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信海光

鎖定
信海光,山東人,IP百創專欄作家 [3]  。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社論撰稿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報道者,社交網絡與自媒體研究者,長期耕耘TMT領域。曾先後任職於《新浪網》、《中國青年》、《中國新聞週刊》、《競報》、和訊網等媒體,是知名泛科技公眾號《信海光微天下》的運營者,虎嗅網年度作者,百度百家最早的專欄作者,年度最有影響力自媒體,新浪微博最早的知名博主之一,新浪最有影響力科技博客之一,在新浪、搜狐、鳳凰、網易等門户網站累計4000萬訪問量,在新浪微博有35萬讀者,在搜狐新聞客户端有35萬訂户,並是FT中文網艾瑞、財新、百度百家等多個專業網站知名專欄作者,《新京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傳統媒體長期撰稿人(涵社論),並曾有多篇文章被美國時代週刊網等境外媒體轉載引用。
中文名
信海光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中國新聞學院研究生部
職    業
記者

信海光人物經歷

2000年進入《中國青年》雜誌社,曾擔任電腦報北京新聞中心主任,中國《新聞週刊》時政部主任,賽迪網副總編輯,後參與《競報》創辦,2002年春曾獲第四屆“財經獎學金”,赴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門下進修經濟學。發表各類新聞評論及學術文章數百篇。獲中國科技新聞獎,團中央直屬機關“新世紀優秀青年”等獎項。 [1] 

信海光主要作品

曾發表文章《射手網“關張”的背後》、《手機江湖 社交網絡成了一號高地》、《三大機構為何要給阿里信用評級A+?》等。 [2] 

信海光點評史記

打車軟件補貼戰是城市越來越擁堵引發的打車難所產下的怪胎,巨頭們居然從中找到了商業機會,不能不佩服其精明。如果一部分人用打車軟件,則是對另外一部分不用者的不公平,如果人人都用打車軟件,則打車軟件的存在就沒有價值,卻給司機提供了挑活兒的藉口,總之,這是一個怪胎,希望中國人的出行能夠回覆常態,而不是被打車軟件所綁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