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

鎖定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位於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西北部,東北與寧蒗彝族自治縣接壤,南與金官鎮相連,東與松坪鄉相鄰。鄉人民政府駐光華村委會古衣村民小組,離縣城44公里。
中文名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西北部
面    積
170.2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簡介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位於永勝縣東北,全鄉下轄八個村委會,73個村民小組,其中光 明、水井、海聯、樓海、柯樂5個村民委員會為民族村委會,主要分佈有漢族、傈僳族、彝族、傣族等民族。2003年末全鄉總人口14525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4.7%。人均有糧429.8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1514.4萬元,人均純收入835.9元。
海拔在1600-3200米之間,年平均氣温11.88℃,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山高箐深,河谷交錯,發源於寧蒗縣的金沙江一級支流五郎河橫貫全鄉。全鄉海拔高差大,氣候差異也大,形成典型的立體氣候,立體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蠶豆、洋芋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有烤煙、中藥材等;經濟林果有核桃、蘋果等。有廣闊的山地、草場資源,發展畜牧業和中藥材產業具有較好的優勢,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 [1]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資源優勢

光華鄉水利水能資源豐富,由於缺乏開發資金,目前五郎河上僅建有海聯電站、光明龍洞電站兩座水電站,可開發的水能資源較多,可新建數座大、中、小型水電站。其次在新生、海聯等地還有煤礦分佈。
境內氣候宜人、風光秀麗。彝族、傈僳族等有迷人的民族風情,每年的火把節、闊時節都會引來大批外地遊客前來觀光,特別是每年復活節都會有從大理、麗江遠道而來的羣眾到新民地角坪基督教教堂(永勝縣基督教協會所在地)參加慶典。
光華鄉是全省506個扶貧攻堅鄉之一,鄉黨委政府圍繞農民增收問題,立足鄉情,制定了“山區果畜魔芋區、盆地增收調結構、河谷糧菜竹增收,坡地林草山河秀”的二十八字經濟發展思路。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文化教育

多年來,光華傈僳族彝族鄉鄉黨委政府一直把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重點來抓,積極探索符合山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
區教育發展的教育模式,制定符合山區實際的管理方案來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推動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使全鄉逐步形成了學前教育、普通中小學教育、青壯年掃盲教育等多層次的教育形式,為山區經濟的發展作好知識的鋪墊。2007年以來,在集中辦學試點取得較好效果的基礎上,我鄉全面推行集中辦學模式。通過改革,全鄉小學教學點由原來的23個合併為18個,有效整合了教育資源、提高了辦學質量。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特色產業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在樓海、海聯、柯樂、水井四個山區村委會引進良種中藥材品種,推廣擴大種植面積,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一角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一角
形成以木香、秦芄等中藥材輔以白芸豆、脱毒洋芋種植、黑山羊養殖為主的產業結構鏈;在光華、光明兩個河谷村,大力發展冬早蔬菜產業,力爭把這兩個村建設成為光華的冬早蔬菜基地;在光華村委會發展種植朝鮮薊、花卉、稻田養魚產業,並獲得了較高的收益,正在逐步擴大規模;在新生、新民大力發展烤煙產業,力爭把光華建設成為永勝的萬擔煙葉基地。以水井青椒協會為依託,加大青椒產業發展力度,並在各山區村委會推廣,把青椒做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支柱產業一扶持。2008年,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大了林產業發展力度,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核桃產業5000畝,計劃5年內發展核桃10萬畝,把光華髮展成為較大規模的原生態優質核桃種植基地。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人文情況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居民以少數民族為主,至今還保留着少數民族燒火壇的生活習俗,民風純樸,熱情好客。每年農曆6月24日是彝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是本地一大特色,這一天人們都穿盛裝,載歌載舞,歡慶自己的節日。在新民地角坪和水井上、下紅巖的傈僳族信仰基督教,過西方的各種節日,成為本地一道亮麗的風景。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科學發展

光華傈僳族彝族鄉把科技示範、推廣和培育新興產業緊密結合,全面加強了科普宣傳,科技推廣和技術創新,穩步推進和發展我鄉特色產業的發展。2008年上半年,全鄉舉辦新型農民培訓班2班109人,舉辦廚師、電腦、電焊等職業技能培訓班3班74人,發放科技資料3000多份,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民羣眾的科技管理水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