如削髮出家,可以免除此患。”
冥吏説:“這話是不對的。他們既然有權可以害人,也就有力可以濟人。靈山會上,原有宰官;即使這四種人,也未嘗沒有逍遙於蓮界的。”
語畢,老僧忽然醒寤,他有一個侄兒當時正在縣署聽差,於是立即修書督促回家,勸其改業。
這件事情是由老僧告訴其侄,而明心在寺中得以聽到的。事情雖然很荒誕,似乎是出於寓言;但神道設教,使人知道害怕,也是警告世人的一片苦心。因此,不可視為胡言妄語。《閲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