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健康雲

(專業術語)

鎖定
“健康雲”是指以SaaS(軟件即服務)的方式向雲計算產業基地所在區下屬所有醫院和相關醫療機構提供醫院管理和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應用服務。初步方案是以上海閘北區為試點。
中文名
健康雲
創建時間
2010年11月1日

健康雲背景介紹

2010年11月1日,微軟(中國)與上海市北高新技術服務園區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根據雙方協議,微軟將在市北園區建設國內首個“微軟數據港上海市雲計算產業基地雲計算應用孵化中心”。
在當天的合作儀式上,雙方還透露微軟正計劃與上海數據港投資公司合資建立一家雲計算的合資公司,共同研發、推廣雲計算的解決方案。
上海數據港投資公司是上海一傢俱有國資背景的雲計算企業,2009年底,由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出資成立了上海數據港公司,其中市北高新集團佔股60%,該公司目前主要從事雲計算相關的數據中心運營服務。
上海數據港投資公司CEO曾犁告訴記者,目前雙方組建合資公司的事宜已經進入到比較實質的階段,但目前不便透露雙方合作的具體內容。
目前上海正在大力推進一批雲計算示範工程,這些市場規模不小的應用工程訂單相當一部分由具有國資背景的上海數據港公司運作,而這些項目今後將由微軟來共同參與。
據介紹,微軟和上海數據港合作前期將推出“健康雲”和“中小企業雲”兩個項目。“健康雲”是指以SaaS(軟件即服務)的方式向上海閘北區(雲計算產業基地所在區)下屬所有 醫院和相關醫療機構提供醫院管理和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應用服務;此外還將在微軟技術平台上建設服務區內電子政務系統和2000家企業的“中小企業雲”。
雲海計劃進展
上海正式發佈了“雲海計劃”,即《上海推進雲計算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2012年)》,宣佈要在上海閘北區建設“上海市雲計算產業基地”,並要在雲計算產業上大筆投入。
這樣的前景吸引了大批國外知名雲計算廠商前來投資。上海市北高新集團研究室副主任陸依告訴記者,自今年8月上海“雲海計劃”發佈後,包括微軟、甲骨文在內的多家國內外大型雲計算相關企業紛紛表示了和上海雲計算基地合作的意願。

健康雲注意問題

考慮將雲計算用於醫療機構時,必須考慮以下方面問題:
-系統必須能夠適應各部門需要和組織規模。
-架構必須鼓勵以更開放的方式共享信息和數據源。
-資本預算緊張,所以任何技術更新都不能給原本就不堪重負的預算環境帶來過大的負擔。
-隨着更多的病人進入系統,更多的數據變得數字化,可擴展性必不可少。
-由於醫生和病人將得益於遠程訪問系統和數據的功能,可移植性不可或缺。
-安全和數據保護至關重要。
已經有好多文章介紹如何利用雲計算幫助企業把其I T 基礎設施打造成更高效、更靈活的環境,也證明確實取得了成功。那麼,雲計算到底適合醫療行業的哪些方面嗎?
綜觀所有醫療信息技術,採用雲計算面臨的最大阻力也許來自對病人信息的安全和隱私方面的擔心。醫療行業在數據隱私方面有一些具體的要求,已成為《健康保險可攜性及責任性法案》(HI PAA)的隱私條例,政府通過這些條例為個人健康信息提供了保護。
同樣,許多醫療信息技術系統處理的是生死攸關的流程和規程(如急診室篩查決策支持系統或藥物相互作用數據庫)。面向醫療行業的雲計算必須擁有最高級別的可用性,並提供萬無一失的安全性,那樣才能得到醫療市場的認可。
因此,一般的IT 雲計算環境可能不適合許多醫療應用。隨着私有云計算的概念流行起來,醫療行業必須更進一步:建立專門滿足醫療行業安全性和可用性要求的醫療雲環境。
正如雲計算為企業計算環境帶來了諸多好處那樣,健康雲提供的基礎設施讓醫院、診所、保險公司和研究機構可以用比較低的初始資本支出,充分利用經過優化的計算資源,這要歸功於雲計算具有按需提供的性質。此外,健康雲環境有望降低對醫療信息技術系統和應用進行創新和現代化的門檻。
還可以更有效地分析和跟蹤健康雲裏面包含的信息(藉助合適的信息治理機制),那樣可以分析關於治療、成本、醫生水平和效果調查的數據,並採取相應的措施。由於健康雲帶來了便利,到時可以共享獲得授權的醫生和醫院之間的病人信息,以便更及時地訪問挽救生命的信息,並減少重複檢驗的需要。

健康雲初步成果

健康雲帶來了其中一個最有希望的機會:降低醫療行業內部的技術和治療成本。不妨考慮下面幾個例子:
Athenahealth 提供基於軟件即服務(SaaS)的診所管理和電子病歷軟件,並因此而成為一家迅猛發展的醫療信息技術廠商。與現有系統相比,採用這種基於雲的解決方案至少可以帶來兩個明顯優勢:
1.前期費用較低,因為幾乎不需要在醫療機構內部部署技術(即“可負擔”);
2.擁有一個包含保險付款規則的實時數據庫,可以根據客户拒賠情況不斷更新數據庫。如果提交索賠的要求發生了變化,Athenahealth 就可以將該信息適用於它的整個客户羣(即“可改動”)。
美國許多州在建立醫療信息交換平台(H I E),這其實是基於雲的信息交換中心,那樣信息就可以更輕鬆地在醫院、衞生系統、醫生和診所之間共享(即“開放”)。
目前有幾十家廠商和服務提供商在開發雲HIE 解決方案,多個HIE 現已投入運行。雖然目前評估HIE 的真正價值為時尚早,但這個概念有望讓信息共享更及時、更高效,從而改善病人護理。包括禮來、強生和輝瑞在內的多家知名製藥公司正開始利用雲改進藥物研發工作(即“可擴展”和“可負擔”),包括亞馬遜、I B M 和甲骨文在內的商業雲計算提供商已開發出了專門針對醫藥領域的臨牀研究雲解決方案,旨在降低新藥的成本、縮短開發週期。
許多醫院和醫生如今開始看到,惠普、通用電氣和Iron Mountain 等廠商在提供基於雲的病歷和醫療影像歸檔服務(即“開放”和“可攜帶”)。目的在於,為醫院的I T 部門減輕繁重任務,讓它們可以致力於支持其他重要工作,比如採用電子病歷和改進臨牀支持系統。
基於雲的醫生協作解決方案現在取得了初步成功,比如遠程視頻會議醫生就診解決方案。由於無線寬帶和智能手機得到更廣泛的採用,把這類解決方案擴大到移動環境,用於鄉村遠程醫療或災難響應,就變得更加切實可行。採用移動醫療(m H e a l t h)和採用健康雲方面會有許多交叉點(即“可攜帶”)。
這幾個早期例子證明了雲計算正給醫療行業帶來切切實實的好處。這個行業對信息安全高度關注,只是由於擔心要進行破壞性的I T 改造,因而很不願冒險。健康雲技術的成功採用和實施將有助於把醫療行業的C I O 們爭取過來,這個羣體對雲計算所持的態度比其他垂直行業的同行還要懷疑。
局部的解決方案消除不了醫療行業的阻力。只有深入瞭解醫療行業的廠商提供的醫療雲解決方案才可能被用户接受。我們正在密切關注,看看醫療雲會不會在私有云或混合雲中紮下根來(由於安全性及其他行業特點),而不是在公共雲基礎設施中紮下根來。不管怎樣,醫療行業面臨的挑戰很艱鉅,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
我們歷來堅持認為,醫療行業的創新需要藉助行業以外的力量。今天,亞馬遜、戴爾、谷歌、I B M、Intuit 和微軟等廠商都已經制定了早期的雲計算願景,視自己為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相信,傳統的醫療信息技術廠商與這些廠商合作會對它們自己有利,因為那樣它們的專業領域知識就能與雲計算方案(包括公共雲、私有云和混合雲)結合起來,由此徹底改變醫療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