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冉莊村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冉莊鎮冉莊村)

鎖定
冉莊村,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冉莊鎮。村內有冉莊地道戰遺址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冉莊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充分利用地道優勢開展地道戰,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了英勇的鬥爭。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冉莊是保定市城市工作委員會主要辦公地點之一,中共清苑縣委、縣政府曾經在冉莊辦公。 [2-3] 
中文名
冉莊村
外文名
Ranzhuang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冉莊鎮

冉莊村歷史沿革

冉莊地處清苑區西南,北距保定30公里,人口3343人,村內有地道戰遺址,交通便利,張(登)望(都)公路橫穿而過,有旅遊專用公路通清苑區及保定市。 [2] 

冉莊村古代

據傳冉莊建村與十六國時期的冉魏有關係。公元352年,冉魏為鮮卑族慕容氏前燕政權所滅,冉魏將士及其族人被剿殺者甚眾,倖免者四散奔逃。冉氏家族中的一支易性為周,潛至冉莊一帶荒原。前燕為前秦所滅後,冉氏家族複稱冉姓。至唐,曹氏一族遷來與冉姓共從農事,遂建村,因冉姓先來,故依其姓氏取名冉莊。北宋初,楊延昭任保州緣邊都巡檢史時,遣部將在冉莊村北一公里處倚清水河岸築宋營寨,戍守演練。冉莊由村成鎮,故有唐村宋鎮之説。 [2] 

冉莊村近代

抗日戰爭初期,村民出於防禦目的,於1938年開始,各家各户在村內外挖隱蔽洞,稱為“蛤蟆蹲”。隨着鬥爭形勢的發展,逐漸把隱蔽洞加長,再把單口洞改為雙口洞,成為地道的雛形。後來,村民在當地黨委領導下,將民用地道改造成為軍用地道,築起了各種形式的作戰工事和地道口,最終形成了户户相連、村村相通、四通八達、上下呼應、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長達16公里具有“三通”、“三交叉”、“五防”等多種功能的地道,成為主動打擊敵人的堡壘。 冉莊民兵依託地道,並與地面工事相結合,與地雷戰相結合,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在多次戰鬥中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從1942年至抗日戰爭勝利,冉莊民兵共進行地道戰11次,斃傷日偽軍96人,並繳獲許多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冉莊是保定市城市工作委員會主要辦公地點之一,保定城市工作委員會同時又是九地委城工部,下設宣傳部、組織部和鐵路工作委員會等。1948年春,城市工作委員會自這裏進駐保定。中共清苑縣委、縣政府曾經在冉莊辦公。清苑縣人民武裝委員會長期駐冉莊指揮地道鬥爭。 [2]  [4] 

冉莊村當代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該村作為冀中人民在極端殘酷的戰爭環境中勇敢抗擊敵人的一個典型村莊,於1959年建立冉莊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莊地道戰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又對地道戰紀念館進行了改建,聶榮臻元帥題寫館名,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牌匾。1994年冉莊地道戰遺址被列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共青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省軍區確定為第一批國防教育基地。1955年~1977年,河北省愛國主義基地建設領導小組曾撥款對部分地道及保護民居進行修繕。1988年4月,政府出資對沿街的一些受保護民居進行了徵收,規定村民只有居住權,不得擅自拆除、改建。現沿街保護民居及環境基本保持了原貌。冉莊村以旅遊業為主,經過規劃設計,已形成小城鎮格局。全村共有頗具規模的農家遊幾十家。 [2] 

冉莊村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充分利用地道優勢開展地道戰,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了英勇的鬥爭,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打死打傷敵人2100餘名,抗戰時期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的光榮稱號。根據戰爭的需要,洞身逐步延長,形成縱橫交錯、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冉莊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着當年的地道、多處舊址和各種作戰工事。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依然如初。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該村作為冀中人民在極端殘酷的戰爭環境中勇敢抗擊敵人的一個典型村莊,於1959年建立冉莊地道戰紀念館。館內收藏有大批珍貴的文物、史料及照片,與現代化的展覽設施融於一體,再現了當年冉莊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情景。 [2-3]  [8] 
冉莊地道一般寬0.7至0.8米,高約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順沿東、西、南、北大街挖成4條幹線地道,再由幹線延伸出24條支線,直通村外和周邊幾個村,最後挖成户户相連、村村相通、四通八達、上下呼應,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地道分為作戰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羣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地道內有指揮部、休息室、儲糧室,設有路牌和油燈,還有地下兵工廠、翻眼、陷井等多處秘密設施。同時,羣眾們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徵,在牆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等不易發現處,巧妙地構築地道口,並加以偽裝,使敵人難以發現。冉莊地上地下各種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個立體火力網,成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
冉莊地道戰景區參觀內容包括新館展廳、地道、遺址保護區三部分。遺址保護區20萬平方米,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地道3000米、各種巧妙的地道口32個,街道上遍佈的作戰工事、牆上一條一條的抗日標語以及十字街古槐保留的累累彈痕,無不向世人展示着冉莊人民勇敢頑強、勤勞智慧的鬥爭精神。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1959年建館,遺址於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被評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和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2010年被命名為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2014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抗戰紀念設施、遺址,2017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8] 

冉莊村獲得榮譽

2012年12月17日,成為第一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 [1] 
2023年1月,成為第九批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的“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名單的村落。 [9] 

冉莊村相關作品

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經典黑白電影《地道戰》,1966年1月1日上映。電影的主題曲《地道戰》由任旭東傅庚辰作詞,傅庚辰作曲。傅庚辰親自到冉莊鑽地道尋找創作靈感。 [6-7] 
2019年保定市清苑區哈哈劇團以冉莊地道戰為題材新編大型現代戲《冉莊英雄妹》,展現了抗日戰爭時期冉莊老區人民堅強不屈、不怕犧牲,以非凡的勇氣和機智與敵人鬥爭的故事。 [5] 
2021年光明日報出版社根據黑白電影《地道戰》改編出版彩色插圖版地道戰書籍《地道戰:電影彩色閲讀版》。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