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健馱邏國

鎖定
健馱邏(Gandhāra )又譯犍陀羅、幹陀羅、建陀羅、 罽賓、香風國等。有的學者認為健馱邏是今日阿富汗坎大哈的前身。
中文名
健馱邏國
外文名
Gandhāra
別    名
幹陀羅
地    點
中亞的阿富汗東部

健馱邏國地理位置

健馱邏是中亞的阿富汗東部和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一個古國,位於阿富汗喀布爾河的南方,西抵印度河流域幷包括喀什米爾的部分地區。故王城布路沙布邏(Purusapura)在今巴基斯坦喀布爾河南白沙瓦的西北。

健馱邏國典故傳説

布路沙布邏東南幾公里處,曾有大菩提樹,相傳釋迦牟尼在此菩提樹下悟道成佛。菩提樹西南有如來舍利窣堵坡。窣堵坡西有迦膩色迦王佛寺

健馱邏國歷史沿革

古代健馱邏從喀布爾河的南方到喀布爾河口以至印度河流域都有人居住。後來健馱邏人渡過印度河擴張到旁遮普西北一些地區,因此健馱邏曾居北疆大道要衝,成為波斯和中亞交通的中心。
先亞歷山大時代
公元前5世紀希臘歷史家赫卡塔埃烏斯(HecataeusofMiletus)就提到迦濕彌羅國(Kasmira)是健馱邏國的一個都市。
亞歷山大時代前,由於中亞的印歐人種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遷移到來,中亞青銅時代文化的融入健馱邏文化。健馱邏人驍勇善戰,在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戰爭中健馱邏國王曾幫助庫茹族(Kurus)人對抗潘達瓦(Pandavas)人。
根據健馱邏文《佛本生經》(Jataka),古時健馱邏曾是迦濕彌羅國(Kasmira)的屬國。
健馱邏國的主要都市是白沙瓦和呾叉始羅(Taxila)。呾叉始羅曾是健馱邏國的首都,也是古代的學術中心;《波膩文法》的作者文法家波膩尼仙(Panini)和《論政治》的作者政治家考鐵利亞(Kautiliya)都出自呾叉始羅大學。
波斯統治時代
健馱邏和甘菩遮很快在波斯帝國居魯士二世(公元前558年~530年)在位期間或在大流士一世在位的第一年被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所征服,組成了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二十個並且是最富裕的行省。
據説居魯士二世毀壞了位於Paropamisadae的迦畢試國(今貝格拉姆)的著名城市甘菩遮。
亞歷山大大帝時代
在公元前4世紀後半期,起源於歐洲東南部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入侵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健馱邏國,傳入古希臘文化。但亞歷山大大帝的戰友沒有記錄健馱邏和甘菩遮的名字,但卻記錄了其他數十個小的政權的方位。這排除了健馱邏和甘菩遮在公元前四世紀中葉發展成大的王國的可能性。公元前326年,大多數位於從前健馱邏和甘菩遮古王國的政權都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
一些學者認為健馱邏人和甘菩遮人是同一族羣。
後亞歷山大時代
公元前3世記由於位處羅馬帝國和大漢帝國交通的要道,健馱邏國力鼎盛。這時候亞歷山大大帝的後人和健馱邏國王族通婚,另一方面孔雀王朝阿育王派遣佛僧人到健馱邏國傳道。歐洲東南部的古代希臘文化和南亞次大陸地區的佛教文化在健馱邏國得以融合而產生特有的健馱邏文化。
貴霜王朝時代
西漢初(公元前2世紀),原居中國(西漢)甘肅的月氏部落敗於匈奴,循天山北路西遷,越葱嶺(今帕米爾高原)渡楚河佔據大夏(巴克特里亞),原居大夏的希臘—塞加人(Sakas)南遷健馱邏。
公元前1世紀,安息(今亞洲西部的伊朗高原)國王多法勒斯(Gondophares)統治健馱邏。這期間,使徒多瑪斯來到健馱邏傳基督教。
此後又百餘年,貴霜王朝開國國王丘就卻侵安息滅健馱邏國。公元58年貴霜王朝第三代國王迦膩色伽一世在布路沙布邏(Purusapura)(今巴基斯坦喀布爾河南白沙瓦的西北)建立王城。迦膩色伽一世鑄幣使經濟繁榮,這時期佛教大盛,並傳入中國。
公元3世紀小月氏入侵,健馱邏衰落。公元4世紀初,嚈噠(Hephthalites)王多邏摩那侵略印度,滅健馱邏。

健馱邏國民俗文化

健馱邏是古代印度和希臘文明的交聚點,因此健馱邏的雕刻、建築、繪畫融合了印度、希臘、羅馬三種元素而自成一體,稱為健馱邏藝術。健馱邏藝術對隋、唐美術影響很大。

健馱邏國傳教僧侶

從2世記開始健馱邏的傳教僧和中亞其他地區僧侶便在中國洛陽傳教,他們的佛經翻譯工作尤其著名。
支婁迦讖東漢時貴霜佛教僧人,最早將大乘、小乘佛教典籍翻譯成中文(167年~186年)。
支曜,月氏佛教僧人,(c.185),支婁迦讖之後的第二代佛經翻譯家。
支謙,貴霜佛教僧人,曾在222年至253年之間將36部佛經翻譯成中文。
竺法護貴霜佛教僧人,266年到洛陽,譯妙法蓮華經、正法華經、光贊般若波羅密經、漸備一切智德經、普曜經等154部大乘、小乘佛經。
闍那崛多,健馱邏佛教僧人,隋文帝時到洛陽,先後翻譯佛本行經、月上女經等39部佛經。
般若三藏,9世紀健馱邏佛教僧人,唐朝時到中國翻譯華嚴經、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等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