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冢中枯骨

鎖定
冢中枯骨(拼音:zhǒng zhōng kū gǔ)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1] 
“冢中枯骨”的原義是墳墓裏的枯骨;比喻無用的人;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定語;含貶義。 [1] 
中文名
冢中枯骨
拼    音
zhǒng zhōng kū gǔ
注音字母
ㄓㄨㄥˇ ㄓㄨㄥ ㄎㄨ ㄍㄨˇ
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定語

冢中枯骨成語出處

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1]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冢中枯骨”。 [1] 

冢中枯骨成語故事

獻帝初平四年(193年)的夏天,徐州牧陶謙聽説曹操的父親曹嵩路經徐州,為了保護他的安全,便派部將張闓一路護送。沒想到張闓見曹嵩攜帶着大量的金銀財寶,便起了歹意,在半路殺了曹嵩,席捲了一百多車財寶逃走了。曹操認為張闓是受陶謙的指使,為報殺父之仇,就親率大軍想一舉蕩平徐州。開始,曹軍攻下了十多座城池,後因軍糧接濟不上,只得悻悻撤回兗州。 [3] 
興平元年(194年)四月,曹操舉兵第二次攻打徐州。這次曹軍攻入徐州後,連下五城,又掃蕩了琅邪、東海兩郡,直逼徐州的治所郯縣。陶謙聯合劉備在郯縣共同抵抗曹軍,卻被打得大敗。陶謙正準備逃跑的時候,兗州的陳留郡太守張邈發動了反對曹操的叛亂。曹操聞訊急忙撤軍趕回兗州。陶謙終於躲過了這一劫。這年冬天,重病在身的陶謙眼看就不行了,臨死前他對別駕麋竺囑咐説:“ 把劉備請來,讓他來治理徐州。” [3] 
陶謙去世後,麋竺帶着徐州官員請劉備就任徐州牧。多年來一直顛沛流離的劉備,自然是心花怒放,但他表面上依然是自謙資歷尚淺,不敢接任。 [3] 
當地的陳登見劉備謙讓,就對他説:“漢室衰微,天下動盪,您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在如今。徐州是富庶之地,百姓有上百萬,您應該接下徐州牧的職務。”劉備仍然客氣地説:“ 袁氏家族四代有五人在朝廷執掌朝政,袁公路更是位名聲顯赫的人物,可以請他來做徐州牧。” [3] 
陳登搖頭説道:“袁公路一向傲慢無禮,在亂世中不會有什麼作為。” [3] 
孔融接着説道:“袁公路哪是那種憂國憂民忘卻私事的人呢?他如同墳墓裏的枯骨,不值得一提。請您擔任徐州牧,是徐州百姓想擁戴有才能的人。上天給您的您若不要,將來後悔就來不及了。” [3] 
劉備這才接受了徐州牧的職務。 [3] 

冢中枯骨成語寓意

孔融説袁術是“冢中枯骨”,勸劉備受任徐州牧;歷史上的袁術,雖出身於“四世三公”的顯赫之家,卻是虛有其表的庸才。劉備雖暫棲他人門下,卻依然是陶謙眼裏的英雄。可見,從長遠來看,家世出身、暫時的騰達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真正實力,而英雄的本色也絕不能用這些來論道。 [2] 

冢中枯骨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冢中枯骨”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定語;含貶義;用來比喻無用的人。 [1] 
  • 運用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1] 
現代·沈礪《詠史》詩:“冢中枯骨袁公路,唾手居然得冀州。” [4] 
參考資料
  • 1.    冢中枯骨  .漢典[引用日期2014-11-08]
  • 2.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1:222
  • 3.    李瑞楠,耿旭,王堅著.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三國[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5:924-925
  • 4.    徐傳武著. 古代文學與古代文化 上[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0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