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市北高新集團

鎖定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是上海市靜安區屬國有獨資企業,集團公司主要圍繞上海市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的發展,行使規劃建設、投資促進和企業服務與綜合管理等職能。集團以“產業地產開發運營、產業投資孵化、產業服務集成”為核心主營業務,以“打造中國大數據產業之都,創建中國創新型產業社區”為戰略目標,以“地產+投資”雙輪驅動作為提升服務能級和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引擎,努力成為國內領先的精品園區綜合運營商。
公司名稱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
外文名
SHIBEI HI-Tech Park
所屬行業
產業地產開發
成立時間
1992年8月
法定代表人
羅嵐
總部地點
江場三路262號
經營範圍
行使規劃建設、投資促進和企業服務職能
公司類型
國有獨資企業

市北高新集團地理位置

市北高新園區四至範圍 市北高新園區四至範圍
園區四至範圍:北至走馬塘—共和新路—場中路,西至原平路,南至汶水路,東至泗塘。總規劃面積3.31平方公里,規劃建築面積550萬平方米;園區緊鄰上海交通主動脈——南北高架與中環,以共和新路為軸劃分為東西兩個片區(其中西部園區1.45平方公里,東部園區1.86平方公里);在靜安區“一軸三帶”發展戰略中,市北高新園區是“中環兩翼產城融合集聚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北高新集團發展歷程

歷經28年的轉型之路,市北園區實現了從“承擔三廢轉移的傳統工業園區”到“全市率先提出發展2.5產業(即生產性服務業)”再到“發展雲計算對接國家大數據戰略”的華麗蜕變。園區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舊時彭浦機器廠正門
舊時彭浦機器廠正門(2張)
1992年至2002年——艱苦創業期:剛剛成立的市北園區,由走馬塘工業小區改造而成,是上海北四區(原閘北、寶山、虹口、普陀)的“三廢轉移功能區“,面積僅為0.9平方公里。在這十年間,園區解決了土地空轉的問題,區域面積擴展到1.26平方公里,同時擴大了企業的生產能級,集聚了一批紡織、電子、冶金、輕工等傳統制造業企業,實現了園區規模由小變大。
市北高新總部經濟園 市北高新總部經濟園
2003年至2009年——轉型發展期:市北園區步入轉型發展期,抓住“生產性服務業”這個牛鼻子,明確把“產業轉型、形態轉型、功能轉型”作為園區轉型的三大主攻方向,推動園區由“傳統工業園區”向“現代服務業園區”進行轉型。在此期間,2007年原閘北區政府將共和新路東側“北上海物流園”納入市北園區總體規劃,園區規劃面積由1.26平方公里擴大到3.13平方公里。2009年,市發改委批准園區建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市北工業園區”正式更名為“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
市北高新雲立方 市北高新雲立方
2010年至2016年——產業迭代期:市北園區成為唯一的“上海市雲計算產業基地”,這一階段園區利用工業廠房承重能力高、電力設備配套齊全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雲計算產業,從“黑煙囱”變身為“雲園區”。同時,形成了以總部經濟為主導,以軟件信息、檢測認證、節能環保、人力資源、金融衍生為特色的專業服務業發展格局。在此期間,2010年8月市北高新在南通市港閘區啓動建設市北南通科技城,規劃總面積5.24平方公里。八年多來,科技城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400億元,引進企業193家,實現税收突破10億元。
市北壹中心 市北壹中心
2017年至今——戰略提升期:在閘北靜安“撤二建一”、市北園區成為首個“上海市大數據產業基地”的全新發展階段,市北園區提出了“打造中國大數據之都、建設中國創新型產業社區”的戰略目標,邁向了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2018年4月,園區一屆二次管委會明確靜安要舉全區之力,以市北高新為核心再掀全區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新高潮;2018年12月,園區一屆三次管委會審議通過將園區規劃面積由3.13平方公里擴展至3.31平方公里。

市北高新集團核心優勢

市北高新集團 市北高新集團
市北高新園區是上海中心城區最重要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同時也是靜安區對接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全球卓越城市”的核心承載區;作為“上海市大數據產業基地”,園區被納入《上海城市總體發展規劃2017-2035》與《上海市產業地圖》,重點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5G+超高清、區塊鏈技術等創新型前沿產業,成為了全市“3+5+X”的重點區域 [1]  ,肩負起了打響“上海製造”品牌,打造“上海名園”的重要使命。

市北高新集團組織架構

園區管委會組織架構 園區管委會組織架構
市北高新園區日常運作由園區管委會進行統籌協調。管委會主任、副主任由靜安區區長、副區長擔任,同時下設管委會辦公室,負責園區綜合管理。區發改委、區商委、區科委、區財政局等各政府部門以及集團公司和園區所在地街道,皆為園區管委會辦公室成員。

市北高新集團發展現狀

按照靜安“一軸三帶”發展戰略,市北園區制訂了《全力打造中國大數據產業之都,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力爭在三年內基本建成“大數據資源充分匯聚、大數據產業高度集聚、大數據基礎設施國際領先、大數據人才更加匯聚、大數據創新應用先行先試、大數據標準制訂全國引領,具有區域(長三角)影響力的大數據產業集聚地”,力爭成為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的“數據核”以及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的“數據港”。
圍繞上述發展目標,園區運營主體——市北高新集團明確了“地產+投資”雙輪驅動的經營策略,由“單一房地產主營”向“園區開發+產業投資+服務增值+品牌外延”等多元化業務進行轉變,致力於成為“國內領先的精品園區綜合運營商”。
截至2019年底,市北高新集團註冊資本20億元,總資產299.2億元,淨資產84.2億元。旗下擁有市北高新(A股代碼:600604;B股代碼:900902)和數據港(603881)兩家上市公司。
市北高新股份公司主板上市 市北高新股份公司主板上市
市北高新股份:公司以“基地+基金”的創新運營模式,重點瞄準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產業,把產業資本滲透到設施設備、技術研發、終端產品、創業孵化、人才培養等核心要素,引進和培育世界級領軍企業。
數據港公司主板上市 數據港公司主板上市
數據港:公司是市北集團在2009年投資孵化的一家以IDC數據中心運營為特色的上市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雲計算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公司以提供定製化數據中心、雲生態解決方案和雲服務為主營業務,為阿里、騰訊、百度、網易、中移動、中聯通等互聯網、通訊巨頭提供專業的數據存儲服務。
——全市排名:2010年起,市經信委組織上海104產業區塊進行開發區綜合評價。市北園區連續多年綜合發展指數在全市5平方公里以下開發區中名列前茅,單位土地營收、單位土地税收產出強度(反映全市產業園區經濟畝產的主要指標)在全市開發區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自貿區,領先於張江、漕河涇、紫竹等國家級高新區。
——經濟密度:園區企業税收突破1億元用了十年時間,突破10億元用了七年時間,突破30億元用了三年時間,“十二五”收官之年(2015年)園區企業税收達到了55億元。“十三五”期間,園區經濟始終保持在年均兩位數增長。園區目前擁有註冊企業2800餘家,其中納税企業超過150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1家、具有總部特徵的龍頭企業100餘家、大數據企業335家(佔全市認定的大數據企業的三分之一);截止2019年底,園區企業實現總營收2065億元,總税收90.05億元,税收貢獻在靜安“中環兩翼”佔比超過60%,佔全區税收比重近13%。
——產業能級:市北大數據的“場效應”正在持續釋放。
首先,園區大數據企業集聚度“高”。園區集聚的大數據企業既有浪潮、寶尊等行業龍頭企業,也有小鵬汽車、洋碼頭等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獨角獸企業,以龍頭企業資源開放共享,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其次, 園區大數據資源要素“全”。這裏彙集了上海市政府大數據中心、上海數據交易中心、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復旦大數據試驗場等國際國內重要創新資源平台,按照上海市大數據發展“五位一體”的規劃佈局,構建起了“交易機構+產業基金+創新基地+發展聯盟+研究中心”的產業生態圈。第三,園區大數據應用場景“廣”。首創了“數據智能產業鏈圖譜”,建設了“市北高新企業AI體驗館”,集中展示了園區在“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數據應用、數據服務”全產業鏈的技術成果,數據應用場景覆蓋政務、金融、健康、交通、教育等十多個行業領域。第四,園區大數據創業氛圍“活”。自2016年以來,市北園區參與組織的靜安國際大數據論壇、人工智能BOT大賽等已經成為大數據產業領域的知名品牌活動。依託聚能灣國家級孵化器構建起“苗圃+孵化+加速器”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孵化體系,累計入孵企業超過200家,畢業企業超過80家,培育了主板和中小板上市企業3家(數據港、風語築、格爾軟件)。
——開發建設:在原有傳統工業園區的基礎上,市北園區歷經了三次詳規調整,釋放出近170萬平方米的地上和地下空間。目前,園區已開發372萬平方米(已建和在建項目總量),其中商辦用地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佔比41.7%,其中服務配套用地建築總面積104萬平方米);住宅用地建築面積137萬平方米(佔比36.8%);工業用地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佔比21%);市政設施接近2萬平方米(佔比0.5%);相繼完成市北·新中新、市北·雲立方、市北·智匯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着力打造“建築可以閲讀,街區適合漫步,城市始終有温度”的產業社區。待開發178萬平方米(未來規劃項目與存量改造的總量),空間資源主要集中在未來的東部園區,我們編制完成了“靜安市北國際科創社區”的整體規劃設計導則並已進入實施階段,着重突出“活力多元的國際社區、開放交流的公共空間、綠色生態的低碳城區、獨具魅力的文化地標”的設計理念,形成各建築羣落之間的相互協調和地上地下空間的互聯互通,通過建設高品質酒店、會展中心、國際學校、科普公園,以及在全市率先集中開工的2669套租賃式住宅,打造市北版圖中最具現代感和科技元素的“7*24小時國際科創社區”。
——品牌榮譽:園區先後獲得“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範區”“全國文明單位”等國家級榮譽10餘項;獲得“上海市大數據產業基地”“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上海市四新經濟創新基地”“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上海市知識產權示範園區”“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名牌”等市級榮譽50餘項。

市北高新集團入駐企業

部分入駐企業 部分入駐企業
在這裏,還有全市首張數據智能產業鏈圖譜,通過圍繞“資源層、應用層、技術層、支撐層”,覆蓋大數據創新應用場景達百餘個,如“卡斯柯”、“高重科技”、“合合信息”、 “鼎捷軟件”等。 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22家,具有總部特徵的央企、行業龍頭企業60餘家,包括瑞士德迅、美國宣偉、中國通號、上海國際招標、浪潮集團、衞寧健康、寶尊電商、珍島信息、小鵬汽車、風語築等。按照上海市大數據“五位一體”的頂層設計,先後有170餘家企業被納入市經信委大數據產業統計目錄,包括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上海數據交易中心、上海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華院數據、中譯語通、數據港等,佔全市總數近三分之一。 [4] 
——市北雲立方
市北雲立方 市北雲立方
該項目是園區建設上海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基地的核心區,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其中辦公6萬平方米,擁有市中心絕版的2萬平方米高配置IDC數據中心,不僅滿足企業客户日常辦公,還從雲計算和大數據的行業特徵出發,滿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已集聚了浪潮雲、寶尊電商、亞馬遜AWS創新中心、金棕櫚等十多家細分行業龍頭企業。
——市北智匯園
市北智匯園 市北智匯園
該項目辦公面積約8萬平方米,項目以10棟5層樓高的獨棟辦公為特色,同時還有1棟高層辦公以及6000平方米成熟餐飲商業配套。作為企業研發中心的獨棟辦公區域,超過一千平方米的大廳時尚氣派,專屬電梯、私有院落、多樣質感的辦公空間獨立而精緻,是注重獨立辦公與精緻風尚的總部企業的優質選擇。包括亮鋭中國、卡斯柯、固瑞克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已入駐辦公。
——市北區塊鏈生態谷
市北區塊鏈生態谷概念圖
市北區塊鏈生態谷概念圖(3張)
該項目是靜安市北高新園區大力推動“區塊鏈+大數據”技術賦能,在上海中心城區掀起新一輪產業數字化升級的重要載體。園區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中信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等,打造華為上海區塊鏈生態創新中心、萬向區塊鏈+大數據聯合創新中心、中信信息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以及上海科學院區塊鏈技術研究所,按照“產業生態塑造、關鍵技術突破、形成應用示範”三步走的模式,瞄準“區塊鏈跨鏈、區塊鏈沙箱、區塊鏈芯片一體機”等共性技術的研發,聚焦“數字金融、數據交易、食品溯源”等重點領域,形成“1+3+N”的創新生態 [2] 
——聚能灣創新社區
聚能灣創新社區概念圖 聚能灣創新社區概念圖
該項目辦公面積約4萬平方米,由1棟13層和1棟14層高層辦公樓及配套商業裙樓組成。建成後將成為聚能灣國家級孵化器的擴容空間,設立數據智能產業的聯合創新中心與實驗室,成為市北高新園區創新創業的全新空間。
——市北壹中心
市北壹中心 市北壹中心
該項目辦公面積達12萬7千平方米,還擁有1萬2千平方米商業配套。由10棟5層樓高的獨棟辦公和2棟標高80米的5A級寫字樓組成。作為園區產業空間項目的新地標,自2019年6月交付使用以來,僅在半年內去化率便達到65%,中國通號、上海信投、珍島信息、威士伯等知名國內外企業紛紛入駐。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該項目耀眼的招商戰績成為上海商辦樓宇租售市場的一抹亮色。
——靜安市北國際科創社區
該項目是園區迄今為止最大規模,首個百億級、百米高、百萬方的產業空間項目。項目將依託歷史工業遺存,傳承工業文化底藴,在緊鄰南北高架與汶水路中環的區域再造一個千億級、升級版的科創新城。項目總投資240億元、總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預計2024年全部竣工 [3]  。建成後,標高百米的地標建築羣、與地鐵站點之間架起的空中連廊、6萬平方米的城市綠肺、星級酒店、空中泳池、網紅商業、2669套拎包入住的精裝修租賃住房精英居所與老廠房文化創意交匯融合,產城融合的新型國際社區將把未來的市北高新園區打造得更加宜居宜業。
靜安市北國際科創社區
靜安市北國際科創社區(4張)
此外,項目地塊內留存的4棟老廠房建築,分別是原彭浦機器廠內的熱處理車間、重工車間、專家樓及零部件車間,總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在建設中,這4棟老建築將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建築特色組建和建材,在恢復原有紅磚立面的同時,局部立面將採用玻璃幕牆等現代展示手法,並嘗試利用部分老廠房結構為基底,與新建築進行結合復建。在完成保護性改造之後,老廠房的建築淨高平均12米,最高超過18米,大尺度的建築立面與大跨度的鋼砼結構為內部空間佈局帶來無限可能,催生出從“平方”到“立方”的多重疊加效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