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勞斯·巴比

鎖定
克勞斯·巴比(Klaus Barbie,1913年10月25日——1991年9月25日),原名尼古勞斯·巴比(Nikolaus Barbie),德國前納粹分子。1936年起加入黨衞軍。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於1940—1942年期間曾參與從被佔領的荷蘭驅逐猶太人的行動,並且於1942—1945年期間在法國追捕猶太人和抵抗組織成員。
巴比曾擔任駐紮在里昂的黨衞軍指揮官,他抓捕過孤兒院的猶太孩子,並曾拷打和審訊過抵抗組織領導人讓·穆蘭。他在此期間的殘忍為他贏得了“里昂屠夫”的綽號。巴比於1945年漏網後,被美國在德國的情報機構僱傭,1951年到達玻利維亞,1983年被玻利維亞驅逐出境,並被引渡到法國,在里昂的法庭受到審判。巴比於1987年被判犯有反人類罪,後來死於獄中。
中文名
尼古勞斯·巴比
外文名
Nikolaus Barbie
別    名
克勞斯·巴比,“里昂屠夫”
國    籍
德國
出生地
德國波恩
出生日期
1913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
1991年9月25日
人物生平
1913年,巴比出生於德國波恩附近,29歲時成為蓋世太保在法國里昂地區的負責人,並因野蠻的審訊方式而出名。巴比得勢時,他設在里昂“終點”旅館二樓的刑訊室,成了“屠宰場”和很多受害者的“終點站”。每當要折磨一個人時,巴比並不露出兇惡的表情,只是微微一笑。在拷打法國抵抗組織領袖、戴高樂的戰友讓·穆蘭時,巴比和他的爪牙打斷了穆蘭的雙臂,接着打斷了他的雙腿,還弄折了他的幾根肋骨,導致穆蘭當場死去。即使對於孩子,巴比也不會心慈手軟。他曾把里昂附近一家孤兒院裏的孩子全部押往奧斯威辛集中營,這些孩子最終全被殺害。 [1] 
戰後,巴比被法國法庭缺席判處死刑。此時,他遠遁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化名“克勞斯·奧爾特曼”躲了起來。取得玻利維亞國籍後,巴比和妻子在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經營一家藥品原料貿易公司。 [1] 
巴比在隱居玻利維亞期間,曾為西德聯邦情報局(BND)擔任特工。其代號為“鷹”,在BND的註冊編號是V-43118。被招募幾個星期後,巴比有了一個新身份:波恩名為“MerexAG的公司在玻利維亞的代理人。這家公司的業務就是代表BND在全球各地售賣軍火。巴比的任務是,獲取玻利維亞政府軍缺少武器彈藥的情報,馬上通知“Merex AG”。 [1] 
1966年5月,代號“索林傑”的BND特工飛赴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宣佈巴比“轉正”,並對他進行了“強化訓練”。兩人約定,巴比把獲取的重要情報偽裝成經濟新聞,寫在一種特製的紙上,寄給西德北部巴特貝文森市的一名教師,再由他不開封地轉寄到漢堡的一個郵箱裏。同月,巴比收到了BND總部發給他的第一個月的間諜津貼——500德國馬克
1966年聖誕節後不久,代號“索林傑”的特工在西班牙馬德里與巴比會面。“索林傑”説,由於聯邦政府的財政比較緊張,BND的預算被大幅削減,“因此要停止在拉丁美洲的情報工作”。就這樣,巴比在取得1000馬克的“封口費”後,被BND解聘。 [1] 
除了為BND擔任間諜外,巴比在戰後還為美軍情報機構“反情報隊”(CIC)做事。根據英國導演凱文·麥克唐納2007年拍攝的紀錄片《我的敵人的敵人》,1966年11月,拉美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帶領幾十名戰友來到玻利維亞叢林打游擊,準備推翻該國軍政府的獨裁統治。這時,巴比將他二戰時期對付法國抵抗組織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提供給美國中情局和玻利維亞軍政府,導致格瓦拉在1967年10月8日被俘,第二天即被槍決。 [2] 
1972年,法國“納粹獵人”貝亞特·克拉斯菲爾德和妻子瑟奇·克拉斯菲爾德追查到了巴比的行蹤,巴比的真面目被揭穿。從此,圍繞着引渡巴比一事,玻利維亞和法國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外交拉鋸戰。直到1983年,玻利維亞政府才同意將其引渡至法國。法國已在1954年廢除死刑,巴比以反人類罪被判處終身監禁。
1991年9月,克勞斯·巴比死在里昂的監獄中,終年78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