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

(201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該報告由總體報告、區域報告、功能報告、最佳案例城市和城市統計報告等部分組成。2011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在500個城市的樣本中,中國城市共有69個。進入綜合競爭力50強的中國城市為香港(第10名)、上海(第37名)、台北(第38位)。2012年6月,發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京排第55位,香港、台北、上海在前50內。
書    名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
作    者
倪鵬飛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7月1日
定    價
198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09715970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內容簡介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09~2010)·創新:城市競爭力不竭之源》內容簡介:城市全球競爭力是一個城市與全球其他城市相比較,更多、更快、更好地吸引和使用資源,提供服務和商品,創造財富併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本報告運用綜合競爭力指標、要素環境指標和產業鏈指標體系,對全球500個城市進行分組比較,得出了許多重要發現,總結出影響城市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全球聯繫和科技創新,並遴選出可資借鑑的24個最佳案例城市。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全球城市競爭力:年度總體報告
第一章 全球城市競爭力:年度排名
第二章 全球城市競爭力:2009~2010年度綜述
第二部分 全球城市競爭力:理論分析
第三章 全球城市競爭力:理論框架與指標體系
第四章 全球城市競爭力:計量分析
第三部分 全球城市分析報告
第五章 全球城市綜合競爭力分析報告
第六章 要素環境分析報告
第七章 全球城市產業鏈
第四部分 全球城市競爭力:區域城市報告
第八章 北美城市報告
第九章 歐洲城市報告
第十章 亞洲區域城市報告
第十一章 其他城市競爭力報告
第五部分 全球城市競爭力:主要功能城市報告
第十二章 綜合中心城市報告
第十三章 金融中心城市報告
第十四章 科技中心城市報告
第十五章 政治中心城市報告
第十六章 旅遊城市競爭力報告
第十七章 製造中心城市報告
第十八章 航運中心城市報告
第六部分 全球城市競爭力:最佳城市案例報告
第十九章 最佳城市案例報告
第七部分 全球城市競爭力統計報告
附錄
參考文獻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作者簡介

編者:倪鵬飛 (美國)彼得·卡爾·克拉索
倪鵬飛,中國社科院財貿所住宅與房地產業研究室主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
【美】彼得·卡爾·克拉索: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美國巴克內爾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0年報告

城市 城市
2010年7月14日上午,中國社科院在南京發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報告根據經濟增長、跨國公司指數、使用綠色GDP規模等6大指標,編制了全球500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排名。
這500個城市的排名中,中國的3個城市入選了前50強,分別是上海、台北和香港。北京的綜合競爭力排在第59名,這比去年的第66名有所提升。
報告指出,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城市的整體競爭力接近世界中等水平,特別是在國際影響力、跨國公司指數方面,北京已超世界城市巴黎。
綜合競爭力
報告指出,中國整體城市競爭力接近世界中等水平,競爭力提升領跑世界。
中國共有69個城市進入全球500強城市,香港憑藉其強大的國際競爭力進入全球前10,上海、台北、北京分列全球第37、38、59位。09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北京排名為第66,與去年相比排名略有上升。在全球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前10名的城市中,紐約、倫敦、東京、巴黎4個世界城市佔據了前四位。
分項競爭力
在跨國公司指數排名中,前10城市的人口規模都比較大,都達到500萬人以上,紐約、東京、倫敦、巴黎這4個世界城市進入。跨國公司指數主要是根據跨國公司總部數量和所具有的能力等來進行排名的,城市擁有的跨國公司的數量越多、級別越高,排名也就越靠前。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07-2008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07-2008
在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交通條件大為改進的背景下,跨國公司總體上還是考慮落户全球、國家或區域的中心城市。近年來,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到中國設廠、投資,尤其是國內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這也從一個方面説明北京的國際化程度在不斷加深。報告指出,從經濟規模來看,中國的城市整體優勢明顯提升,排名高居世界中游。前10城市依次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台北、天津、佛山、東莞、南京。
其中,北京的經濟規模在全球排名為第16位。在國際影響力方面,北京排在第6位。報告指出,從投入的角度,將全球城市競爭力構成分為:企業素質、當地要素、當地需求、內部結構、公共制度、全球聯繫6個大類,利用50個指標數據,編制全球500個城市的要素環境指數。 [1] 
綜合競爭力前10城市
1紐約
2倫敦
3東京
4巴黎
8新加坡
9首爾
10 香港
國際影響力前10城市
1紐約
2東京
3新加坡
城市 城市
4倫敦
5香港
6 北京
7巴黎
8上海
10 首爾
要素環境前10城市
1紐約
2倫敦
3巴黎
4東京
5香港
6新加坡
7首爾
8 北京
跨國公司指數前10城市
1紐約
2東京
3新加坡
4倫敦
5香港
6 北京
7巴黎
8上海
10 首爾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2年報告

2012年6月28日,中國社科院發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報告指出,在全世界500個城市的排名中,中國的3個城市入選了前50強,分別是香港、台北、上海。
北京的綜合競爭力排在第55名,這比2009-2010年度提升了5個名次。北京在綜合城市排名中位於亞洲第10。綜合競爭力排名稍弱,但是北京在產業競爭力方面,位於第7名,超過了香港。同時,2007年-2012年這6年,亞洲城市競爭力指數提升最快的前10個城市中,北京第一次出現在了提升榜上。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綜合競爭力

2011-2012年度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
來自五大洲13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強城市中,中國有6座城市進入全球前100強,與上一年持平,仍然落後於北美洲和歐洲。報告還指出,此次所選69箇中國城市全部進入全球500名之內。進入前500強的中國城市,排名普遍都有所上升,比如上海,從2009-2010年度的第37名上升至36名;香港上升2名邁進前10,排在第9位;北京由2009-2010年度的第60名上升至55名。
與上海、香港相比,北京的綜合競爭力落後不少,但是,北京在全球聯繫、企業本體、當地要素、基礎設施方面超過了上海。專家表示,與上海不同,北京作為首都的功能定位是首要的。北京和上海均提出了建設世界性城市的目標,而北京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世界性城市,雖然國際化程度仍然與紐約、倫敦存在差距,但是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與全球聯繫的不斷加強是城市發展的趨勢。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分項競爭力

產業競爭力亦稱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某國或某一地區的某個特定產業相對於他國或地區同一產業在生產效率、滿足市場需求、持續獲利等方面所體現的競爭能力。報告指出,中國在產業競爭力方面有上海、深圳、北京等四個城市入選,其中北京排名第七,超過了香港。
在城市產業競爭力方面,專家表示,亞洲城市總體上產業環節競爭力最低,產業結構得分也一般,説明亞洲城市總體上的產業發展仍處於產業鏈底層,應推動產業升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預測

報告同時指出,2007-2012年這6年中,亞洲城市競爭力指數提升最快的城市中出現了北京的身影,這是北京第一次出現在這個提升榜上。在綜合競爭力方面,北京雖然與公認的四大世界城市紐約、倫敦、東京、巴黎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是,在分項排名中北京有幾項表現得比較出色,北京在企業本體中排第5位,跨國公司指數排名第6,當地需求排名第7位,全球聯繫位於第13位。
其中當地需求排名超過東京、芝加哥、首爾等城市,向紐約、倫敦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靠攏。專家表示,一個從沒有進入亞洲前10名(指綜合競爭力)的城市,第一次在競爭力指數最快提升榜上出現,可能意味着在不遠的將來,北京是最有希望進入全球前10名的中國大陸城市。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