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價格剪刀差

鎖定
價格剪刀差:工農業產品交換中,工業品價格高於價值,農產品價格低於價值所形成的差額。因這種差額的動態趨勢呈張開的剪刀狀,故稱為“剪刀差”。
中文名
價格剪刀差
名稱由來
動態趨勢呈張開的剪刀狀
比較對象
工農業產品
產生原因
工業品高於價值,農產品低於價值

目錄

價格剪刀差定義簡介

詞源 剪刀差一詞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蘇維埃俄國。最早對這個概念進行明確表述的是И.Β.斯大林。他指出,“農民除了向國家繳納普通税即直接税和間接税以外,還要繳納一種超額税,即在購買工業品時多付一些錢,而在出賣農產品時少得一些錢”。這種超額税“我們還把它叫做‘剪刀差’”(《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45頁)。此後,人們就用這一概念來説明工農業產品價值的不等量交換現象。
種類 根據所呈形狀的不同,剪刀差可分為三種:①工農產品業已存在的差額趨於擴大時,叫“擴大剪刀差”;②工農產品業已存在的差額趨於縮小時,叫“縮小剪刀差”;③工農產品差額為負值時,即工業品價格低於價值,農產品價格高於價值時,叫“反剪刀差”。也有些人不同意存在“反剪刀差”。
剪刀差通常用工業品對農產品比價指數及農產品對工業品比價指數率反映,並因此而被稱為"價格剪刀差"。但事實上,剪刀差並不僅僅是比價關係的動態反映。斯大林在表述剪刀差概念時,把剪刀差引申為價格同其成本的差額。他指出:“如果把‘剪刀差’瞭解為從成本方面來看的農產品價格和工業品價格之間的差異,那麼‘剪刀差’的情形如下:毫無疑問,我們的工業品出售的價格比在其他條件下所出售的價格還是貴一些。”“這種情況造成了工業品價格和農產品價格之間的差異而使農民經濟吃一些虧”(《斯大林全集》第 10卷,第195頁)。也就是説,剪刀差概念不僅要反映商品價格自身的變化,而且要反映價格與價值關係的變化。以工農產品的比價指數表示的剪刀差,暗含着一個假設,即工農業產品價值都不變。實際上工農業產品價值都是變化的,僅僅比較其價格,不能準確地説明工農業產品不等價交換的程度,甚至作出歪曲的反映。例如,中國在1958~1978年間,農產品對工業品的比價指數是上升的,剪刀差似乎縮小了。但實際上由於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大大落後於工業,以價值量衡量的剪刀差明顯擴大了。這就抵消了一部分價格上表現的剪刀差縮小的程度。因此,只有首先分別用工農業產品的價格同其各自的價值比較,並確定它們是否有偏離以及偏離的程度,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工農業產品兩種價格的比較,才能真正揭示出工農產品交換關係中的剪刀差。
實質 剪刀差是個歷史範疇,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產生的經濟現象。在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商品的交換按照等價(值)原則進行,不存在剪刀差。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條件下,也不存在剪刀差。因為這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僅在工業中,而且在農業中確立,工農業產品不是作為簡單商品來生產和交換,而是作為資本的商品來生產和交換。因此必然受到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規律的調節,按照等價原則來進行。只有在資本主義欠發展的階段,剪刀差才有產生的必然性。這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首先在工業中確立,農業中依然存在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的差距決定着農業必然受工業的掠奪。小農經濟同資本主義大工業相抗衡的唯一辦法,就是小生產者的勞動過度和消費不足。對小農經濟的農民來説,“只要產品的價格足以補償他的這個工資,他就會耕種他的土地;並且直到工資下降到身體的最低限度,他往往也這樣做”。“不必要象在正常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那樣,使土地產品的市場價格提高到向他提供平均利潤的程度,更不必提高到提供一個固定在地租形式上的超過平均利潤的餘額的程度。所以,沒有必要使市場價格提高到同他的產品的價值或生產價格相等的水平。這就是小塊土地所有制佔統治地位的國家的穀物價格所以低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的原因之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08~909頁)。從這裏可以看出,剪刀差的實質是不等價交換關係,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工業對落後的小農的剝削,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工業城市對落後的農村的剝削,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對落後的農業國,特別是對附屬國和殖民地的剝削。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剪刀差將存在很長一個時期。這是因為:①社會主義經濟普遍脱胎於欠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母體,工業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形成,而農業依然處在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剪刀差產生的必然性不可避免地存在。②出於趕超資本主義的需要,剪刀差被用作國家迅速工業化的一種資金積累手段。實踐證明,這種資金積累手段是必要的,但應逐步減少,以利於農業發展。因此社會主義國家都在努力縮小剪刀差。

價格剪刀差引申

多用於形容同類型的兩種(或幾種)商品,由於生產、工藝、地域等多種因素而形成商品不同的價格,進而影響人們選擇購買的心理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