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

鎖定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是指信用評級機構在對被評對象的信用狀況進行客觀公正評價時所採用的評價要素、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評價標準、評價權重和評價等級等項目的總稱,這些項目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就叫作信用評級指標體系。
中文名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
外文名
The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解    釋
一個完整的體系
學    科
社會學

目錄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要素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
這決定於對信用概念的認識。狹義説,信用指還本付息的能力;廣義説,指資金和信譽,是履行經濟責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因此,信用評級的要素應該體現對資信概念的理解。國際上對形成信用的要素有很多種説法,有5C要素、3F要素、5P要素等等。其中以5C要素影響最廣。在我國,通常主張信用狀況的五性分析,包括安全性、收益性、成長性、流動性和生產性。通過五性分析,就能對資信狀況作出客觀的評價。建立信用評級指標體系,首先要明確評級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一般來説,國際上都圍繞以上5C要素展開,國內評級則重視五性分析。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指標

即體現信用評級要素的具體項目.一般以指標表示。指標的選擇,必須以能充分體現評級的內容為條件。通過幾項主要指標的衡量,就能把企業資信的某一方面情況充分揭示出來。例如企業的盈利能力,可以通過銷售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加以體現;企業的營運能力可以通過存貨週轉率應收賬款週轉率營業資產週轉率等指標加以體現。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方法

通常有自我評議、羣眾評議和專家評議三種。如由獨立的專業評估機構評級,一般多由專家評議。如由政府機關統一組織評級,也可採用自我評議、羣眾評議和專家評議相結合的方法。至於評級的具體方法可以採用定量分析方法或定性分析法,也可兩者結合運用。在定量分析方法中,還有功效係數法、分段計分法、梯級遞減法等多種。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標準

要把信用狀況劃分為不同的級別,這就要對每一項指標定出不同級別的標準,以便參照定位。明確標準是建立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的關鍵,標準定得過高,有可能把信用好的企業排擠出投資等級;反之,標準定得過低,又有可能把信用不好的企業混入投資等級,兩者都對信用評級十分不利。因此,標準的制定必須十分慎重。一般來説,信用評級的標準要根據企業所在行業的總體水平來確定,國際上通常採用全球標準,則信用評級的標準要反映整個世界的水平。我國信用評級主蟄用於國內,評級標準可以只考慮國內企業的總體水平。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權重

指在評級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的重要性。信用評級的各項指標在信用評級指標體系中不可能等同看侍,有些指標占有重要地位,對企業信用等級起到決定性作用,其權重就應大一些;有些指標的作用可能小一些,其權重就相對要小。

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等級

即反映資信等級高低的符號和級別。有的採用5級,有的採用9級或10級,有的採用4級。有的用A、B、C、D、E或特級、一、二、三、四級表示,有的用AAA、AA、A、BBB、BB、B、CCC、CC、C表示,也有的用prime1、prime2、prime3、Not prime表示。一般來説,長期債務時間長,影響面廣,信用波動大,採用級別較寬,通常分為9級;、而短期債務時間短,信用波動小,級別較窄,一般分為4級。在國際上還有一種慣例,即一國企業發行外幣債券的信用等級要以所在國家主權信用評級為上限,不得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