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偶一為之

鎖定
偶一為之,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北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卷十八·縱囚論》。 [1] 
這則成語意思是指平常很少這樣做,偶爾才做一次。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賓語或分句。 [1]  [3] 
中文名
偶一為之
拼    音
ǒu yī wéi zhī
反義詞
三番五次屢次三番
注    音
ㄡˇ ㄧ ㄨㄟˊ ㄓㄧ
出    處
《縱囚論》
語法功能
作謂語、賓語或分句

偶一為之成語出處

“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北宋·歐陽修《縱囚論》) [1] 
後人根據這句話提煉出“偶一為之”這則成語。 [1] 

偶一為之成語故事

據史籍記載,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在批閲奏摺時,得知全國有約400名囚犯將在秋後處死,有不少囚犯因而日夜痛哭,原因不是怕死,而是心中還有所牽掛。於是唐太宗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當他把這個決定對羣臣説的時候,把大臣們驚得目瞪口呆。原來,李世民打算將死囚們放歸,等他們處理好後事之後再自動回來受刑。大臣們紛紛反對:“皇上,自古以來都沒有聽説過將死囚釋放還能自動回來的。死囚犯都是些殺人不眨眼的兇徒,一旦放歸,就好像是放虎歸山,到時候,想要再將他們抓捕歸案那就難了。再説,死囚人數有這麼多,不能草率行事啊!”但李世民主意已定,斷然下旨,還決定親自到監獄裏去宣佈這一旨意。囚犯們看到皇帝來了,都以為要提前用刑了,一個個跪在地上面如土色,卻聽到皇帝嘴裏吐出了這樣的話:“朕知道你們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人,但上天有好生之德,聽説你們有人還未了結家中後事,朕特恩准爾等先行返家,待處理完後事之後再回獄,安心受刑,以一月為期,不得有誤。爾等以為如何?”囚犯們跪在那裏,本已是心如死灰,乍聞此言,如晴天霹靂,一時都傻傻地愣了,等到醒悟過來,頓時磕頭如搗蒜,齊呼萬歲。
消息傳出後,舉國為之譁然。人人都在議論着這一前所未有的事情,為皇上的仁慈而感嘆。也有一些人擔心,萬一時間到期,囚犯們不回來怎麼辦?這些囚犯再次作亂怎麼辦?死刑執行日的前一夜,約400人中還是沒有一個人歸獄。連長孫皇后也有點急了,李世民倒不急不惱,道:“那些死囚再有一天便要回到監獄與世隔絕,最後享受一下人間煙火也是人之常情嘛!”長孫皇后見他胸有成竹,便不再言語了。第二天,李世民在後宮等消息。不久,大理寺卿氣喘吁吁地來了:“囚犯們都回來了!一個也沒有少!真是皇恩浩蕩,才有此天下奇聞呀!”李世民不覺開懷大笑,數日憂慮一掃而空。李世民縱囚,本意在於收買人心,不想竟產生如此巨大的效果,這也是他沒有料到的。他一時感慨萬千,更知民心之淳樸可愛,心中暗下決心,要更加勤政愛民。後來,李世民又下詔將這些義不食言的囚徒免予死罪,盡數流放。
後來,北宋的歐陽修在《縱囚論》中認為,這種做法可以偶爾做一次。如果總是這樣去做,那麼殺人犯都不會被處死。這不能作為國家的常法。 [2]  [4] 

偶一為之成語寓意

“偶一為之”表示縱囚這種事情不宜常做。自覺赴死,這連君子都難以做到的事情,囚犯們卻能做到,不是人之常情。唐太宗之所以放回囚犯,是為了得到感化的名聲。很可能唐太宗在釋放這些囚犯的時候,預料到他們一定會回來希望免除自己的死刑,所以他才釋放囚犯的;同時這些被釋放的囚犯,也預料到他們回來就會被赦免死刑,這才集體回來的。預料到死囚必會歸來,這是唐太宗從上窺探到囚犯的心理;而預料到被赦免死刑才集體歸來,這是下面的囚犯窺探到唐太宗的想法。這不過是上下相維所塑造的一種美好的名聲而已,並不是唐太宗用恩德感化和囚徒遵守信義。不然的話,唐太宗當時施展德政已經六年,卻不能使小人不再犯惡,只憑一天的恩德度化,就能使死囚遵守信義,這個道理無法説通。應該把一批放回家而又歸來的死囚殺掉,然後再放出一批死囚,假若他們又自行歸來,這才是被恩德所感化。但這必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對放出的死囚在歸來後都赦免死罪,只可以“偶一為之”,不能作為國家法律的常態,因為它違背情理。 [4] 

偶一為之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偶一為之”用於表示偶爾做一次。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賓語或分句,用於書面語,用於莊重場合,中性。 [1]  [3] 
運用示例
明·袁宗道《論文》上:“昌黎好奇,偶一為之,如《毛穎》等傳,一時戲劇,他文不然也。” [3] 
現代·魯迅書信集·致賴少祺》:“但我以為這些方法,也只能隨時隨地,偶一為之,難以多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