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元前149年

鎖定
公元前149年,即中元年,以中國傳統干支紀年法為壬辰年。這一年,漢武帝滿8歲,被立為太子滿一年。
中文名
公元前149年
紀    年
中元年 壬辰年
漢朝紀事
關西地震
世界紀事
第三次布匿戰爭發生

公元前149年漢朝紀事

1.關西地震。夏4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2.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河北雞澤東南)。
3.齊儒轅固生治《詩》為博士,與黃老派學者黃生廷辯湯武革命事。轅固在《詩經》的研究方面很有成就,景帝時的《詩經》博士,齊國人。他大名鼎鼎,也很受景帝的賞識。一次,竇太后請他去,自然竇太后知道他是個《詩經》博士。然而,竇太后並沒有向他請教《詩經》,而問他有關黃老之學的問題。轅固覺得奇怪,但他知道竇太后的居心,卻並不懾於竇太后。他不悄一顧地説:“黃老算什麼學問,不過是婦女和小孩子説的話。”竇太后聽後非常氣憤,罰轅固到豬圈中去刺豬。景帝當時也在場。他知道轅固的話太直率了,以致激怒了竇太后。但是轅固的話並不就是錯話,他只為轅固擔心。當竇太后罰轅固刺豬時,他將身上帶的寶劍借給轅固。轅固用寶劍刺中豬心,豬應聲而倒地。景帝憐憫轅固,想到在朝廷上轅固只會受害,沒有什麼好處。所以,過了不久,景帝以轅固廉潔、正直為理由,任命他做清河王的老師。清河是竇太后的故鄉。轅固去後不久,便藉口生病,辭去了職務。
4.漢景帝中元元年,即公元前149年,皇帝廢除了不準商人做官的禁令,使商人地位提高......卓文君之冶鐵大王兼富商之父,當上了鐵官,亦官亦商,事業也插上了翅膀......

公元前149年西方世界紀事

1.羅馬共和時期農學家加圖在完成《農業志》,為現存最早的羅馬農書。
2.公元前149,第三次布匿戰爭發生,羅馬軍隊進攻迦太基城。
3.羅馬對馬其頓的統治逐漸穩固,色雷斯的治權也隨之落入羅馬人之手。色雷斯人馬其頓人都不甘心接受羅馬的統治,在這個過渡時期發生了多起叛亂。公元前149年爆發的安德里斯庫斯叛亂(the revolt of Andriscus)即得到了色雷斯人的支持。在此期間,也有多個親羅馬的部落,如培西人等,曾多次入侵馬其頓。

公元前149年生卒紀事

馬爾庫斯·波爾齊烏斯·加圖
馬爾庫斯·波爾齊烏斯·加圖(Marcus PorciusCato),又稱大加圖(Cato Major)或監察官加圖,其生卒年為公元前234年—149年。他與當時羅馬的許多官宦政客不同,並非出自世家豪族,而出身於意大利圖斯庫魯姆城(Tusculum),位於羅馬城東南。加圖是羅馬著名偉人之一,是古羅馬的傑出政治家和道德家。
馬西尼
努米底亞國王馬西尼撒去世,在遺囑中將王國留給了自己的兒子米奇普薩。

公元前149年西安地震

公元前149年5月31日西安地震
[漢景帝中元元年四月乙巳(二十三日)]
參考震中:西安(N34.3N,108.9E)
震中烈度:V 震級4(1/2)
地震情況:[景帝中元元年四月乙巳]地動

公元前149年通鑑記載

孝景皇帝下二年(癸巳,公元前一四八年)
春,二月,匈奴入燕。
三月,臨江王榮坐侵太宗廟壖垣為宮,徵詣中尉府對簿。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間與臨江王。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殺。竇太后聞之,怒,後竟以危法中都而殺之。
夏,四月,有星孛於西北。立皇子越為廣川王,寄為膠東王。
秋,九月,甲戌晦,日有食之。
初,梁孝王以至親有功,得賜天子旌旗。從千乘萬騎,出蹕入警。王寵信羊勝、公孫詭,以詭為中尉。勝、詭多奇邪計,欲使王求為漢嗣。慄太子之廢也,太后意欲以梁王為嗣,嘗因置酒謂帝曰:“安車大駕,用梁王為寄。”帝跪席舉身曰:“諾。”罷酒,帝以訪諸大臣,大臣袁盎等曰:“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禍亂,五世不絕。小不忍,害大義,故《春秋》大居正。”由是太后議格,遂不復言。王又嘗上書;“願賜容車之地,徑至長樂宮,自梁國士眾築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建以為不可。
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謀,陰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餘人。賊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逐賊,果梁所為。上遣田叔、呂委主往按梁事,捕公孫詭、羊勝;詭、勝匿王后宮,使者十餘輩至梁,責二千石急。梁相軒丘豹及內史韓安國以下舉國大索,月餘弗得。安國聞詭、勝匿王所,乃入見王而泣曰:“主辱者臣死。大王無良臣,故紛紛至此。今勝、詭不得,請辭,賜死!”王曰:“何至此!”安國泣數行下,曰:“大王自度於皇帝,孰與臨江王親?”王曰:“弗如也。”安國曰:“臨江王鱣長太子,以一言過,廢王臨江;用宮垣事,卒自殺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終不用私亂公。今大王列在諸侯,訹邪臣浮説,犯上禁,橈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於大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終不覺寤。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語未卒,王泣數行而下,謝安國曰:“吾今出勝、詭。”王乃令勝、詭皆自殺,出之。上由此怨望梁王。
梁王恐,使鄒陽入長安,見皇后兄王信説曰:“長君弟得幸於上,後宮莫及;而長君行跡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究竟,梁王伏誅,太后無所發怒,切齒側目於貴臣,竊為足下憂之。”長君曰:“為之奈何?”陽曰:“長君誠能精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長君必固自結於太后,太后厚德長君入於骨髓,而長君之弟幸於兩宮,金城之固也。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殺舜為事,及舜立為天子,封之於有卑。夫仁人之於兄弟,無藏怒,無宿怨,厚親愛而已。是以後世稱之。以是説天子,徼倖梁事不奏。”長君曰:“諾。”乘間入言之。帝怒稍解。
是時,太后憂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會田叔等按梁事來還,至霸昌廄,取火悉燒梁之獄辭,空手來見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對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為問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誅,是漢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憂在陛下也。”上大然之,使叔等謁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為之者,獨在倖臣羊勝、公孫詭之屬為之耳,謹已伏誅死,梁王無恙也。”太后聞之,立起坐餐,氣平復。
梁王因上書請朝。既至關,茅蘭説王,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於長公主園。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太后泣曰:“帝果殺吾子!”帝憂恐。於是梁王伏斧質於闕下謝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復如故,悉召王從官入關。然帝益疏王,不與同車輦矣。帝以田叔為賢,擢為魯相。
冬,十一月,罷諸侯御史大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