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不中道

鎖定
八不中道是三論宗理論與觀行的中心。三論宗的根本聖典,是龍樹論師所造的《中論》(也叫作《中觀論》)。但是龍樹論師自己所造只是《中論》的頌文,現存梵本,叫作《根本中頌》。所謂八不,即龍樹論師於《中論》的篇首所説。
中文名
八不中道
不生不滅
世諦生滅非實生實滅
根    據
梵志青目的《中論釋》
當體性空
有為無為一切諸法
起    源
般若

八不中道起源

龍樹論師的思想,淵源於《般若》等經。《般若》立説有為無為一切諸法(即宇宙萬有)當體性空,破除由於假名(即概念)認識所執着的實在。龍樹論師的立説更發揚性空而無礙於緣起的中道妙理。依他,緣起的諸法,當體空無自性不可得,然而“空”並非“無”的異名,“空”的意義是“不”,“不”是泯義、破義,並非對於“有”的“無”,而是超越有無的“中道”。他為影顯此“空”所得中道實相的妙體,把《般若》等經中散説的不生不滅等,歸納作八不一頌,而在《中論》的篇首説:“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説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説中第一”。生、滅、常、斷、一、異、來、出,八種概念,是就緣起諸法的假相立名,都和離一切妄見戲論的中道實相不相應,而眾生把它執着作實在,墮於無因邪因斷常等諸見中。所以龍樹論師對於緣起諸法説“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八不,否定這些實在論的見解。但是《中論頌》在八不中只解釋了“不生”一種,這或者是因為所謂無生(藏譯《中論》八不作八無,“不生”即“無生”)是一切佛法的中心,所以用“不生”來代表八不。如《中觀論疏》就説:“佛雖説八不,則束歸一無生。”《中論頌》用自因、他因、共因、無因四句,推檢諸法,以證明諸法的無生不可得,所謂“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即於自因、他因、共因、無因四句中,覓生不可得,所以説諸法無生。

八不中道根據

八不,依梵志青目的《中論釋》,生是説諸法實有生,滅是説諸法實有滅,常是説諸法常存,斷是説諸法終歸斷滅,一是説千差萬別的諸法實在渾然為一,異是説諸法的差別歷然,來是説諸法從自在天世性(通常叫作自性,在數論學派這是物質的根本質料或者根本原因)微塵(和原子相當,後世譯作極微)等來,出是還去至本處。然而因緣和合而諸法生叫作生,此生相假如實有,就應當不憑藉因緣;既然憑藉因緣而生,即非實有,所以説不生。因緣離散而諸法滅叫作滅,先已無生,何得有滅,所以説不滅。假如先有自性(自體),是即為常,既然憑藉因緣,即無自性,所以説不常。先有今無,是即為斷;即非先有,何得有斷,所以説不斷。因果假如是一,就不由因有果,也不由果有因;或者但有於果,更無別因,所以説不一。因果假如是異,因時未有果,就有所續無能續;果時無復有因,就有能續無所續,所以説不異。來無所從,所以説不來;去無所至,所以説不出。此外青目還舉了世間現見的谷芽等以顯釋八不。然而青目對於八不的解釋,其説理及舉喻,有時不夠謹嚴,所以在吉藏以前,講者多出異解。
八不義到了開創三論宗的吉藏(世稱嘉祥大師)而圓備,吉藏於八不十門義中以八不正二諦。依他所撰述的《中觀論疏》及《大乘玄論》等略述於下:

八不中道不生不滅

世諦生滅非實生實滅,但由因緣生而假名生,因緣滅而假名滅。因緣生雖生而不失,因緣滅雖滅而不失,所以生滅宛然而不生不滅。這樣理會不生不滅,即是世諦中道。其次,和世諦的假名生滅相待而有真諦的不生不滅,所以此不生滅非自不生滅。世諦生滅既是假名,真諦不生滅亦是假名。世諦假名生滅既非生滅,所待的真諦假名不生滅亦非不生滅。所以不生不滅宛然而非不生非不滅,這是真諦中道。其次,不生滅而生滅為世諦,生滅而不生滅為真諦。不生滅而生滅即非生滅,生滅而不生滅即非不生滅。這樣構成非生滅非不生滅,即是二諦合明中道。如此從實生實滅看為單純的世諦(一句),從不生不滅看為單純的真諦(二句),從假名生滅即不生不滅看為世諦中道(三句),從假名不生不滅即非不生非不滅看為真諦中道(四句),最後超過了這些,由非生滅非不生滅兩方面結合了二諦來看為二諦合明中道(五句)。以上明生滅二句,餘句例此。

八不中道不斷不常

雖於上不生不滅,説世諦因果相生,是假生滅非性實生滅,猶未免因中有果無果等失。如僧佉(數論學派)計算自性是常,從自性生大,從大生意我慢)等,此即執於常義。衞世師(勝論派)執因中無果説一切法因滅果生,此即執於斷義。佛法內薩婆多(説一切有)部明三世常有,亦是常義。大眾部執三世無,亦是斷義。今明因果依因緣而起,只是假名,不可説定有因緣和合先後等,亦不可説定無因緣和合先後等。即雖世諦假名説有常斷,而假常不可名常,假斷不可名斷,不常不斷,名為中道。

八不中道不一不異

世諦雖離性實生滅及決定斷常,然而如僧佉説一切法一,又大眾部説因果一體如轉種子為芽等,衞世師説一切法異,又上座部説因果異體種子芽各一物等,都破壞世諦因果中道。今明眾因緣生法,因果不同,能所二義,所以非一;因是果的因,果是因的果,所以非異,不一不異名為中道。

八不中道不來不出

雖聞以上六不,然而終究説決定有果,如塗炭外道等計眾生的苦樂、萬物的生滅,都從自在天來,這是外來義。又尼健陀若提子(耆那教的開祖)等計苦樂的果報都是我的自作、我的自受,這是內出義。又如毗曇(有部宗的論書)計木有火性,從於性火以成事火,是內出義。僧佉計自性是常,也和此執相同。成實(成實論)明木無火性,但假緣生,是外來義。衞世師計二微和合,也和此執相同。如此來出都破壞世諦因果中道。今明眾因緣生法果不偏在因,所以不從內出;亦不偏在緣,所以不從外來,不來不出名為中道。
諸法實相的妙體,由“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八不而顯。橫破生滅常斷一異來出八迷,豎窮生滅、不生不滅、亦生滅亦不生滅,非生滅非不生滅五句(因為求生滅不得,所以説不生不滅。生滅既去,不生不滅,亦生滅亦不生滅,非生滅非不生滅諸句自崩。如就生滅,對一異等六迷亦如此),洗顛倒之病,令畢竟無遺,即是中道實相。如此就八不即是無依無得無所有中道正觀,亦即諸法實相,所以八不是二諦法門的極致。由此八不開顯正觀,了因緣性空而生二慧。二慧是實慧、方便慧,方便慧是鑑有不取,實慧是觀空不證。如《中觀論疏》説:“二慧由二諦而發,二諦因八不而正……以不悟八不即不識二諦,不識二諦即二慧不生。”又説:“八不者蓋是正觀之旨歸,方等之心骨。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原。迷之即八萬法藏冥若夜遊,悟之即十二部經如對白日。”又《大乘玄論》説:“八不者蓋是諸佛之中心,眾生之行處也。……豎貫眾經,橫通諸論也。”

八不中道解釋

不門無量,如四句百非都是,然而邪見有種種差別,從總的方胊e説即一切有所得心,從別的方面説不出生滅、常斷、一異、來出四雙八計。此生滅等八計是眾生迷失的根本,始末無量無邊的妄執都從這八種主觀的偏見派生。破除生滅等八計即為總破除一切偏執。姑且用這八種該攝一切,而在這些相對差別的八種偏見上一一冠不字而遮遣之,洗淨一切有所得的偏執,以影顯無所得中道。如《中觀論疏》説:“以此八事總破一切法。破一切法者,歷破眾生心所行事。眾生心唯行此八事中故今皆悉不之,令心無所行。無所行故無所得,即是迥悟無生。”又《大乘玄論》説:“以八不洗除盡淨諸法,故經中具有百非,即還是百不百無等。”所以八不隨根的利鈍有開合的不同,開之為無量不,合之為“不生”一不。

八不中道其他信息

三論破邪之外無顯正,破邪即顯正,姑對破有所得之邪顯無所得之正。如《三論玄義》説:“一微不究,則戲論不滅;毫理不盡,則至道不彰。以無微不究,羣異乃息;無理不盡,玄道始通。是以斯文,遍排眾計。”又説:“若心存內外,情寄大小,則墮在偏邪,失於正理。既失正理,則正觀不生。若正觀不生,則斷常不滅。若斷常不滅,則苦輪常運。以內外並冥,大小俱寂,始名正理。悟斯正理,則發生正觀。正觀若生,則戲論斯滅。戲論斯滅,則苦輪便壞。”戲論滅羣異息,則無所得的至道彰,即破邪已盡,無有所得。有所得的偏見既無,言慮無寄。此言亡慮絕無所得的境界就是正,所以破邪即顯正。無所得是真理的極致,言亡慮絕,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無;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以只是無所得。如此,以無所得為至道為正理,所以八不之外無別中道,八不即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