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冖”本讀作mì,本意為覆蓋,是“冪”的古字。後引申為漢字部首
“冖”在現代漢語一般不常用,只做偏旁,俗稱“禿寶蓋”。。 [1]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PYN
倉    頡
XXLN
鄭    碼
WWA
統一碼
5196
筆畫數
二畫
字形結構
獨體
四角號碼
37020

字源解説

演變 演變
“冖”是指事字。在甲骨文中,“冖”像“一”字兩頭下垂,像布巾蒙覆形,當是最原始的帽子,藉以表示覆蓋。由於後來“冖”只做偏旁。表示“覆蓋”的義項便造了“幎”來表示,如今簡化成“冪”。 [1] 

字意

  1. (mì)〈文言義〉〖動〗覆蓋,後作“冪”
  2. 稱禿寶蓋,漢字偏旁或部件。 [2]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七】【冖部】冖 mì 莫狄切
【原文】覆也。從一下垂也。凡冖之屬皆從冖。
〖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冪,同。
【譯文】覆蓋,從“一”向兩旁下垂,凡是“冖”的部屬都從“冖”。 [3] 

説文解字注

〖覆也〗
覆者,蓋也。
〖從一下垂〗
一者所以覆之也,覆之則四面下垂。《廣韻》引文字音義雲:以巾覆,從一下垂,莫狄切。十六部。按冥下曰冖聲。鼏亦冖聲。則亦在十一部。支耕之合也。凡冖之屬皆從冖。 [4]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冖部】 冖 ·康熙筆畫:2 ·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莫狄切,音覓。《説文》覆也。從一下垂。《玉篇》以巾覆物。《同文舉要》象布幕下覆。《正字通》今作羃,楷作冪。小篆從巾作幎 [5] 
參考資料
  • 1.    谷衍奎(主編).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2008年:13
  • 2.    魏勵(主編).中華大字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年:643
  • 3.    [東漢]許慎.説文解字:江蘇古籍出版社,2012年:430
  • 4.    説文解字注  .漢典[引用日期2016-07-16]
  • 5.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6-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