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先天性耳前瘻管

鎖定
先天性耳前瘻管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疾病,是胎兒發育期間耳廓發育不良或受到致畸劑影響所引發的。這種疾病主要表現為狹窄的小管出現在耳輪前方皮膚中,通常單側發病。部分患者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中國國內發病率約為1.2%。
多數的先天性耳前瘻管患者在未出現感染時無明顯症狀,僅有一小凹孔位於耳輪前方,偶爾有瘙癢,白色皮脂樣、微臭的物質可能從凹孔中擠壓出。若瘻管感染,可出現紅腫、疼痛、溢膿等症狀。由於大多數患者無症狀,或症狀嚴重後才就醫,因此該病實際發病率可能更高。
如果患者瘻管發生感染,可以採用局部抗感染藥物,切開引流或進行手術等方式進行治療。此外,儘管中醫治療對緩解先天性耳前瘻管的症狀有一定效果,但並未獲得循證醫學的證據支持,應在正規醫療機構和醫師的指導下治療。
先天性耳前瘻管患者在感染控制後,如果根部未完全切除,就有可能復發。嚴重的併發症包括耳廓軟骨膜炎耳廓畸形、軟骨壞死等。
中醫病名
先天性耳前瘻管
就診科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多發羣體
所有人羣均有發病可能,男性略少於女性,一半以上患者與家族遺傳有關
常見發病部位
耳輪腳前,少數出現在耳輪的後上邊緣、耳屏及耳垂
常見病因
胎兒時期耳廓發育異常,遺傳,孕婦懷孕期間接觸致畸劑
常見症狀
局部紅腫疼痛、膿腫、膿瘻,可形成瘢痕
是否遺傳

先天性耳前瘻管疾病分類

先天性耳前瘻管分為單純型、感染型和分泌型。感染型佔先天性耳前瘻管發病的82.58%,分泌型佔3.87%,單純型佔13.15%。其中單純型終生不發生感染,可不必手術。

先天性耳前瘻管病因

先天性耳前瘻管是一種臨牀上很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疾病,主要是由於患者在胎兒發育時期耳廓發育不良所導致的,與家族遺傳有關。此外有研究顯示,孕婦懷孕期間接觸致畸劑,也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現該病。

先天性耳前瘻管發病原因

先天性耳前瘻管是一種與染色體有關的遺傳性疾病,多數與家族遺傳有關,尤其是雙側發病的患者,但具體致病基因尚不明確。由遺傳導致的耳前瘻管大多出現在胎兒生長的第6周,耳廓形成出現異常,導致耳廓融合不完全從而出現瘻管

先天性耳前瘻管誘發因素

有報道顯示,該病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如孕婦較多地暴露於有致畸劑的環境中。

先天性耳前瘻管症狀

大部分患者無症狀,僅表現為耳輪前方皮膚上有一小凹孔,擠壓可見少量白色皮脂樣、微臭的物質,偶有瘙癢。一般在體檢時或瘻管感染後才發現,感染後可見紅腫疼痛、溢膿等症狀。
  • 感染前症狀
患者一般無症狀,僅表現為耳輪前方皮膚上有一小凹孔,擠壓可見少量白色皮脂樣、微臭的物質,偶有瘙癢。
  • 感染後症狀
瘻口周圍(耳屏前方或耳後溝)紅腫、疼痛、溢膿,嚴重者可見皮膚隆起、腫脹,皮膚多處破潰並溢膿。感染容易反覆發作,形成瘢痕。

先天性耳前瘻管就醫

耳前瘻管未感染時,一般無症狀且無需處理,需多注意觀察。當瘻管感染後,會出現紅腫、疼痛、流膿等症狀,應儘快就醫。

先天性耳前瘻管就診科室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先天性耳前瘻管診斷流程

就診時醫生可能會問如下問題來初步瞭解患者的病史,患者可提前準備好回答:
  • 直系親屬是否有耳前小孔;
  • 何時發現有耳前小孔;
  • 以前是否有過耳前小孔感染;
  • 目前有哪些症狀;
  • 有無治療史或用藥史;
  • 有無出現聽力異常。
醫生會根據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臨牀表現(如小孔位置、小孔分泌物顏色、性狀)及症狀(如瘻管感染出現紅腫、疼痛、膿腫等),反覆發作者局部有瘢痕,確診。

先天性耳前瘻管相關檢查

  • 醫生查體
觀察耳前是否有瘻管;
是否有分泌物及分泌物的顏色和性狀;
是否有紅腫、壓痛,溢膿等現象;
是否有因反覆發作留下的局部瘢痕。
  • 實驗室檢查
對於部分感染擴大,甚至出現膿腫、發熱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血常規檢查。若出現白細胞計數升高則提示感染較為嚴重,醫生會根據血常規檢查結果制定進一步治療方案。
對於合併有耳廓畸形及聽力異常耳前瘻管的新生兒,需檢查腎功能以進一步診斷。
  • 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有耳廓畸形及聽力異常耳前瘻管的新生兒可能需要超聲檢查腎臟,可簡便地、無創地探查腎臟是否有畸形。
  • 特殊檢查
對於疑似聽力異常的患者需完善聽力學檢查。

先天性耳前瘻管鑑別診斷

  • 第一鰓瘻
第一鰓瘻與先天性耳前瘻管有相似之處,醫生將從瘻管口位置、瘻管走向等多個方面詳細檢查進行判斷。此外,第一鰓瘻經常累及外耳道、下頜角及鼓膜等組織,先天性耳前瘻管一般不會累及上述組織。
  • 癤腫、淋巴結炎
癤腫淋巴結炎與瘻管感染均可出現局部紅腫疼痛、溢膿等症狀。但先天性耳前瘻管患者一直存在瘻管,而癤腫、淋巴結炎患者無瘻管病史。

先天性耳前瘻管治療

未出現感染時,多數無症狀無需治療,在家多注意觀察。
出現感染時,治療以局部抗感染或切開引流治療。一旦發生感染極易反覆發作,建議感染完全控制後手術切除。

先天性耳前瘻管急性期治療

急性期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包括藥物治療理療切開引流等。

先天性耳前瘻管藥物治療

患者可局部使用外用抗生素治療,若未能好轉者應當立即停藥就醫。若出現感染面積擴大、甚至膿腫,可能需要口服或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進行治療。抗生素治療需要足療程、按時用藥,對抗生素過敏者、妊娠、哺乳期婦女及18歲以下患者禁用左氧氟沙星。

先天性耳前瘻管手術治療

瘻管切除術
患者無論有無感染史均可進行手術治療。對於常出現瘙癢、分泌物溢出,影響外觀和生活質量的患者,即使沒有感染也可以進行手術。對於有感染史的患者,如需進行手術,一般需要先控制感染,有膿腫者需先切開引流,敏感抗生素換藥,感染完全控制後建議手術切除。
切開引流後需要長期、定期、頻繁換藥,且該病患者以兒童更為常見,比較難配合換藥,故需要家屬耐心引導。
此外,複雜深在的瘻管手術可能損傷面神經及其分支,導致相應部位出現功能障礙,使活動受限,以及術後皮膚缺損面積較大者,可能還需要進行植皮。

先天性耳前瘻管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先天性耳前瘻管預後

對於出現感染的患者需要對症治療,感染控制後再行手術切除瘻管,各種原因導致瘻管根部未完全切除者術後會復發。
  • 併發症
瘻管可能深入耳道軟骨及耳廓,術中炎症侵及軟骨膜從而導致耳廓軟骨膜炎耳廓畸形、軟骨壞死等併發症。
  • 復發
術中必須完整切除瘻管,否則一定復發。
參考來源: [1-4] 
參考資料
  • 1.    孔維佳.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 八年制[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5.05.
  • 2.    高凱, 賀廣湘. 先天性耳前瘻管研究進展[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 2013, 48(6):521-523.
  • 3.    田勇泉.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 第9版[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9.02.
  • 4.    王志遠, 趙海. 47例感染性先天性耳前瘻管患者分泌物細菌培養及藥敏學分析[J]. 中華耳科學雜誌, 2018(4):54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