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荻秋

鎖定
曹荻秋(1909年8月1日—1976年3月29日),四川省資陽縣南津驛和平街(今資陽市雁江區南津鎮)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重慶市委第一書記、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等職。 [2] 
中文名
曹荻秋
外文名
Autumn ogi Cho
別    名
曹健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9年8月1日
逝世日期
1976年3月29日
畢業院校
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歷史系
職    業
政治家、軍事家
主要成就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廣漢蘇維埃政府主席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總會黨團書記
中國人民解放軍蘇北軍區、江淮軍區政治委員
中共重慶市委書記
上海市長
出生地
四川省資陽縣南津驛和平街
信    仰
共產主義
黨    派
中國共產黨

曹荻秋人物簡介

曹荻秋(1909年8月1日~1976年3月29日),名聰,字仲榜,號健民。四川資陽縣南津驛和平街(今資陽市雁江區南津鎮)人。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原中共上海市市長。

曹荻秋人物生平

1924年,考入資中中學。
1926年-1930年,就讀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歷史系,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在黨的培育下,成了“高師”及成都學運骨幹。
192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即擔任成華縣中心區委宣傳部長、川西特委宣傳幹事等職務。
1930年,被派往廣漢任中共特委書記,同年任中共温江縣工委書記。
1930年10月,參加領導廣漢起義,宣佈廣漢蘇維埃政府成立,還代理主席,兼任第二縱隊政治委員。
起義失敗後,輾轉到重慶,任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部長。
1931年3月到上海,任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秘書。不久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總會黨團書記,並參加上海民眾救國會黨團工作,還組織上海學生赴京請願,並任總指揮。
1932年3月17日夜,曹荻秋在昌平路英租界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
1937年8月經黨組織營救,被釋放。出獄後即投身抗日救亡工作。
後任中共江蘇省委文委副書記,負責領導上海文化團體黨的工作。
1938年2月,在武漢參加沈鈞儒領導的救國會工作,任聯絡部長。
後任中共鄂西北省委、豫鄂邊省委宣傳部部長。
1939年10月,曹荻秋隨劉少奇赴豫皖蘇邊區,參加中共豫皖蘇邊區黨委工作,兼任中共皖北特委書記。
1940年底後,歷任鹽阜行署主任、蘇北行署副主任等職務。
1942年僅鹽阜地區組織人民就有上萬人。
1943年,日偽聯兵2萬餘進行“掃蕩”時,他深入到羣眾之中,與人民患難與共,堅持抗日,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以後,曹荻秋在領導蘇北人民堅持敵後鬥爭中,又為建立江淮解放區做出了貢獻。
曹荻秋 曹荻秋
1945年後,先後任中共鹽阜地委(華中五地委)書記,
中共鹽阜區委書記,鹽阜支前司令部司令員、政委,中共蘇北區黨委書記、鹽阜區華中工委宣傳部部長,繼任西南服務團團長。
蘇北軍區政治委員和江淮區黨委書記、江淮軍區政治委員,華中行政辦事處副主任。
1948年11月,任華中支前司令部政治委員。
1949年2月任華東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員。
1949年6月,任上海西南服務團團長隨軍南下。
1949年11月起,先後任中共重慶市委第三、第二、第一書記,中共四川省委第三書記,重慶市副市長、市長。
1955年11月調上海,先後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委書記處書記,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市長。
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兼任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十人小組組長,市經濟計劃委員會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曹荻秋被打成了“叛徒”,遭監禁達6年之久。但他不屈服“四人幫”的淫威,堅信黨和人民一定會勝利。
1976年3月29日,曹荻秋含冤辭世,終年67歲。
1978年4月,經中央批准,中共上海市委為曹荻秋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