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寄

鎖定
全寄(?-250年),吳郡錢唐(浙江省杭州市西靈隱山麓)人,東吳右大司馬全琮次子,三國時期東吳人物。二宮之爭時,全寄阿附魯王孫霸,最終被賜死。 [1] 
全    名
全寄
所處時代
三國
出生地
吳郡錢唐
逝世日期
250年

全寄人物生平

全寄,是東吳名將全琮的次子。 [2] 
孫權晚年時,吳國爆發二宮之爭,全寄、吳安孫奇楊竺等人依附魯王孫霸,幫助他爭奪太子之位。 [3] 
當初,吳魏芍陂之戰時,全琮被魏將王凌擊敗,依靠顧承張休奮戰才得以抵擋魏軍;而全琮的長子全緒、從子全端趁機反攻,致使王凌退兵。戰後論功行賞,認為抵擋魏軍的功勞大,擊退魏軍的功勞小,因此顧承、張休升任雜號將軍,全緒、全端只做到了偏、裨將軍。全琮、全寄父子深感不滿,於是幾次誣陷典軍陳恂在芍陂之戰時添加了顧承、張休的功勞,而兩人與陳恂串通一氣;最終顧承等人被孫權流放。 [4] 
赤烏十三年(250年),孫權賜死孫霸,全寄也因阿附孫霸被賜死。 [2]  [3] 

全寄親屬成員

全寄父親

全琮,三國時期東吳名將。 [1] 

全寄兄弟

全緒,全琮長子,官至鎮北將軍,四十四歲時去世。
全懌,全琮第三子,在全琮去世後襲爵,後投降曹魏,被任命為平東將軍,封臨湘侯。
全吳,全琮第四子,孫權外孫,被封為都鄉侯。 [2] 

全寄軼事典故

孫權晚年時,全寄阿附孫霸,經常撥弄是非。陸遜曾為此寫信給全琮説:“您不願效仿金日磾,而放任阿寄,最終會給您的家族招來禍患。”全琮沒有采納,更因此與陸遜結下怨隙。 [5] 

全寄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六十·吳書十五·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1] 
參考資料
  • 1.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05]
  • 2.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十二年卒,子懌嗣。後襲業領兵,救諸葛誕於壽春,出城先降,魏以為平東將軍,封臨湘侯。懌兄子禕、儀、靜等亦降魏,皆歷郡守列侯。【吳書曰:琮長子緒,幼知名,奉朝請,出授兵,稍遷揚武將軍、牛渚督。孫亮即位,遷鎮北將軍。東關之役,緒與丁奉建議引兵先出,以破魏軍,封一子亭侯,年四十四卒。次子寄,坐阿黨魯王霸賜死。小子吳,孫權外孫,封都鄉侯。】
  • 3.    《三國志 卷五十九 吳書十四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時全寄、吳安、孫奇、楊竺等陰共附霸,圖危太子。譖毀既行,太子以敗,霸亦賜死。流竺屍於江,兄穆以數諫戒竺,得免大辟,猶徙南州。霸賜死後,又誅寄、安、奇等,鹹以黨霸構和故也。
  • 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先是,譚弟承與張休俱北征壽春,全琮時為大都督,與魏將王凌戰於芍陂,軍不利,魏兵乘勝陷沒五營將秦兒軍,休、承奮擊之。遂駐魏師。時琮羣子緒、端亦併為將,因敵既住,乃進擊之,凌軍用退。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休、承併為雜號將軍,緒、端偏裨而已。寄父子益恨,共構會譚。【吳錄曰:全琮父子屢言芍陂之役為典軍陳恂詐增張休、顧承之功,而休、承與恂通情。休坐繫獄,權為譚故,沉吟不決,欲令譚謝而釋之。及大會,以問譚,譚不謝,而曰:"陛下,讒言其興乎!"江表傳曰:有司奏譚誣罔大不敬,罪應大辟。權以雍故,不致法,皆徙之。】
  • 5.    《三國志 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先是,二宮並闕,中外職司,多遣子弟給侍。全琮報遜,遜以為子弟苟有才,不憂不用,不宜私出以要榮利;若其不佳,終為取禍。且聞二宮勢敵,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魯王,輕為交構。遜書與琮曰:"卿不師日磾,而宿留阿寄,終為足下門户致禍矣。"琮既不納,更以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