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寶銅鈴

鎖定
演奏時,左手豎持銅鈴中間木柄,上下晃動,坐奏時還可碰擊肩、膝,發音嘩嘩作響,音色清脆響亮。舊時,用於土家族巫師(又稱梯瑪、土老司)主持的祭祀和迎神送鬼等儀式活動中,左手持八寶銅鈴,右手執牛角,時而搖鈴,間或吹角,並伴以歌舞。20世紀50年代後,民間傳統的《八寶銅鈴舞》推陳出新,舞者兩手各持一個八寶銅鈴,邊奏邊舞。70年代後,八寶銅鈴又用於土家族樂器咚咚喹等器樂合奏中,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節奏樂器。
中文名
八寶銅鈴演奏
地理標誌
湖北省恩施

目錄

八寶銅鈴舞蹈

八寶銅鈴,是用一根一尺長、直徑兩公分的硬雜木為鈴把,上頂刻一馬頭形,下底砍一個三寸長半弧形叉為馬腳,兩端各系四個雞蛋大的銅鈴(共八個銅鈴),馬頭一端還系些五寸長、一寸寬的五色布條(或麻絲)為馬鬃。表演時,手握鈴把按節目情節搖抖銅鈴零噹啷響,悦耳動聽。表演銅鈴舞的人數一般為八人,多則是有一二十人但都頭戴鳳冠帽,腰繫八幅羅裙(紅、黃、藍三色的八幅布做的裙子,如同當今的百摺裙),在一平地(或院壩)表演活動。
一羣舞者頭戴嵌珠鑲玉的鳳冠,身穿五彩繽紛的八幅羅裙,手搖綢帶串吊的精巧銅鈴,圍着一張象徵坐騎的長凳邊唱邊舞,鈴兒鐺,歌聲激越,舞姿粗獷。湖北宣恩的悠悠酉水,孕育了古老的八寶銅鈴舞

八寶銅鈴由來

據湖北省宣恩縣文體局局長羅文恆介紹,八寶銅鈴舞又名“解錢” ,是土家族民間的一種傳統舞蹈,在恩施宣恩一帶最為流行。土家人祭祀先祖、祈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之時,便請來土老司跳神“解錢”。在土家人的心目中,逝去的先祖也是永遠庇佑後世的“神靈”。因此,八寶銅鈴舞有的只是喜慶歡樂的氣氛,沒有其他祭祀活動中陰沉森冷的感覺。
八寶銅鈴舞以清脆悦耳的鈴聲節奏調控舞蹈動作節拍,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特徵。八寶銅鈴杖,長約40釐米,上頂刻一馬頭形,下底一個半弧形叉為馬腳,兩端各有4個馬銅鈴,它既是土老司“解錢”最主要的道具,又是祭祀舞蹈指揮的樂器。歌舞之時,土老司頭戴三親五折冠,身穿八幅羅裙(紅、黃、藍三色的八幅布做的裙子,如同當今的百摺裙),手持師刀、罡劍邊唱神歌邊舞,動作粗獷、敏捷,劍端所繫的八個銅鈴叮噹有聲,故稱“八寶銅鈴”舞。
銅鈴舞除少量表現請神還願的內容外,大量舞蹈動作表現的都是一整套敍述土家族先民遠古騎馬遊獵與遷徙的歷史內容,諸如餵馬、逗馬、上馬、下馬、奔馬、賽馬等動作,僅搖鈴的舞姿就不下十五六種。舞姿粗獷,感情熾烈,表演銅鈴舞的人數一般為八人,多則一二十人,圍觀眾人可隨意與土老司對歌,此起彼伏,高潮迭起。

八寶銅鈴歷史價值

記者從恩施州文體局瞭解到,宣恩土家族的八寶銅鈴舞為酉水流域土家族所獨有,是稀有而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鈴舞不僅是一種精彩的歌舞,一種藝術化的風俗,同時還承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信息,藴涵着深邃的哲學價值和教化意義。有些動作雖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如下跪、叩頭、拜神、勒馬望神、踩八卦等等,但是,整個舞蹈和表現的主題,卻遠遠超離了祈神的巫術內容,是一套相當完整的土家族遠古騎馬遊牧遷徙生活畫圖。
八寶銅鈴舞融歌、舞、樂於一體,它的舞蹈是步伐、形態、構圖的有機統一,其步伐核心“三步罡”和“太極圖”,舞者一步一顫或一步多顫,具有流動的韻律美;它的唱詞為土家梯瑪所傳唱的《神歌》,具有《竹枝詞》的風格,以土家族語言為載體世代口耳相傳,或以漢字記音方式世代傳承,是研究土家族歷史的“活化石”;它的音樂是以“嗬嗬腔”為內核而形成的一種獨具土家特色的歌樂門類,旋律音程,多為純四度、純五度的大跳和同度音的持續“搖晃”,是中國民族基本樂理中“搖聲”之説的古老源頭。

八寶銅鈴現狀

早先,八寶銅鈴舞在酉水流域十分盛行,但由於附着於“解錢”祭祀活動,其傳承主要靠師承傳授,並一直沿襲“父傳子、子傳孫及兄傳弟”的規則,其傳承先天就受到很大制約。同時,由於受現代文化和追求時尚生活的衝擊,八寶銅鈴舞正面臨着日漸萎縮的境況。據宣恩縣“申遺”小組調查,現在,能夠完整地跳一套八寶銅鈴舞、做一場“解錢”法事的土老司已是鳳毛麟角。他們費盡周折,才尋訪到八寶銅鈴舞的第二十代傳人——73歲的土老司田宗堂。同時,經普查,目前宣恩縣登記在冊的八寶銅鈴舞的重點藝人只有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