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兵荒馬亂

鎖定
兵荒馬亂,漢語成語,拼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意思是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現象。出自《梧桐葉》。 [1] 
中文名
兵荒馬亂
拼    音
bīng huāng mǎ luàn
反義詞
太平盛世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出    處
《梧桐葉》
注    音
ㄅㄧㄥ ㄏㄨㄤ ㄇㄚˇ ㄌㄨㄢˋ
釋    義
社會秩序不安定

兵荒馬亂釋義

形容戰爭年代動盪不安的景象。

兵荒馬亂出處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1] 

兵荒馬亂例句

明·陸華甫《雙鳳齊鳴記·第二一折》:“亂紛紛東逃西竄鬧烘烘,兵荒馬亂,一路奔回,氣尚喘。”
清·孔尚任 《桃花扇·閒話》:“正是兵荒馬亂,江路難行,大家作伴才好。” [3]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一部《舊唐書》,那裏還有閒情逸致弄這筆墨。”

兵荒馬亂成語辨析

【近義詞】:兵連禍結、內憂外患、雞犬不寧。

兵荒馬亂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戰爭時期,社會動盪不安的混亂狀況。

兵荒馬亂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在陳國閒居等待封官。吳王夫差滅了越國後,勢力強大,帶領披髮左衽的吳兵乘機攻打陳國,陳君連夜潛逃,孔子還是按計劃去主持祭祀儀式,外面兵荒馬亂,樂工繼續奏樂,弟子們強拉他上車,逃出陳國前往蔡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