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入鄉隨俗

(漢語成語)

鎖定
入鄉隨俗(拼音:rù xiāng suí sú)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莊周莊子·山木》。 [2] 
入鄉隨俗指到那個地方就順從那個地方的風俗,常用於形容外鄉人尊重、適應和主動融入當地風俗文化。 [2-3]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分句。 [1] 
中文名
入鄉隨俗
外文名
Do as the romans do [4] 
拼    音
rù xiāng suí sú
近義詞
入國問俗入境問禁
出    處
《莊子·山木》
注音字母
ㄖㄨˋ ㄒㄧㄤ ㄙㄨㄟˊ ㄙㄨˊ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分句

入鄉隨俗成語出處

戰國·莊周《莊子·山木》:“入其俗,從其令。”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入鄉隨俗”。 [2] 

入鄉隨俗成語故事

相傳,莊子三十多歲時,遊歷到了魏國,聽説有一個叫作雕陵的地方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便去那裏遊玩。莊子走到一處慄園中,看見一隻像鵲的奇怪大鳥緩緩從遠處飛來,那隻怪鵲體形巨大,翅膀張開後有七尺長,眼睛足有一寸寬。就在莊子望着這隻怪鵲發愣時,怪鵲的翅膀碰到了莊子的額頭,然後它停到幾步之遙的慄樹上。莊子很奇怪:“這是一隻什麼鳥啊?翅膀大卻飛不高,眼睛大卻看不清。”於是,莊子想捉住這隻怪鵲。他提起衣裳,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拿起彈弓等待最佳出手時機。這時,他突然看見一隻蟬在樹蔭裏悠然自得,一副忘乎所以的樣子。蟬的身後,一隻螳螂正蓄勢待發,想要捕獲這隻蟬。然而,正當螳螂認為時機已到,準備動手時,卻暴露了自己。此時,落在樹枝上的怪鵲一躍而起,捉住了螳螂。 [2] 
面對此情此景,莊子驚出了一身冷汗。他覺得,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相互牽連、相互爭奪的,兩種事物之間總會因為利益而被聯繫在一起。於是,莊子扔掉手中的彈弓,轉身快步離去,看守慄園的人見到莊子匆忙的樣子,以為莊子偷了栗子,一邊追趕一邊辱罵。 [2] 
莊子回到家中,整整三個月都悶悶不樂。他的弟子藺且好奇地問道:“先生這麼多天來為什麼一直不高興呢?”莊子回答:“我留意外物的形體,卻不知不覺忘記了自身的安危,想要觀賞混濁的流水,卻被清澈的水潭迷惑。我聽許多智者説過:‘每到一個地方,就要遵從那裏的習慣與禁忌。’如今我來到了雕陵風景秀美的慄園遊玩,卻忽略了自身的安危,任由巨大的怪鵲觸碰我的額頭,在林中游玩的時候則喪失了自身的真性,管理慄園的人追趕、辱罵我,因此我感到很不快樂。” [2] 

入鄉隨俗成語寓意

“入鄉隨俗”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也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具體表現。發達的交通,使得大大的世界變成了小小的地球村。但各地域存在着文化差異,有時差異還很大。成語告訴人們,要懂得尊重,不要有大國沙文主義,文化上也不能唯我獨尊,走到哪裏,都應該尊重當地的宗教、習俗、慣例。各種宗教,都有其合理內核;各個民族文化,都有其獨特魅力。要學會欣賞不同文化,帶着一顆仁心、一雙慧眼,發現其中的美好。只要“入國問禁,入鄉隨俗”,人們走到哪裏都可以成為受歡迎的人,身處異鄉時才會更加順利和愉快。 [2] 

入鄉隨俗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入鄉隨俗”指到那個地方就順從那個地方的風俗,常用於形容外鄉人尊重、適應和主動融入當地風俗文化。 [2]  [3]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分句。 [1] 
  • 運用示例
南宋·普濟《五燈會元·大寧道寬禪師》:“‘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3] 
現代·餘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記》:“龐貝古城潛藏得過於轟轟烈烈,中國人温文爾雅,連自然力也入鄉隨俗,一層層地慢慢來。” [1] 

入鄉隨俗拓展閲讀

“入鄉隨俗”一詞中的“俗”字指的是“風俗”“習俗”,即社會中長期形成的禮節、風尚、習慣等,不可將其錯誤地理解為“低俗”的意思。而“鄉”字在這裏並非僅僅指“鄉村”,而是泛指“地方”“處所”。 [2] 
參考資料
  • 1.    入鄉隨俗  .漢典[引用日期2016-11-02]
  • 2.    《中國成語大會》欄目組編著. 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1[M]. 南寧:接力出版社, 2015.11:1-3
  • 3.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911
  • 4.    入鄉隨俗  .百度翻譯[引用日期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