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球氣候變冷

鎖定
全球變冷在20世紀70年代初曾成為學術主流,氣候的暖期已接近尾聲。俄羅斯科學院普爾科夫天文台宇宙研究實驗室主任哈比布爾洛·阿布杜薩馬托夫在2007年發表論文稱地球在1998年到2005年度過了全球變暖的高峯期,全球變暖主要是太陽幾乎在整個20世紀持續保持不尋常的高發光度造成的,太陽的發光強度逐漸下降,大約在2041年會降到最低點,正是這一點成為地球顯著變冷的原因,但海洋會推遲地球顯著變冷的過程,全球變冷的高峯期將出現在2055年到2060年。
中文名
全球氣候變冷
外文名
Global climate cooling
性    質
理論
高峯期
2055年

全球氣候變冷發展演變

全球變冷是氣候發展趨勢 全球變冷是氣候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的氣候“變冷説”一度成為主流。1971年丹斯加德等人發表的格陵蘭冰芯氧同位素譜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氣候有10萬年軌道週期變化,其中9萬年為冷期,1萬年為暖期。按此規律,氣候的暖期已接近尾聲。日本氣象廳朝倉正1973年撰文預言,地球將於21世紀進入“全球變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環境研究所布萊森認為,地球目前正在非常緩慢地進入另一個大冰河期。當時的“變暖説”以大氣熱污染為依據,其理論已成為主流。
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布朗大學專門召開的一次“當前的間冰期何時結束和如何結束”研討會上,學者們舉出實例證明地球氣温已經在開始下降。他們表示從暖到冷的變化可以不足500年,如果人類不加以干涉,當前的暖期將會較快結束,全球變冷以及相應的環境變遷就會隨之來臨。會議的兩位發起者甚至還向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寫信發出警報。這種“冰期將臨”的觀點一直持續了20年。
2008年,俄羅斯科學家哈比布羅·阿布薩馬托夫持提出,地球在1998年到2005年度過了全球變暖的高峯期,全球變暖主要是太陽幾乎在整個20世紀持續保持不尋常的高發光度造成的,太陽的發光強度正在逐漸下降,大約在2041年會降到最低點,正是這一點將成為地球顯著變冷的原因,但海洋會推遲地球顯著變冷的過程,全球變冷的高峯期將出現在2055年到2060年。哈比布羅·阿布薩馬托夫現就職於俄科學院天文台,從事宇宙實驗研究工作,主要對太陽進行觀測研究。他認為全球變冷的主要原因是太陽活性發生變化。全球變暖將逐漸停止,即使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長了4%。
2013年9月,全球頂級科學家指出,北極冰蓋正在以前所未有地恢復,面積一年增加60%,北極的冰原已經從加拿大的羣島延伸至俄羅斯的北部海岸。 [1] 

全球氣候變冷變冷原因

熱核反應
全球變冷 全球變冷
多半是因為太陽內部發生猛烈的熱核反應,其光照不均衡可能與這有關。當太陽內部的温度升高和壓力增大時,太陽就會“膨脹”,地球便會得到更多的和熱。最好到太空去研究這些細節,那樣會方便得多。阿布杜薩馬托夫還有一個依據:火星也是定期地變暖和變冷,而且時間同地球上一模一樣。這是NASA不久前的研究成果。但紅色星球上既沒有火星人,更不可能有工廠、汽車和別的温室氣體產生源。這就意味着,不管地球上的氣候,還是火星上的氣候,都是由太陽來左右。普爾科夫天文台的工作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特別的儀器,宇航員將在2008年將它帶到國際空間站,從“天體測量學”的角度去測定太陽形狀和直徑的變化情況,這些數據會有助於更精確地預測出全球變冷的具體時間和強度。

全球氣候變冷預測方法

全球變冷 全球變冷
哈比布羅·阿布薩馬托夫認為太陽光熱或不熱,完全遵循精確的活動週期,有11年活動週期和世紀活動週期,不久就會變冷。太陽微光世紀週期將始於2012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將會下降,2050年達到最低值,平均將下降1.2~1.3攝氏度。所謂全球變暖,一個世紀也只上升0.6攝氏度。阿布杜薩馬托夫還舉了1645~1715年的寒冷期為例,認為到新冰期即將到來。
塞納河和泰晤士河的河面都結了厚厚一層冰,荷蘭的所有運河都已封凍。俄羅斯人的祖先在第聶伯河莫斯科河的厚厚冰面上趕集。俄羅斯得等15年左右以後才會發現太陽光線不足,冬天會變得更長和更冷。到2050年,其北部將覆蓋厚厚的冰雪。白雪反射太陽光,將會變得更冷。
阿布薩馬托夫説,全球變冷是由於太陽釋放到地球表層的能量在慢慢減少。2008年,全球氣温不會上升,也許會微微下降,因為太陽發光度處於30年來最低水平。全球變冷將起始於2005年到2060年,持續45到65年。即使人類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達到歷史最高記錄也不會阻止全球氣温走低這一趨勢。全球變冷涉及到經濟、社會、人口等問題,直接觸及到地球80%居民的利益。

全球氣候變冷研究報道

全球氣候變冷科學研究

2013年9月10日,英國《太陽報》報道,人們擔心全球變暖帶來極端天氣,但是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全球其實是“變冷”了,因為覆蓋北極的冰川面積較2012年變大了。地球最北端的冰層覆蓋面積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氣候變化的指示標。
從2007年到2012年,北極冰川的面積都逐漸縮減,引發人們對全球變暖以及急速面臨氣候災難的恐慌。但是2013年冰川消融季結束時,專家們驚奇地發現,北極冰川面積要比2012年增長了近一百萬平方公里。這一奇怪的氣候“逆襲”導致北極西北水上通道被封凍,困住了20艘遊艇——其中很多遊艇在這一海域航行抗議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而帶來的危害。這一發現跟許多科學家的預測發生矛盾,美國海軍研究院的馬斯羅斯基2007年曾預測2013年,北極將“無冰”。
世界頂尖冰川研究專家,劍橋大學的彼得·瓦德漢姆教授2012年曾發表預測稱,到2016年夏天,北極海冰將徹底崩潰,他還表示“一場全球性的災難”將從此展開。 [2] 

全球氣候變冷媒體報道

2013年9月7日,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寒冷的北極夏季造成冰封海面的面積比2012年同期增加近161萬平方公,增加了60%。這一從2012年曆史低點的回升發生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作出北極冰將在2013年消失的報道6年之後。
報道指出,就在每年秋季應該開始重新結冰前數天,一塊麪積超過歐洲面積一半的完整冰原已經從加拿大的羣島延伸至俄羅斯的北部海岸。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西北航道仍然全年為大塊浮冰所阻塞。原本計劃通過該航道的20多艘遊艇被凍住,還有1艘嘗試這條路線的遊輪被迫返回。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