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江蘇鐵

鎖定
元江蘇鐵(學名:Cycas parvula S.L.Yang ex D.Yue Wang)是蘇鐵科、蘇鐵屬植物。樹幹圓柱形,葉痕宿存,無莖頂絨毛;鱗葉三角形,背面密被棕色絨毛;羽片53-149對,平展;小孢子葉球圓柱形,小孢子葉楔形,不育部分盾狀,密被短柔毛,頂端具小尖頭,兩側有時有3-4枚細齒;大孢子密被脱落性棕色絨毛,頂片卵圓形,齒狀深裂,兩側具14-18對裂片,裂片先端有時二叉,頂裂片披針形,邊緣具細齒,胚珠2-4,球形,無毛;種子成熟時黃色,卵球形,中種皮具統狀突起。
分佈於中國雲南省元江流域的元江縣、紅河縣、石屏縣及建水縣等處,生長於山谷闊葉林下或山坡灌從。
元江蘇鐵在園林綠化中有一定價值;葉、莖、根和果實可以藥用。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一級。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元江蘇鐵
拉丁學名
Cycas parvula S.L.Yang ex D.Yue Wang [1] 
別    名
小種蘇鐵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蘇鐵綱
蘇鐵目
蘇鐵科
蘇鐵屬
元江蘇鐵
命名者及年代
S.L.Yang ex D.Yue Wang,1996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同義學名
Cycas parvulus S.L.Yang

元江蘇鐵植物學史

1990年11月楊思源、顧祖揚等在中國開遠市山地苗圃引回一種羽片較薄的蘇鐵,稱之為“草鐵”;1993年底,楊四林會同陳家瑞、王玉忠和巴達日乎赴雲南考察蘇鐵時,在紅河縣找到該種蘇鐵,因其株型小、羽葉細長而取名為“細葉蘇鐵"(Cycas parvulus Yang et Yang)(Yang 1994,pers.comm.);深圳仙湖植物園於1994年初通過昆明植物園從元江引回一批蘇鐵苗木,王定躍觀察其大孢子葉後發現與其它蘇鐵不同,稱之為“元江蘇鐵”(Cycas yuanjiangensis);1994年春,楊四林赴美途中見到深圳仙湖植物園這批蘇鐵後稱就是他的Cycas parvulus,但他從來沒有見過樹幹這麼粗大的類型;後楊四林在《非洲鐵》雜誌對該種作了初步報道與形態描述,稱因其種子小而取名為“小種蘇鐵”(Cycas parvulus S.L.Yang)。 [2] 

元江蘇鐵形態特徵

元江蘇鐵
元江蘇鐵(5張)
樹幹圓柱形,有時達1.5米,徑15-30釐米,葉痕宿存,無莖頂絨毛;鱗葉三角形,長4-11釐米,基部寬1.3-1.5釐米,背面密被棕色絨毛;羽葉長65-180釐米,葉柄長18-70釐米,具5-48對刺,刺長2-4毫米,間距1.1-3.5釐米,羽片53-149對,平展,中部羽片長14-28(35)釐米,寬6-12(19)毫米,邊緣平或微波狀,深綠色,薄革質,頂端有尖頭,中脈兩面隆起;小孢子葉球圓柱形,長43釐米,徑10釐米,小孢子葉楔形,長1.5-2釐米,不育部分盾狀,寬8-10毫米,密被短柔毛,頂端具長1-3毫米的小尖頭,兩側有時有3-4枚細齒;大孢子葉長9-12釐米,密被脱落性棕色絨毛,頂片卵圓形,齒狀深裂,長5-8釐米,寬5-7釐米,兩側具14-18對裂片,裂片長2-3.5釐米,寬1-2毫米,先端有時二叉,頂裂片披針形,邊緣具細齒,大孢子葉柄部長5-9.5釐米,胚珠2-4,球形,徑約4毫米,無毛;種子成熟時黃色,卵球形,長2.5-3.2釐米,直徑2.3-3釐米,中種皮具統狀突起。 [2] 

元江蘇鐵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雲南省元江流域的元江縣、紅河縣、石屏縣及建水縣等處,生長於山谷闊葉林下或山坡灌從。 [2] 

元江蘇鐵栽培技術

移栽與定植:地徑10釐米以上的大苗提前半年至1年斷根,等其長出大量鬚根後再進行移栽與定植。種植前挖好種植穴,並放入底肥,施底肥時肥料和其他添加物與土壤充分拌勻,底肥配方為培養土由45%的腐葉土、20%的菌根土、30%的河沙和5%的鈣鎂磷肥配製而成。定植深度以土球頂部低於穴邊25釐米為宜,定植後用竹竿或樹杆支撐牢固。 [6] 
養護:移栽定植後澆足定根水,之後在樹幹基部周圍蓋上一層覆蓋物以保持土壤潮濕和減少雜草生長。寬葉蘇鐵定植一段時期後,進行除草、鬆土。視寬葉蘇鐵的生長情況,可增施一定量的複合肥,施肥儘量在春季和夏季進行,施肥時沿樹緣邊緣挖條溝施入。也可以進行葉面施肥。管護過程中對畸形的植株作必要的修剪。 [6] 

元江蘇鐵主要價值

元江蘇鐵在園林綠化中有一定價值;葉、莖、根和果實可以藥用。 [7] 

元江蘇鐵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2019年)——附錄Ⅱ。 [3]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一級。 [4] 
  • 瀕危原因
人為採挖的影響:蘇鐵屬植物在園林綠化的價值使其市場價格較高,且越是高大的植株價格越高。蘇鐵沒有主根,採挖容易,使野外較大植株急劇減少。人為採挖直接減少了蘇鐵的種羣數量,減少了成熟雌株的數量,改變其種羣結構,影響自然更新。此外,元江蘇鐵因其藥用,有時也會被採集,而影響到蘇鐵種羣自然更新。 [7] 
生境破壞的影響:為配合異地扶貧搬遷政策,保護區內建房、開地,使得森林植被遭到破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蘇鐵的生境。 [7] 
參考資料
  • 1.    元江蘇鐵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2-01-01]
  • 2.    王發祥,梁惠波主編. 中國蘇鐵[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1996:93-94
  • 3.    2019年CITES附錄中文版  .國家瀕科委[引用日期2022-01-01]
  • 4.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1-01]
  • 5.    元江蘇鐵  .中國植物圖像庫[引用日期2022-01-01]
  • 6.    何艾蔓, 楚永興. 紅河蘇鐵園引種初報[J]. 山東林業科技, 2018, 第48卷(6):39-41.
  • 7.    馬猛, 杜凡, 李瑞年,等. 恐龍河自然保護區元江蘇鐵種羣結構[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 2012, 32(3):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