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倉鴞

鎖定
倉鴞,是鴞形目草鴞科草鴞屬 [7]  鳥類,其頭大而圓,面盤白色,有時沾棕,眼先棕色,眼周淺棕色;面盤四周圍有一棕色或橙黃色領環,頸側及肩淺棕黃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點;其餘上體淺灰色,羽緣棕黃色,各羽遍佈淺褐色蟲蠹細斑,近末端處有黑緣的白點;尾下覆羽白色;覆腿羽淺棕赭色,亦具稀疏的灰黑色斑點。 [8] 
倉鴞廣泛分佈於美洲、歐洲、非洲、印度次大陸和大洋洲等地。棲息於居民區房屋建築的陰暗處、山區巖洞、樹洞或樹葉茂密的隱蔽處,白天睡覺,夜晚活動覓食,抓捕老鼠和大型昆蟲。 [9]  每年繁殖2次,第一次從3月到6月初,第2次從9月到12月。每窩產卵2-7枚,卵為白色。 [10] 
因誤傳倉鴞可以藥用,致使亂捕濫獵的情況時有發生,是該種鳥類的主要致危因素。 [10]  現為中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11] 
中文名
倉鴞
拉丁學名
Tyto alba
別    名
猴面鷹
猴頭鷹
外文名
Barn Owl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鴞形目
草鴞科
草鴞屬
倉鴞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32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Scopoli, 1769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2]  [6] 

倉鴞形態特徵

倉鴞
倉鴞(15張)
倉鴞是中型鳥類,頭大而圓,面盤白色,有時沾棕,特別是眼先棕色,眼周淺棕色。面盤四周圍有一棕色或橙黃色領環,頸側及肩淺棕黃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點。其餘上體淺灰色,羽緣棕黃色,各羽遍佈淺褐色蟲蠹細斑,近末端處有黑緣的白點,翅上覆羽棕黃色更加顯著。飛羽外翈淺棕褐色,內翈近白色,內外翈均具灰黑色細小斑點和橫斑。尾羽同飛羽,但橫斑更顯著,通常有4條淺黑褐色橫帶,端部密被灰黑色蟲蠹狀斑和近白色端斑。下體白色,有時或多或少綴有皮黃色和散佈有暗褐色斑點。尾下覆羽白色。覆腿羽淺棕赭色,亦具稀疏的灰黑色斑點。 [3] 
虹膜黑色,嘴肉白色,跗蹠灰黑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000克;體長330-390毫米;嘴峯30-32毫米;翅275-322毫米;尾119-130毫米;跗蹠65-77毫米。(注:♂雄性;♀雌性) [3] 

倉鴞近種區別


倉鴞
體量
體重1000克;體長330-390毫米;嘴峯30-32毫米
體長32釐米,翼展116釐米,體重450克
特徵
其頭大而圓,面盤白色,有時沾棕,眼先棕色,眼周淺棕色;面盤四周圍有一棕色或橙黃色領環,頸側及肩淺棕黃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點
其面盤灰棕色,呈心臟形,有暗栗色邊緣;上體暗褐色,具棕黃色斑紋,近羽端處有白色小斑點
圖片
倉鴞 倉鴞
草鴞 草鴞

倉鴞棲息環境

倉鴞棲息於開闊的原野、低山、丘陵以及農田、城鎮和村莊附近森林中,喜歡躲藏在廢墟、閣樓、樹洞、巖縫和橋墩下面,特別喜歡在農家的穀倉裏棲息,所以得名。 [3] 

倉鴞生活習性

倉鴞 倉鴞
倉鴞常單獨活動。白天多棲息於樹上或洞中,黃昏和晚上才出來活動,有時出沒於破宅、墳地或其他廢墟中,飛行快速而有力,毫無聲響,在黑夜中顯得影影綽綽 ,再加上它的叫聲非常難聽,很像人在受酷刑時發出的慘叫,所以常常使人們對它感到非常的恐怖。主要以鼠類和野兔為食,是著名的捕鼠能手,每天大約捕捉3只老鼠,一年消滅鼠類1000只以上。此外,有時也捕獵中小型鳥類、青蛙和較大的昆蟲等,偶爾也能像鶚一樣捕魚。捕獵時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同時發出尖勵的叫聲,使獵物陷於極度恐怖之中,束手就擒。
叫聲:尖厲刺耳的叫聲wheech或se-rak;也作高聲的ke ke ke ke ke叫。 [3] 

倉鴞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美屬薩摩亞、安道爾、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澳大利亞、奧地利、巴哈馬、巴林、孟加拉國、巴巴多斯、白俄羅斯、比利時、伯利茲、貝寧、百慕大、玻利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博茨瓦納、巴西、保加利亞、布基納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麥隆、加拿大、佛得角、開曼羣島、中非共和國、乍得、智利、中國、哥倫比亞、科摩羅、剛果民主共和國、哥斯達黎加、科特迪瓦科特迪瓦、克羅地亞、古巴、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爾、埃及、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馬爾維納斯羣島、斐濟、法國、法屬圭亞那、加蓬、岡比亞、格魯吉亞、德國、加納、直布羅陀、希臘、瓜德羅普、危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圭亞那、洪都拉斯、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牙買加、約旦、肯尼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脱維亞、黎巴嫩、萊索托、利比里亞、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來西亞、馬裏、馬耳他、毛里塔尼亞、毛里求斯、馬約特島、墨西哥、摩爾多瓦;摩納哥、黑山、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荷蘭、荷屬安的列斯、尼加拉瓜、尼日爾、尼日利亞、紐埃、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馬、巴布亞新幾內亞、巴拉圭、秘魯、波蘭、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爾、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盧旺達、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薩摩亞、聖馬力諾、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所羅門羣島、索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蘇丹、蘇里南、斯威士蘭、瑞典、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東帝汶、多哥、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烏拉圭、瓦努阿圖、委內瑞拉、越南、瓦利斯羣島和富圖納羣島、西撒哈拉、也門、贊比亞、津巴布韋。 [2] 
偶入:塞舌爾。
旅鳥愛沙尼亞、芬蘭、新西蘭、挪威、斯瓦爾巴羣島和揚馬延島。 [2] 
倉鴞分佈圖 倉鴞分佈圖

倉鴞繁殖方式

每年繁殖2次,第一次從3月到6月初,第2次從9月到12月。通常喜歡在建築物上營巢,無論是房頂天花板上、牆壁洞中、小倉房和貯糧的小屋空隙等處均可營巢,有時也營巢於樹洞或巖壁洞中。巢甚簡陋,僅在其中鋪墊一些枯草即可。每窩產卵2-7枚。卵為白色,表面光滑無斑。雌鳥孵卵。孵化期為32-34天。親鳥共同育雛。雛鳥全身都長滿白色的絨羽,9-12周後離巢。 [3] 

倉鴞亞種分化

倉鴞(3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Tyto alba affinis
Blyth, 1862
2
Tyto alba alba
Scopoli, 1769
3
Tyto alba bargei
Hartert, 1892
4
Tyto alba bondi
Parkes & A. R. Phillips, 1978
5
Tyto alba contempta
Hartert, 1898
6
Tyto alba crassirostris
Mayr, 1935
7
Tyto alba delicatula
Gould, 1837
8
Tyto alba deroepstorffi
Hume, 1875
9
Tyto alba detorta
Hartert, 1913
10
Tyto alba erlangeri
W. L. Sclater, 1921
11
Tyto alba ernesti
O. Kleinschmidt, 1901
12
Tyto alba furcata
Temminck, 1827
13
Tyto alba gracilirostris
Hartert, 1905
14
Tyto alba guatemalae
Ridgway, 1874
15
Tyto alba guttata
C. L. Brehm, 1831
16
Tyto alba hellmayri
Griscom & Greenway, 1937
17
倉鴞英國亞種
Tyto alba hypermetra
Grote, 1928
18
Tyto alba interposita
Pelzeln, 1872
19
Tyto alba javanica
Gmelin, 1788
20
倉鴞萊坎那亞種
Tyto alba lucayana
Riley, 1913
21
Tyto alba meeki
Rothschild & Hartert, 1907
22
倉鴞多米尼加亞種
Tyto alba nigrescens
Lawrence, 1878
23
Tyto alba niveicauda
Parkes & A. R. Phillips, 1978
24
Tyto alba poensis
Fraser, 1843
25
Tyto alba pratincola
Bonaparte, 1838
26
Tyto alba punctatissima
G. R. Gray, 1839
27
Tyto alba schmitzi
Hartert, 1900
28
Tyto alba stertens
Hartert, 1929
29
倉鴞安德列斯亞種
Tyto alba subandeana
L. Kelso, 1938
30
Tyto alba sumbaensis
Hartert, 1897
31
Tyto alba thomensis
Hartlaub, 1852
32
Tyto alba tuidara
J. E. Gray, 1829
[1]  [4] 

倉鴞保護現狀

倉鴞保護級別

倉鴞種羣現狀

倉鴞在歐洲的總量估計為111,000-230,000對,相當於222,000-460,000只成熟個體(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歐洲約佔全球範圍的5%,因此對全球物種數量的非常初步的估計是4,400,000-9,200,000只成熟個體,儘管需要對此估計做進一步驗證。 因此,該物種數量處於4,000,000-9,999,999只成年個體的範圍內。
趨勢論證:該物種在北美的種羣趨勢穩定(數據來自“繁殖鳥調查”和/或“聖誕節鳥數”:Butcher and Niven 2007)。 但是請注意,這些調查所涵蓋的物種不到北美物種總數的50%。 估計歐洲數量趨勢正在波動(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