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

鎖定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簡稱ASO-S,別稱:夸父一號),是由中國太陽物理學家自主提出的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衞星 [10]  。ASO-S計劃以太陽活動第25周峯作為契機,實現中國綜合性太陽衞星探測零的突破 [2] 
ASO-S的科學目標簡稱為"一磁兩暴","一磁"即太陽磁場,"兩暴"即指太陽上兩類最劇烈的爆發現象—耀斑爆發和日冕物質拋射,即觀測和研究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起源及三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 [2]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9日7時43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10] 
中文名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
外文名
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別    名
夸父一號
英文縮寫
ASO-S
有效載荷
全日面矢量磁像儀、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 [3] 
科學目標
一磁兩暴
發射日期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9日7時43分
立項單位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研究歷史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是中國太陽物理界在2011年自主提出的一個太陽空間探測衞星。 [2] 
2016年4月28日,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順利通過背景型號結題驗收評審 [16]  。11月19日,EP和ASO-S初步技術指標與使用要求通過評審 [15] 
2017年3月11日,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二期愛因斯坦探針(EP)和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衞星工程運載火箭擇優評審會在京召開 [14]  。5月9日-10日,ASO-S衞星工程衞星系統、地面支撐系統、科學應用系統方案論證報告評審會在北京召開 [13]  。6月16日,ASO-S衞星工程通過立項評審 [12] 
2018年7月4日,中國科學院重大任務局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持召開了 “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啓動會暨EP、ASO-S衞星工程啓動會。 [1-2] 
2019年4月28日,ASO-S衞星通過方案階段研製總結暨初樣設計評審 [11] 
2021年3月,ASO-S已完成初樣研製階段,進入正樣研製與分系統集成測試階段。10月,航天科技集團“羲和號”衞星總指揮陳建新介紹,未來中國還將發射綜合性太陽探測衞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該衞星將搭載更多空間望遠鏡,重點觀測太陽高層大氣狀態,將與‘羲和號’形成觀測層次和觀測波段的有效互補。 [5] 
2022年7月,衞星工程部門就向全國徵名,共蒐集到25000多份提名,其中三分之一都建議命名為“夸父”,最後選擇使用“夸父一號”作為衞星的名稱,反映了中國人對“夸父逐日”神話的喜愛,對太陽神秘的追求 [6]  [8]  [10]  。8月,中科院微小衞星創新研究院召開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衞星出征儀式 [9]  。北京時間10月9日7時43分,中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衞星發射升空,衞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衞星設計壽命4年,運行在距離地面約720千米的太陽同步晨昏軌道 [10] 
ASO-S衞星示意圖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科學目標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的科學目標瞄準"一磁兩暴",即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首次在同一顆衞星上實現太陽高能成像和大氣不同層次變化的同時觀測。具體目標概括為以下三點:
(1)同時觀測對地球空間環境具有重要影響的太陽上兩類最劇烈的爆發現象—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CME),研究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相互關係和形成規律。
(2)觀測全日面太陽矢量磁場,研究太陽耀斑爆發和日冕物質拋射與太陽磁場之間的因果關係。
(3)觀測太陽大氣不同層次對太陽爆發的響應,研究太陽爆發能量的傳輸機制及動力學特徵。
(4)探測太陽爆發,預報空間天氣,為中國空間環境的安全提供保障。
此外,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作為一顆科學衞星,還有一個拓展的應用目標,即:探測太陽爆發,預報空間天氣,為中國空間環境的安全提供保障。 [4]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主要載荷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重量為888KG,運行在720KM的太陽同步軌道 [7]  。ASO-S上共安排三個主要載荷:全日面矢量磁像儀(Full-disc vector MagnetoGraph,簡稱 FMG)用來觀測太陽光球矢量磁場;硬 X 射線成像儀(Hard X-ray Imager, 簡稱 HXI)用來觀測太陽耀斑非熱物理過程;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Lyman-alpha Solar Telescope, 簡稱 LST)主要用來觀測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和早期演化。 [3] 
ASO-S獨特的載荷組合將首次實現在一顆衞星上同時觀測太陽全日面矢量磁場、太陽耀斑高能輻射成像和日冕物質拋射的近日面傳播,力爭在當代太陽物理前沿領域"一磁兩暴"觀測和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揭示太陽`磁場演變導致太陽耀斑爆發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內在物理機制,在拓展人類知識疆野的同時,也為嚴重影響人類生存環境的空間天氣提供預報的物理基礎。 [3]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研究支持

ASO-S先後得到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預先研究支持(2011 - 2013)、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背景型號階段支持(2014 - 2016),期間還得到國家基金委面上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專項、以及財政部天文專項的支持。ASO-S已經納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科學衞星工程項目。 [3]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團隊介紹

工程總體: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為工程總體單位。
衞星系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小衞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衞星的抓總研製,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負責有效載荷FMG研製,中國科學院長春精密光學機械研究所負責有效載荷LST研製,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負責有效載荷HXI研製。
運載火箭系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負責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
地面支撐系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地面支撐系統研製和建設,其中科學數據的地面接收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
科學應用系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負責科學應用系統研製和建設。 [17-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