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鴞科

鎖定
草鴞科(學名:Tytonidae)是鴞形目的1科。通稱“貓頭鷹”。體長305-534毫米;頭骨狹長,寬不及長的2/3;面盤完整,下方變狹,呈心臟形;中爪具櫛緣;有草鴞屬慄鴞屬2屬,共16種。眼周的羽毛呈輻射狀,細羽的排列形成臉盤,面形似貓,因此得名為貓頭鷹。它們屬於夜行性的猛禽,外貌奇特,充滿殺氣,尤其是那縈迴於黑夜的叫聲更令人恐怖。
棲於山麓草地,覓食小型鼠類、鳥類、蛇、蛙和昆蟲等。卵產於平地長草間。因嗜食小型鼠類和昆蟲而對農業有益,但也捕食一些有益動物。
中文名
草鴞科
外文名
Barn-owls
拉丁學名
Tyton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鴞形目
草鴞科
2屬
16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Ridgway, 1914

草鴞科形態特徵

草鴞科
草鴞科(9張)
鴞,又叫貓頭鷹,為鴞形目夜行性猛禽。屬於草鴞科的貓頭鷹有16種。嘴堅成曲鈎狀。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5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4趾能向後反轉。爪大而鋭。雛鳥為晚成性。尾脂腺裸出。無副羽,間或留存,但形甚小。雌鳥較雄鳥大,臉呈盤狀,眼形大,兩眼均向前,羽毛柔軟。 [2] 
貓頭鷹的眼睛形大而向前方,上眼瞼能自由活動,瞬膜板發達。角膜和水晶體具有較高的曲率,瞳孔大而圓,視網膜中的視杆細胞豐富,特別還有反光色素層,可在夜間視物,有的種類在白晝時成為白盲。耳孔大,周圍有雛襞,有的在頭的兩側還具有顯著突起的耳簇羽,有利於收集音波。聽覺十分靈敏,內耳大,腦部的聽覺神精細胞豐富。此外,它們的左右耳朵不對稱,在捕捉同一聲音時可產生細微差別,使它們極其準確地測定獵物的立體方位。 [3] 
貓頭鷹的體羽通常為暗褐色,在白晝棲息時不易被發現。體羽蓬鬆,羽毛柔軟,翅膀寬大而稍圓,初級飛羽為11枚,第五枚初級飛羽缺如,次級飛羽第一枚缺如。羽毛的表面密佈着絨毛,飛羽邊緣還具鋸齒般的柔軟的緣纓,飛行時可以減弱和空氣的摩擦,減弱或消除噪聲,便於向獵物發動突然襲擊。 [3] 
代表種為草鴞,數量最多,分佈最廣。臉盤呈輝棕色。眼的前上方有一黑褐色斑。上體兩翅的覆羽和三級飛羽均為鮮亮的黑褐色,各羽近端處大都具一棕色或白色細點;後頸的羽緣亦為棕色,且特別顯著。尾羽和兩翅的飛羽均棕色,具若干黑褐色狹形橫斑,羽端更雜以褐色斑駁。下體為鮮麗的淡棕色,尾下覆羽近白。胸和兩脅均滿布小褐點。

草鴞科棲息環境

貓頭鷹是全世界分佈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貓頭鷹的蹤影。是典型的森林鳥類,也有一些種類棲息於草原、沙漠、沼澤、苔原、山地、島嶼等地。一般為留鳥。多數夜間或晨昏時活動,白天隱匿於樹洞、巖穴或稠密的枝葉之間,但也有少數在白晝活動。 [3] 

草鴞科生活習性

貓頭鷹完全依靠捕捉活的動物為食。獵物的大小視貓頭鷹的體型大小而定,小到昆蟲,大到兔子都有。也有一些以捉魚過日子的。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部分,如骨頭、毛髮、羽毛,會壓縮成小球反芻出來。分析小球的成分,可以斷定貓頭鷹的獵物類型。
食物以鼠類為主,也吃昆蟲、小鳥、蜥蜴、魚等動物。它們都有吐“食丸”的習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並將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髮、幾丁質等殘物渣滓集成塊狀,形成小團經過食道和口腔吐出,叫食丸。科學家可以根據對食丸的分析,瞭解它們的食性。 [3] 

草鴞科分佈範圍

分佈於東南亞、新幾內亞、澳洲與附近的島嶼、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以及中國海南、廣西、雲南等地,且分佈範圍通常都侷限於特定的棲地形態或島嶼上。 [1] 

草鴞科繁殖方式

大多營巢於樹洞、巖隙或其他空洞中,也有時佔據烏鴉、喜鵲的巢。貓頭鷹的窩有的築在樹洞裏,有的築在岩石縫中,有的築在地面上,還有的築在仙人掌中。各種貓頭鷹下的蛋都是白色的。雌性或兩性孵化,孵化期約1個月。幼雛晚成性,全身被白色絨羽1年性成熟。 [3] 

草鴞科該科種類

草鴞科物種(2屬,16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英文名稱
命名者與年代
Tyto alba
Barn Owll
Scopoli, 1769
塞蘭島草鴞
Tyto almae
Seram Masked-owl
Jønsson, Poulsen, Haryoko, Reeve & Fabre, 2013
Tyto aurantia
Bismarck Masked Owl
Salvadori, 1881
Tyto capensis
African Grass Owl
Smith, 1834
Tyto glaucops
Ashy-faced Owl
Kaup, 1852
Tyto inexspectata
Minahassa Masked Owl
Schlegel, 1879
Tyto longimembris
Eastern Grass Owl
Jerdon, 1839
Tyto multipunctata
Lesser Sooty Owl
Mathews, 1912
Tyto nigrobrunnea
Taliabu Masked Owl
Neumann, 1939
Tyto novaehollandiae
Australian Masked Owl
Stephens, 1826
Tyto rosenbergii
Sulawesi Owl
Schlegel, 1866
Tyto soumagnei
Madagascar Red Owl
Milne Edwards, 1878
Tyto tenebricosa
Sooty Ow
Scopoli, 1769
Phodilus assimilis
Sri Lanka Bay-owl
Hume, 1877
Phodilus badius
Bay Owl
Horsfield, 1821
Phodilus prigoginei
Tanzanian Bay Owl
Schouteden, 1952
[4] 

草鴞科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
瀕危(EN)——2種;易危(VU)——4種;低危(LC)——9種。不詳(DO)——1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