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大家

鎖定
八大家 地名 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臨海鎮境內,現八大家居民委員會仍用其名。 起源於同治年間(十九世紀中葉),距今約150多年。那時,這裏的土地屬王姓所有,面積達2770多頃,經營這片土地的是王廷矮(武舉)、王廷連(武舉)、王廷珍(趕考未中)、王廷中、王廷桂和王大塔叔侄六户。他們建宅於鹽河(現已淤塞)東岸的高墩上(現鎮政府東側),加上馬步祥、史國州兩個鹽霸的房子,共八家連成一片。在當時地廣人稀荒灘草地上,十分引人注目。因此,當地居民與過往行人稱此地為“八大家”,一直相沿。
中文名
八大家
外文名
Ba Dajia
所在省份
江蘇省
名字來歷
王家六户及馬步祥、史國州

八大家1919年

華成公司來這裏墾植,王姓人家將土地全部賣給華成公司,他們拆房搬遷。八大家之集鎮,形成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華成公司開拓了八丈河,引來淡水水源,便有移民次第沿河定居。至1933年,已聚居五、六十家,出現了零星的小商業和熟食業。隨着棉墾業的發展,啓(東)、海(門)棉農的大量遷入,鄰近集鎮的工商業户也爭相遷來,大店小鋪便應運而生。曾一度被譽為“北上海”、“新上海”。

八大家抗日戰爭時期

新四軍三師供給部曾設在此地,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蘇皖邊區政府主席李一氓等人經常在這裏從事革命活動。三師後勤部宋乃德同志還在此開辦了新東商行。文藝界的賀綠汀、魯莽、錢阿英、車載等知名人士都住過這裏。

八大家解放戰爭期間

華中工委、華中軍區的負責人陳丕顯曹荻秋管文蔚、茅藴輝等同志都轉戰過這裏。 [1] 
五分區後方衞生部所屬醫療隊、衞生學校,後勤部及所屬財會學校,蘇中後方留守處、軍工廠、被服廠、大眾牙刷廠、大中紡織廠、毛巾廠、華新煙廠、如城合作社、皮毛公司及《黃海日報》社、新華書店、《新知識》編輯部等單位也曾遷居在此地。解放後,這些工廠先後遷入大城市。
鎮區面積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三縱五橫的街道佈局。

八大家地理位置

省道226繞鎮區而過,八雙公路,臨振公路貫穿全境,鄉村公路縱橫分佈,輻射到各村組;河流有東西貫穿全境的八丈河,出雙洋閘入海;南北向的戰備河與八丈河相交於八大家,連通射陽河。鎮區水陸交通運輸便利。
八大家現位於江蘇省射陽縣臨海鎮境內,現八大家居民委員會仍用其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