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輝歷程

(紅色紀錄片類影視劇)

鎖定
《光輝歷程》2011年4月高平廣播電視台組織策劃的大型紅色紀錄片
中文名
光輝歷程
作品類型
紅色紀錄片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首播時間
2011年6月29日
集    數
20 集
網絡播放平台
央視網
播出平台
高平廣播電視台

光輝歷程內容簡介

共商國是 共商國是
為隆重紀念建黨90週年,2011年4月,由高平廣播電視台組織策劃的大型紅色紀錄片《光輝歷程》正式開拍。紀錄片計劃拍攝25集,主要反映高平從1926年黨組織的建立,到1945年高平解放以及在解放戰爭中高平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本片以高平大事記文字資料為創作源泉,以解放戰爭遺址實景為背景元素,以當事人或採訪當事人子女以及物證為內容載體,以人物道具,羣眾演員為表現手法,以達到情景再現,完善結合的電視效果。預計2011年七一左右與廣大電視觀眾見面。 [1] 
革命傳承 革命傳承
本片共20集,每集時長15至20分鐘,籌拍時間歷經半年,內容主要反應1926 到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高平黨組織建立。為使紀錄片達到預期效果,高平台派出劇組成員遠赴北京、陝西、福建、鄭州、太原等地採訪親歷者及家屬,通過電視紀實、情景再現的表現手法,向廣大電視觀眾呈現和講述了高平好男兒在抗日戰爭年代捨生忘死、保家衞國,英勇頑強、浴血奮戰的光輝歷程和崢嶸歲月,同時也為高平歷史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為突出地域文化和本土概念,高平台結合劇情內容確定了《高平好兒郎》主題曲,特邀具有“山西流行音樂原創之首”之稱“老周樂隊”成員,高平本土音樂人申權擔任作曲,為劇情增添了幾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 [2] 

光輝歷程主題曲

《高平好兒郎》
主題曲分為男女合唱和男聲獨唱兩個版本。歌曲內容主要反應高平炎帝故里厚重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藴,折射出抗戰時期高平熱血男兒英勇頑強,不畏艱險的豪邁氣概和壯志情懷。
歌曲特邀高平本土音樂人申權擔任作曲,為突出本土特徵,歌曲注重現代與歷史、原創與本土、合唱與獨唱的藝術風格,經樂隊多次推敲,反覆修改,最終確定,灌製而成。歌曲曲風積極向上,曲調鏗鏘有力,演唱聲音渾厚,聽後激情澎湃。
據悉,申權作為“山西流行音樂原創之首”之稱《老周樂隊》的成員,有着豐富的本土原創歌曲創作經驗,由他主唱的本土歌曲《送房》在網絡廣為傳唱。
音頻地址:山西高平廣電網首頁《高平影音》專欄 [3] 

光輝歷程相關資料

光輝歷程高平概況

行政區劃
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南邊緣,東與陵川縣接壤,西與沁水縣毗鄰,南連晉城市澤州縣,北靠長治,長子兩縣。東西長41.2公里,南北寬37公里。 高平市為省轄縣級市,由晉城市代管,轄9鎮4鄉3個街道辦事處,461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48.4萬人。 三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為:東城街街道辦事處、南城街街道辦事處、北城街街道辦事處。 9個鎮分別是:河西鎮、馬村鎮、米山鎮、寺莊鎮、陳區鎮、野川鎮、三甲鎮、北詩鎮、神農鎮。4個鄉分別是:建寧鄉、石末鄉、原村鄉、永錄鄉。
歷史沿革
春秋時稱泫氏,戰國時為長平,初屬韓,後屬越。長平之戰後秦置高都縣。兩漢至兩晉均為泫氏縣。北魏和平五年(464)改泫氏縣為元氏縣。永安二年(529年)改置建州,設長平郡,領泫氏、高平二縣,高平之名始於此。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改高平縣為平高縣。北齊末又改為高平,泫氏縣併入。唐武德元年(618年)於長平置蓋州(今高平米山鎮),貞觀元年(627)廢。之後,高平歸屬屢變,縣名無改。1943年曾將高平東南部劃陵高縣,抗佔勝利後仍歸屬高平。1958年,高平併入晉城縣,1961年恢復高平縣。1993年5月撒銷高平縣,設立高平市;轄區不變。1994年初,撒銷城關鎮,分設東城區、北城區、南城區3個街道辦事處。 [4] 

光輝歷程高平關

高平西南部的重要門户。位於高平與沁水縣交界的老馬嶺山腰,距市區17.5公里。公元960~975年間,宋太祖趙匡胤曾派大將高懷德在此鎮守。抗日戰爭初期,日軍100餘輛裝甲車,沿曲(活)高(平)公路東犯,路經此關時被國民革命軍十七師擊潰。日寇佔領高平時曾在此築碉堡,建據點,把守數年之久。八路軍、抗日遊擊隊和民兵,也常於此處襲擊日軍。 [5] 
光輝足跡 光輝足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