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來蹤去跡

鎖定
來蹤去跡,漢語成語,拼音是lái zōng qù jì,意思是蹤,行蹤;跡,痕跡。指人的來去行蹤或事物的前因後果,出自《醒世恆言》。
中文名
來蹤去跡
拼    音
lái zōng qù jì
近義詞
來龍去脈、來蹤去路
出    處
《醒世恆言》
解 釋
指人的來去行蹤或事物的前因後果

目錄

來蹤去跡解釋

1、指人的來去行蹤
2、事物的前因後果。

來蹤去跡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着鬼胎。”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幸得女子來蹤去跡,甚是秘密。又且身子輕捷,朝隱而入,暮隱而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二回:“文武衙門都瞧了,來蹤去跡也看了,屍也驗了。”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八十四回:大家席地而坐,又細細問了水怪的來蹤去跡。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崔生見説了來蹤去跡,方知一向與他同住的,乃是興娘之魂。 [1]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蜚英起初還推一向在閣下睡,不知就裏,被打不過,只得把來蹤去跡細細招了。

來蹤去跡用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跡,不能讀作“jì”。
成語辨形:跡,不能寫作“績”。 [2] 
聯合式;作賓語;

來蹤去跡示例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二回:袁伯珍問明瞭他的~,才曉得他也是維新一派的人。
一定要馬上查清這夥盜竊犯的來蹤去跡。
參考資料