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百大甸宣慰司

鎖定
土司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八百等處宣慰使司為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轄境同元八百宣慰司。嘉靖間地入緬甸為古代從交趾布政使司經八百大甸宣慰司入底兀剌宣慰司再通往緬甸各司的交通線所經。 [1] 
中文名
八百大甸宣慰司
朝 代
明朝

目錄

八百大甸宣慰司沿革

泰國的國名和疆域,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變遷。在今天泰國的疆域內,南部地區曾經建立過羅斛國,中部地區曾經建立過暹國,13世紀中葉以後合建暹羅國;北部地區曾經建立過八百媳婦國。泰國的泰族,老撾的老族,緬甸的撣族,我國雲南省的傣族,語言相通,文化相同,居住地相連,自古以來是一個族羣的各個部族分屬不同的國家。在這個族羣居住地域內,中、泰、老、緬四國的疆域並非一成不變,在各個歷史時代發生過變遷。13世紀中葉元朝建立之時,在今雲南西雙版納傣族地區,設徹里路軍民總管府。瀾滄江以東稱“小徹裏”,瀾滄江以西稱“大徹裏”。《元史·地理志》説:“大徹裏與八百媳婦犬牙交錯。”《新元史》卷二十五説:“八百媳婦蠻者,夷名景邁。”由此可知,與徹裏(車裏)南部疆域相接壤的八百媳婦在今清邁為中心的泰國北部地區。它的南面是以宋加洛(素可泰)為中心的暹國(今泰國中部),再南是以華富里為中心的羅斛國(今泰國南部)。八百媳婦東面是老族居住地老告(今老撾北部),西面是撣族居住地木邦(今緬甸東北部)。八百媳婦處於傣、泰、撣、老族分佈的中心地帶。元朝時期(1271—1368),暹國和羅斛國都從海路經由我國沿海地區與元朝交往,進行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八百媳婦則從陸路經雲南與元朝交往,元朝於其地先後建立蒙慶宣慰司和八百宣慰司,歸雲南省管轄。這兩個宣慰司的建立,不是元朝用武力征服,而是傣、泰民族密切交往聯繫的結果。
元朝初年,八百媳婦國分為北、南兩部,孟範以北今清萊府等地是渾乞濫的統治區域,孟範以南今清邁府等地是渾乞濫的弟弟力乞倫管轄地。“大徹裏”、“小徹裏”與渾乞濫、力乞倫之間,既有親密交往,又有矛盾衝突。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元朝設置徹里路軍民總管府後,八百媳婦不時出兵攻打徹裏,元朝為維護對徹裏的統治,於大德四年(1300)派兵出征八百媳婦國。但兩萬元軍只到達今貴州境內,就遭到苗、彝、布依、仡佬等族人民的襲擊,“士卒存者什才一二”,①迫使元朝取消對八百媳婦國的征伐。不久,八百媳婦國與徹裏和好,在徹裏傣族土官的影響下,於皇慶元年(1312)二月己卯,向元朝“獻馴象二”。同年九月辛丑,八百媳婦國同大小徹裏一起向元朝“獻馴象及方物”。元朝則以“璽書”進行招撫。②皇慶二年(1313)八百媳婦國的頭目乃愛等10人至雲南行省,表示願意歸附,雲南行省派法忽拉丁為使節,於延祜元年(1314)隨乃愛等人到八百媳婦國訪問。其時,南部力乞倫正發兵攻擊北部渾乞濫領地,當知道雲南行省使節來到,即主動停戰。渾乞濫十分感動,“手書白夷字(泰文)奏章,獻二象”,派渾乞漏等人隨元使回訪,表示感謝。元朝“賜以幣帛”,由渾乞漏帶回。招南通繼承渾乞濫統治八百媳婦國北部後,與元朝交往更加頻繁,泰定三年(1326)和四年(1327)的兩年時間,4次派使節訪問昆明或大都北京。泰定四年二月,招南通親自到元朝大都(北京)訪問,為元朝在八百媳婦國設置官府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同年九月,在招南通的請求下,元朝在八百媳婦國北部設置了蒙慶宣慰司。《元史·泰定帝本紀二》記載:“泰定四年(1327)閏(九)月申午,八百媳婦蠻請官守,置蒙慶宣慰司都元帥府及木安、孟傑二府於其地。以同知烏撒宣慰使你出公、土官招南通併為宣慰司都元帥。招諭人米德為同知宣慰使副元帥,南通之子招三斤知木安府,侄混盆知孟傑府。仍賜鈔幣各有差。”蒙慶宣慰司都元帥府駐者線蒙慶甸,即今泰國清萊府的昌盛。“昌盛”與“者線”同音,轄區為渾乞濫與招南通父子統治的八百媳婦國的北半部。蒙慶路宣慰司都元二人,你出公是從烏撒(今貴州威寧)調任的,顯為蒙古族,招南通是當地的泰族首領。招南通的兒子和侄子分別被任命為木安府知府和孟傑府知府。蒙慶宣慰司的統治權掌握在當地泰族首領手中,蒙古族的你出公當是監督。
八百媳婦國北部建立蒙慶宣慰司後,南部統治者力乞倫於致和元年(1328)和天曆二年(1329),兩次向元朝“貢方物”,表示友好和歸附的願望,至順二年(1331)元朝在八百媳婦南部設置八百宣慰司。《元史·文宗本紀四》記載:“至順二年(1331)五月己丑,置八百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以土官昭練為宣慰使都元帥,又置……者線蒙慶甸、銀沙羅等甸並以軍民府,秩從四品。孟並、孟廣、者樣等甸並設軍民長官司,秩從五品。”八百等處宣慰司都元帥駐八百大甸,即今泰國北部的清邁。宣慰使都元帥昭練是當地泰族首領。4年前設置的蒙慶宣慰司駐地改為者線蒙慶甸軍民府,屬八百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管轄。此時的八百等處宣慰司轄境兼有元初八百媳婦國的南部和北部,即整個八百媳婦國的地域。元朝雲南行省的疆域,從徹里路向南擴展,與暹國接壤。
1350年,羅斛國與暹國統一為一個國家,改名為暹羅國,首都在大城(又譯“猶地亞”、“阿瑜陀耶”),史稱大城王朝。此時正當中國的元朝與明朝交替時期。還在大城王朝初期的明洪武四年(1371),暹羅國便派使節從海路經我國沿海地區嚮明朝“人貢”,建立了友好交往。明朝時期的泰國北部地區仍臣屬於明朝,為雲南省管轄的土司區。《明史·八百土司傳》載:“八百,世傳部長有妻八百,各領一寨,因名八百媳婦。元初征之,道路不通而還。後遣使招附,元統初,置八百等處宣慰司。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百媳婦國遣人人貢,遂設宣慰司。先是,西平侯沐英遣雲南左衞百户楊完者往八百招撫,至是來貢。帝諭兵部尚書茹瑋日:聞八百與百夷構兵仇殺無寧El,朕念八百宣慰遠在萬里外,能修職奉貢,深見至誠,今與百夷構兵,當有以處之,可諭意八百,令練兵固守,俟王師進討。(此即明朝制止滇西麓川傣族土司思氏對八百的侵擾)自是及永樂初,頻遣使入貢,賜予如例。永樂二年(1404),設軍民宣慰使司二:以土官刀招你為八百者乃宣慰使,其弟刀招散為八百大甸宣慰使,遣員外郎左洋賜印誥冠帶襲衣。”所謂“世傳有妻八百,各領一寨,因名八百”乃是望文生義的附會,實質上反映了八百內部政治上的不統一,部落間相互兼併。
元朝時期,八百就分為兩大區域,元初設兩個宣慰司,後來統設一個八百等處宣慰司,仍有北部的兩個府,也是適應內部不統一的狀況。明朝永樂二年設置的兩個宣慰司。“八百者乃”顯然是元代的“蒙慶”,“八百大甸”則是元代的“八百等處”。然而明代兩個宣慰司的地域範圍與元代兩個宣慰司已經不同,從北部又分出了“孟艮御夷府”(今緬甸東北部景棟地區)。這就是説,在原八百媳婦國境內,明永樂年間分化成八百大甸(今泰國清邁地區)、八百者乃(今泰國清萊地區)、孟艮(今緬甸景棟地區)三個區域,都是明朝雲南省管轄的土司區。這三個區域形成後,兼併仍在繼續。《明史·地理志》載:“有八百者乃軍民宣慰使司,永樂二年四月分八百大甸地置,後廢。”廢八百者乃宣慰司,只存八百大甸宣慰司,是八百內部兼併的結果。
明代八百大甸宣慰司的地域,景泰《雲南圖經志書》卷六説:“東至老撾,南至波勒,西至木邦,北至孟艮”。大約包括現在泰國北部的難府、帕府、南邦、南奔、夜豐頌、清邁、清萊等府之地。宣慰使駐今清邁,與元代八百等處宣慰司轄境不完全相同。南面的波勒即今彭世洛,已是暹羅國版圖。又《明史·八百土司傳》説:“其地東至車裏、南至波勒,西至大古喇與緬鄰,北至孟艮”。由此看來,明代的八百土司地仍與今雲南西雙版納接壤,只是“東至車裏”的表述不太確切。宣德七年(1432),暹羅國侵犯八百土司地,八百宣慰使嚮明朝報告,並“乞發兵討之”,明朝“止降敕撫諭而已”。成化十七年(1481)前後,越南黎氏王朝發兵進攻老撾土司和八百土司,八百宣慰使刀攬那抗擊越南的侵擾,並救援老撾,明朝“命雲南布政司給銀百兩、絲幣四表裏以獎之”。①16世紀中葉,緬甸東籲王朝勢力強盛,佔據景邁,南打暹羅,北侵雲南。八百土司避居景城(今昌盛)與緬軍對抗。這時明朝國勢衰弱,又在雲南西南部抗擊緬軍的大規模侵犯,無力顧及八百土司。
明朝時期,由於雲南西南部的緬甸各地區、泰國北部地區、老撾北部地區都是臣屬於明朝的土司區,這些地區都以“朝貢”的形式與明朝進行官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這些地區都盛產大象,幾乎每次“朝貢”的貢品中都有馴象,“朝貢”又很頻繁,形成的交往通道便稱為“貢象道路”。明末李元陽撰寫的萬曆《雲南通志》卷十六記載了“貢象道路”,有上路和下路之分,“上路”是緬甸經滇西人內地的。“下路”是緬、泰、老,經滇西南入內地的。現摘引“下路”的描述:“下路由景東歷者樂甸行一日至鎮沅府,又行三日始達車裏宣慰司之界。行二日至車裏之普洱此處產茶。一山聳秀,名光山,有一車裏頭目居之,蜀漢孔明營壘在焉。又行二日至大川原,輪廣可千里,其中養象,其山為孔明寄箭處,又有孔明碑,苔泐不辨字矣。又行四日始至車裏宣慰司,在九龍之下,臨大江,亦名九龍江,即裏水之末流也。由車裏西南行八日至八百媳婦宣慰司,此地寺塔極多,一村一寺,每寺一塔,村以萬計,塔亦以萬計號慈國。其酋要殺,不喜爭。敵人侵之,不得已一舉兵得所仇而罷。由此又行一月至老撾宣慰司,其酋一代止生一子承襲.絕不生女。西行十五六日至西洋海岸,乃擺古莽酋之地。”這條“貢象道路”的“下路”,即是由滇西南的普洱、車裏(今景洪)通往泰國、老撾、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通道。這條通道上的官方交往和民間交往都很頻繁。
明黃省曾《西詳朝貢曲錄》卷中“暹羅國”載:“國之西北可二百里,有市日上水,居者五百餘户,百貨鹹集,可通雲南之後。其交易以金銀、以錢、以海貝。其利珍寶,羽毛、齒革。其谷宜稻,其畜宜六擾。”這裏所描述的“上水”,《大德南海志》作“上水速古台”,即又寫作“素可泰”的今宋加洛。由此可知,當時從今泰國中部地區到雲南的陸路交通已經暢通,且“百貨鹹集,可通雲南之後”,商業貿易相當繁盛,“其交易以金銀、以錢、以海貝”。特別值得一講的是“海貝”。明代的雲南,海貝用作貨幣,廣泛在市場流通。謝肇涮《滇略》卷四載:“海內貿易皆用銀錢,而滇中獨用貝,貝又用小者,產於閩、廣,近則老撾諸海中,不遠千里而捆致之,俗日貯。”老撾不臨海,當是由暹羅經老撾運至雲南。明代雲南大量使用的貝幣,除來自我國的廣、閩外,還來自暹羅(泰國)。
明朱孟震《西南風土記》載:“緬甸、八百、車裏、老撾、擺古雖無瘴而熱尤甚,華人初至亦多病,大而與之相習。”《明英宗實錄》卷一一七載:“近邊牟利之徒,私載軍器之物,潛入木邦、緬甸、車裏、八百諸處,結交土官人等。以有易無,亦有教之冶兵器,貪女色留家不歸者。”談遷《國榷》卷二十六載:“邊民潛入木邦、緬甸、車裏、八百等牟利生釁。”《明會典》卷一三二載:“令凡川、廣、雲、貴、陝西等處,但有漢人結交夷人,互相買賣借貸誆騙,引惹邊畔及潛往苗寨教誘為亂,貽害地方者,俱發向邊衞永遠充軍。”這些史籍記載表明,明朝時期,雲南和內地省區的漢族人民,經滇西南到八百、老撾、緬甸去從事商業和手工業活動,久居不返和定居的人數相當多,這也是交往密切的重要表現。
伴隨政治、經濟交往,文化交往也相應地密切起來。明朝廷在八百大甸宣慰司內設置“都事”、“經歷”各一員,負責翻譯漢泰公文,由明朝吏部選派人員前往任職。①為了訓練八百泰文的翻譯人員,明朝廷於正德六年(1511年)在四夷館內增設“八百館”。首席教師藍者歌,來自八百。②他為中泰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中國的漢族曆法曾經在泰國傳播和使用,並對泰歷產生重大影響。1292—1518年間的20塊素可泰(今宋加洛)碑銘中,有7塊使用了漢歷的干支紀年和紀日。14世紀泰國北部(八百地區)的碑銘也有許多漢歷干支,當是漢歷干支紀法先傳人云南西雙版納地區,形成傣式干支紀法後,再傳人泰國北部和中部地區,為泰族人民所使用,這才留下了歷史遺蹟。
17世紀中葉.在明清交替時期,八百地區被緬甸佔領,但不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八百酋長曾依附暹羅,反抗緬甸的統治。清初,由於緬甸雍籍牙王朝縱容孟艮土司侵擾雲南車裏,清朝派兵反擊。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軍進入孟艮,孟艮撣族土司投向清朝,八百泰族土司主動歸附;清朝在原八百土司區設置了整賣(今清邁)宣撫司、景線(今昌盛)宣撫司、六本(今南奔)土守備、景海(今清萊)土守備4個土司,歸雲南省管轄。④《清朝文獻通考》對這四個土司的方位、範圍、設置時間、土司姓名等,有明確的記載:整賣宣撫司“在孟艮土司西南境外,舊名景邁,即八百媳婦國,本朝乾隆三十一年,其頭目召齋納提舉眾內附,授宣撫司職”。景線宣撫司“亦古八百媳婦地,明嘉靖間,八百國為緬所侵,其酋避居景線,名小八百,其所屬有十勐,地週一千八百餘里,本朝乾隆三十一年,其頭目吶賽舉眾內附,授宣撫司職”。“六本守備”即是六本土司,本整賣之地,以地方遼闊,自分為一部,本朝乾隆三十一年,其頭目召勐齋舉眾內附,授土守備職。“景海土守備”即是景海土司,亦在孟艮土司西南境外,本朝乾隆三十一年,其頭目召猛彪舉眾內附,授土守備職。
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朝在今緬甸東北部景棟地區設置了“孟艮土指揮使”、“整欠土指揮使”、“勐勇土千總”,在今老撾朗勃拉邦以北設置了“勐龍土指揮同知”、“補哈土千總”。此時雲南省的西南統轄地域擴大至今西雙版納之外,包括了今緬甸東北的景棟地區,今老撾的豐沙裏、會曬、朗勃拉邦北部,今泰國清萊、清邁、南奔三府。但云南省對這些地方的管轄,只維持了6年左右,就發生了變化。緬甸雍籍牙王朝在向北與清朝進行大規模戰爭的同時,向西南攻打暹羅,於公元1767年攻陷暹羅國首都大城,滅亡暹羅大城王朝。鄭昭組織暹羅軍民驅逐緬軍,建立泰國曆史上的吞武裏王朝(1767—1782)。1773年,吞武裏王朝攻佔南奔、清邁、清萊、昌盛等地,八百土司之地,自此屬於暹羅。吞武裏王朝之後的曼谷王朝繼續統治清邁等地,延續至現在。元明清時朝的八百土司區,現在是泰國的北部疆域。
清邁、清萊等地歸屬暹羅之後,清朝與暹羅各王朝也沒有發生過武裝衝突。清邁等地與清朝的官方交往沒有了,但民間的經濟文化交往依然延續。據道光《雲南通志稿》卷一。七記載,由今西雙版納南部邊境,有東西兩條交通線向南行,西經緬甸景棟地區,東經老撾朗勃拉邦地區,在今泰國清邁匯合,再沿湄南河南下,可達暹羅的大城、吞武裏、曼谷等地。在雲南至暹羅的陸路交通線上,民間的馬幫商隊帶着中國的絲、茶、瓷器、銅器、鐵器、土特產品,運銷暹羅;暹羅的象牙、寶石、棉花、土特產品,運銷中國的雲南等西南地區。雲南乃至內地省區的漢人,赴暹羅各地,特別是北部地區從事商業和手工業活動,有些定居當地。現在泰國的華僑,有相當多的人數是清代去的,其中,北部的滇川籍人是從雲南的陸路去的,南部的閩粵籍人是從海路而去的。 [2-3] 

八百大甸宣慰司轄境

治景邁(今泰國北部清邁),其境“其地東至車裏,南至波勒,西至大古喇,與緬鄰,北至孟艮”。①波勒即今泰國彭世洛,可知其南界已達泰國北部諸地。① [3] 

八百大甸宣慰司世系

在今泰國境內,1404設,治所在今泰國清邁。世傳部長有妻八百,各領一寨,因名八百媳婦國。
刀板冕1391在位
刀招散1404-?
刀招孟祿
刀攬那1481在位
刀整賴
成化十七年,安南黎灝已破老撾,頌偽敕於車裏,期會兵攻八百。其兵暴死者數千,傳言為雷所震。八百因遣兵扼其歸路,襲殺萬餘,交敗還。土官刀攬那以報。黔國公沐琮奏:"攬那能保障生民,擊敗交賊,救護老撾。交人嘗以偽敕脅誘八百,八百毀敕,以象蹴之,請頒賞以旌忠義。"帝命雲南布政司給銀百兩、彩幣四表裏以獎之。二十年,刀攬那遣人入貢。雲南守臣言:"交兵雖退,宜令八百諸部飭兵為備。"弘治二年,刀攬那孫刀整賴貢方物,求襲祖職。兵部言:"八百遠離雲南,瘴毒之地,宜免勘予襲。"從之,仍給冠帶。其地東至車裏,南至波勒,西至大古喇,與緬鄰,北至孟艮,自姚關東南行五十程始至。平川數千裏,有南格剌山,下有河,南屬八百,北屬車裏。好佛惡殺,寺塔以萬計。有見侵,乃舉兵,得仇即已,俗名慈悲國。嘉靖間,為緬所並,其酋避居景線,名小八百。自是朝貢遂不至。緬酋應裏以弟應龍居景邁城,倚為右臂焉。萬曆十五年,八百大甸上書請恢復,不報。初,四譯館通事惟譯外國,而緬甸、八百如之,蓋二司於六慰中加重焉。 [4] 
參考資料
  • 1.    麓川平緬宣慰使司  .百度[引用日期2017-04-17]
  • 2.    何耀華,夏光輔主編;何耀華總主編,雲南通史 第四卷 元 明 前清時期 公元1254-184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06,第397頁
  • 3.    陸韌著,《元明時期的西南邊疆與邊疆軍政管控》,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05,第189頁
  • 4.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